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购的冲击下,现在在小县城还有什么实体生意可以做?

天亡我之心不死


这几年,在县城投资做生意的朋友或亲戚都感觉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做餐饮的、做服装的、做日用品批发的,普遍感觉客流越来越少,有一部分还可以勉强维持,有一部分已经倒闭,老板要不找工作上班,要不转行做其它生意。

说一个我朋友的事,2017年,我有一个朋友准备在西部省份的一个县城投资音乐火锅餐厅,既可以涮火锅同时也可以唱歌的那种餐厅,当时还比较火。他还专门打电话向我咨询,当时我就竭力反对。但是,他最后还是把餐厅开起来了。

后来开业的时候,我特地去了一趟,总体上感觉还不错,装修精致,菜品新鲜,味道也很不错。如果仅就餐饮本身给这个火锅店打分,至少给到80分以上的高分。

然而,我依然不看好这个火锅店的前景。对于朋友的雄心壮志(和我说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我也只是笑笑没说话,已经开业了,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

半年后,再次接到了他的电话,说干不下去了,正好房租到期,准备转让了。他说当时听我的就对了,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投进去六七十万,啥也没看到!情况与我的预计的差不多,这个餐馆几乎每月都在亏钱。说起来很有意思,这个餐馆在那条餐饮街生意大致是中等偏上,却依然无法摆脱亏钱的命运。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一开始就不看好这个投资?

原因很简单:投资的方向错了!中国大部分县城未来都将走向衰落,在一个发展趋势是衰落的地方投资,成功的机率能有多大?

为什么中国大部分县城未来都将走向衰落?

1、乡村振兴、县城衰落:

以前县城的主要职能以服务农业为主,农民进城买化肥、农机、家电、服装等商品,县城就象一个大型百货商城,农民需要经常到这里采购商品。

同时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也需要到县城的收购中心来卖,县城作为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商品交易中心,聚集起周边乡镇的人流;

另外县城也承担了医疗、教育等其它的公共服务职能,这些职能也可以汇聚一些人流。

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等等这些农村发展政策的不断推进,农民进县城的人会越来越少。

首先农民在家通过拼多多就可以买日常用品和衣服等,通过京东、天猫等就可以购买家用电器;另外现在的农民也不需要进县城就可以卖出农产品,有中间商上门收购的,有自己开网店的,有订单农业上门收购的,基本不需要农民自己到县城去卖粮。

还有随着农资商品的极大丰富,竞争不断加大,许多农资厂商已经把销售终端直接部署在村庄或是乡镇里,同时许多农资厂商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农民在家也可以订购,直接送货上门。

农民基本不需要进县城就可以采购和销售所有的商品,县城已经失去了商品交易中心的这一功能,必然导致人流量减少。

最后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里农民的数量本来就在不断减少。而且县城中的居民因为各种原因,也会向市里或省里更大的城市迁移,双重影响下,县城聚集的人流将会越来越少。

县城服务农业的经济职能大部分被剥离,只剩下提供教育、医疗、政务、金融等公共服务职能。

最终就是乡村振兴,县城衰落!


2、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加速大部分县城的衰落:

先看两个今年国家发布的政策性文件,

这两个文件说到了两件事,第一户籍制度,第二城镇化发展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

“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指出:

“有序实施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有序推动哈长、长江中游、北部湾、中原、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建立健全城市群协调协商机制。加快出台实施天山北坡、滇中两个边疆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导省内城市群有序发展,提高一体化建设水平。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推动一些中心城市地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从去年开始,各地大中型城市和省会城市,都放宽了落户政策,西安、杭州、郑州等省会城市,对落户的大学生提供了许多的优惠政策。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你觉得县城和省会城市那一个更有吸引力?

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中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以后将以建设大城市和都市圈为重点,并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大部分县城将高不成低不就。

将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全国统筹的实现,户籍制度不断宽松,人口就可以自由流动。这就导致那些经济落后、发展速度慢的城市人口流出将加剧;中心大城市将对区域内的中小城市形成抽水机效应!(已经不能用虹吸效应来形容了),大量人口将被吸引到中心城市的都市圈中。

最终县城夹在乡村振兴和都市圈发展的中间地带,处境很尴尬,县城将不得不面临衰落的结果!

分析了这么多,最后我说一下我的建议:


1、现在在县城,如果有办法走出去,就一定要走出去,有条件去大城市就去大城市,没条件就去大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市。未来人流、财富、资源都会向大城市汇集,呆在县城前途不是很光明。2、如果非要在县城投资,也要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如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等,实体经济如果人流量上不去,注定要撞得头破血流。3、因不知道具体你所在县城的位置、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所以我说的只是普遍规律,如果你所在的是全国百强县或一线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市,那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