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囊,中醫的佩香療法

疫情期間,中藥香囊作為祛邪辟穢的傳統方法,被廣東、湖北、山東等地區作為預防方運用。不僅各地民眾被派發使用,一些醫護人員也佩戴了中藥香包。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中藥系教授常章富看來,目前雖無研究支持中藥香囊可以殺死新冠病毒,但其一定程度上可對人體起到防護作用。

香囊,中醫的佩香療法

香囊屬於中醫佩香療法的一種,是將芳香藥末裝入特製布袋中佩掛身上,借藥味揮發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在我國的運用源遠流長。周朝有佩帶香囊、沐浴蘭湯的防病習俗。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了具有祛穢保健作用的香囊,說明漢朝人已經擅長使用香囊防病。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傷寒方上》中各種闢瘟藥方所選的藥物均以芳香藥為主,並且許多藥方是採用佩戴香囊的方式使用的。東晉時期,葛洪的《肘後備急方·治瘴氣疫癘溫毒諸方》中就記載了太乙流金方、虎頭殺鬼方等多箇中藥香囊闢瘟處方,方法是將藥物打成散,裝香囊中懸掛,以起到闢穢作用。除了治療疾病,香囊在古代還可用作飾物、美容、清新氣味,青年男女常用互送香囊的方式寄託情誼。

中藥學理論認為,芳香味能散、能行、能開,具有化溼、闢穢、開竅、醒脾等效應。比如,具有芳香味的藿香能化溼,薄荷能闢穢,麝香能開竅,佩蘭能醒脾等,治溼阻中焦、神昏竅閉、溼濁困脾等常分別選用。芳香類中藥製成香囊內容物,經口鼻吸入,可對人體進行整體調節。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芳香類中藥含有的揮發油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病毒作用。多項研究顯示,芳香類中藥對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多種疾病有預防作用。

從臨床看,中藥香囊用途廣泛,既適用於輕症、緩症、慢性頑固性病症、外感類疾病、鼻炎類疾病,也適用於眼睛幹癢、目赤腫痛,溼邪困脾導致的頭沉頭昏以及頭腦不清醒,腳臭狐臭等體液分泌問題。既可以用於急症期輔助治療,也可用於康復期鞏固治療。給大家推薦幾個香囊小藥方,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防疫囊。取艾葉、藿香、薄荷、佩蘭、白芷、木香、蒼朮,將以上諸藥潔淨、乾燥、粉碎(注意不要太細),分別等量裝入香囊內膽中約20克左右,佩戴身旁,每日嗅吸至少3次,可用於疫情期間日常防護。氣味消失後更換中藥內容物。

闢瘟囊。取羌活、大黃、柴胡、蒼朮、細辛、吳茱萸,將以上諸藥潔淨、乾燥、粉碎(注意不要做成太細的粉末),分別等量裝入香囊內膽中約20克左右,佩戴身旁,每日嗅吸至少3次。該囊出自清代名醫吳尚先《理瀹(yuè)駢文》。其中羌活、柴胡主表主升;吳茱萸、大黃主降;蒼朮、細辛主裡又主表。六味藥物配合,可通調六經,使氣機調暢,邪不內生,溼、寒、熱、瘀可散,能針對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機“溼、熱、毒、瘀、虛”發揮作用。尤其適用於尚未感受邪氣的易感人群。

辛香開竅囊。取蘇合香、冰片、石菖蒲、薄荷、辛夷(或者玉蘭花的花瓣),製作用法與上類似。此囊有開竅醒神、闢穢濁的作用,適用於神昏、頭暈耳鳴、鼻塞不通的人群。

清香安神囊。取合歡花、幹檸檬、遠志、金盞菊、百合花,製作用法與上類似。此囊能清心除煩、安神助眠,平時失眠多夢、心煩易怒、情志憂鬱的人適用。

芳香美顏囊。取桃花、紅花、玫瑰花、百合花、白芷、甘松。製作用法與上類似。此囊有養顏美容、潤膚祛斑功效,面部色斑、皮膚粗燥暗沉的人群可用。

需要提醒,香囊適用於大部分人佩戴,但有以下情況者不宜使用:安神醒腦的香囊不適合睡眠不好者用;有活血化瘀藥物的香囊不適合婦女月經期、孕期用;有過敏體質者不建議用香囊;口乾舌燥、津液不足者不建議用。

一般情況下,香囊放在身上、車內、辦公室或家庭居室內都可以。此外,香囊中的藥物重在辨證配伍,而不在價格高低,不必追捧價格高昂。另外,香囊只能作為輔助治療應用,生病後還是要配合內、外用藥等主要治療方法,同時注意保健和鍛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