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真的有必要吗?

李会民律师


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我记得儿童时候死记硬背的能力比长大之后要强,儿童时候背古诗虽然不懂古诗意思但背熟也不是很难。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接触到背过的古诗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而且知识的积累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文学素养的提高依赖于大量的阅读浏览和记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汇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小时候老师就强制我们背古诗,当时很不理解且痛苦背不会,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感谢老师当时的做法。小时候背古诗对我在文学素养提高方面有很大帮助。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铸剑为锄应有日,前途莫遣寸心灰。这些优美的古诗词句,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使我们热爱文学,更让我们热爱生活。



中格风


“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真的有必要吗?”,从这个问题的语气来看,题主对这件事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我的回答是,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

在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之际,来自日本的防控新冠肺炎捐赠物资到达中国,包装上写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一善举,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其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更是引发了热议。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诗经》三百零五篇开启了中国诗歌的源头,历经发展到唐代更是达到一个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涌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诗人,仅《全唐诗》就收录有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



古诗文诵读是中国重要的教育传统和教育手段,事涉一生的文化积淀、文学素养形成。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尤其是李白、杜甫、王维等大家的五言七言律诗、绝句,脍炙人口、意味隽永,多读多积累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苏轼有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强调了读书读诗对提升良好气质的重要性。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更是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育的启蒙教材,有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中国语文教育非常重视古诗文阅读和欣赏。从小学一年级始,每一册语文课本中都收录了不少古诗文。可以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在读诗背诗中开始的,而且小学生背过的诗文终生难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些内容长期积累浸润,渗透进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形成中国人独有的儒雅气质。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回归,中高考中古诗文比重持续加大,诗文诵读、领悟、欣赏,以及中国诗文中特有的意象、意境等审美境界,都需要大量读诗、背诗,反复吟咏,自然成诵,欣赏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所以说,趁孩子年龄小,记忆力好,一定让孩子多读多背多积累,会是一件终生受益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