商業模式沒那麼玄乎,五個問號搞定!

​在當前的“萬眾創業”熱潮下,對商業模式的研究和思考成為眾多創業者的必修課,它是創業工作的“頂層設計”,所謂“無模式、不創業”,就是強調“商業模式”在創業實踐中的特別重要性。

為此很多人翻了不少書,查了不少資料,看了不少商業模式“模板”,不少人卻覺得自己墜落到一個“繁瑣哲學”的誤區,越看越玄乎,越想越糊塗。依我看,不具落地性的任何“模式”都是忽悠人,其實商業模式沒那麼高深莫測、不可企及,它更貼切的理解應該就是項目的“運營模式”或“運營機理”。

商業模式沒那麼玄乎,五個問號搞定!

把握商業模式,也就回答好五個問題就明白了,這就是做什麼?怎麼做?賣給誰?如何賣?誰去做?這種模式設計,我把它叫做“五問設計法”

一是做什麼?

這是對“產品端”的考量,實際上梳理的,一是你將選擇什麼創業項目,從事什麼經營業務,這需要進行項目的可行性論證,證明你選的項目是解決市場“痛點”問題的。二是準備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它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多種或者系列。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提供多種或者系列產品與服務的話,必須是圍繞主打經營業務的自然派生和延伸,比如你開餐館,主打堂食,可以延伸外賣、速凍菜品、伴手點心等;你開演藝公司,可以延伸舞臺設備、燈光舞美、演藝培訓、道具服務等。在這裡,個人建議對經營業務分核心層、中間層、外延層進行梳理,先做好核心層,然後再考慮逐步外延。決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或者搞了“副業”,輕了“主業”,整成個“大雜燴”或“四不像”。

二是怎麼做?

這是對“運營端”的考量,就是重點研究如何打造優質的產品與服務,也即“生產流程”的梳理與監管。質量始終是創業實踐中的“王道”,是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就如開餐館的怎麼把菜品做到色香味俱全、做到極致,怎麼把就餐環境打造得溫馨舒適,讓顧客“邊吃飯邊享受餐廳的氛圍”等;開演藝公司的怎麼把一個個節目、一臺臺戲編好、演好,怎麼把舞臺、燈光、舞美等整體優化好,等等。這裡面需要很多環節的很多管理舉措,協同作用才會創出越來越好的整體效果,這些舉措在做模式設計時,需要通過管理架構、工作流程、質量監控、工作協調、績效考核等方方面面好好把握。

商業模式沒那麼玄乎,五個問號搞定!

三是賣給誰?

這是對“消費端”(或“市場端”)的考量,就是解決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定位問題。沙縣小吃滿足社會底層消費人群“吃飽”的需求,寧海食府滿足的是老寧波人吃“本地正宗海鮮”的需求;雅詩蘭黛、蘭蔻是中產女性美妝之所愛,大寶、百雀羚是我等“貧下中農”及中老年人護膚的選擇;張學友演唱會不是低收入人群看得起的,而什麼二次元、電競也難成我等中老年之所愛,等等。所以,不要妄想你的產品“所有人都喜歡”,也別指望把產品“賣給所有的人”,市場的定位就是要解決你的產品與服務和對應人群的精準匹配,讓你有的放矢精準營銷。

四是如何賣?

這是對“渠道端”的考量,就是要優化營銷策略,放活營銷動能,拓寬營銷渠道,想方設法把你的產品與服務“賣”給你的“適配”人群。再好的產品,沒有渠道就沒有流量,沒有流量就沒有業績和利潤。為解決這個問題,你需要有“開門等客來”的方法,更需要“開門引客進”的技巧,還需要“空中搶客來”的手段。為此要狠抓員工營銷意識的提升、營銷能力的培養、營銷活動的設計、黏住顧客的技巧、社群營銷的嘗試、客戶裂變的探索、立體營銷的構劃等,並且要分時段、分對象、分產品、分形式靈活機動、有序操作,打好營銷組合拳。

商業模式沒那麼玄乎,五個問號搞定!

五是誰去做?

這是對“主體端”的考量,這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個問題,它解決的是你的產品與服務誰來提供、怎麼提供的問題。傳統思維比較多的會慣性地說“我自己”提供,殊不知所有的產品和服務如果都選擇了“我自己”(含員工)提供,你可能就落入了“高投入、多人手、高風險”等誤區。現在更多地應該倡導搭建平臺、整合資源、減少投入。比如還是說餐館,原材料可以有供貨商送上門,外賣可以委託美團、餓了麼,伴手點心可以跟點心店合作;比如文藝培訓機構,老師可以兼職,樂器及排練場可以租賃,舞臺實踐可以與演藝公司合作,道具可以找合作方亮牌贊助等等。滴滴的司機不是滴滴公司養的,短視頻的鮮肉們也沒從抖音、快手公司“領工資”,體現的都是平臺整合的力量。所以在這個環節,一定要多整合資源,並逐步優化,精選出優質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者”、“製造者”,除了“我自己”,要讓“大家”也成為“提供”產品與服務的主體。

我相信,只要你把上述五個問題回答好了,你創業項目的商業模式也就設計好了,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在實踐中逐步完善、逐步優化的事情了。


(本公眾號作者,先後在街道及教育、宣傳、文化等區級部門領導崗位任職,近年來因工作關注並鑽研文化產業發展及創業項目運營,實踐中沉澱了一些較“落地”的思考,供交流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