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助推脱贫攻坚

近日,记者从贵安新区了解到,今年新区将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做大做强蔬菜、水果、辣椒、茶业、食用菌等五大特色产业,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完成低效作物调减。

根据能退尽退、应调尽调的原则,按照50亩以上集中连片、500亩以上坝区低效作物全部调减的要求,今年全区将完成4500亩调减计划。其中党武镇调减1000亩,湖潮乡调减400亩,马场镇调减2100亩,高峰镇调减1000亩。落实好高效替代作物,大幅增加群众收入。 初步建成五大产业示范带。紧紧围绕蔬菜、水果、辣椒、茶业、食用菌五大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新区优势产业。

年底初步建成五大产业示范带,实现示范带蔬菜种植面积15000亩,其中党武镇300亩,湖潮乡2000亩,马场镇6000亩,高峰镇6700亩;水果种植面积16000亩,其中党武镇7000亩,湖潮乡1500亩,马场镇2000亩,高峰镇5500亩;辣椒种植面积7000亩,其中党武镇1500亩,湖潮乡300亩,马场镇4200亩,高峰镇1000亩;茶业种植面积7200亩,其中党武镇1000亩,湖潮乡5000亩,马场镇1200亩;食用菌种植700万棒目标,其中马场镇100万棒,高峰镇600万棒,实现亩均产值8500元以上。

全面提升组织化程度,新区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支持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整合多方面资源,通过引进、转型、组建等方式多措并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年底每个乡镇引进1-2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有实力的合作社跨村发展、联村发展。年底实现规范运营管理的专业合作社100家,其中党武镇15家,湖潮乡15家,马场镇30家,高峰镇40家。推广“村社合一”经验,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建在产业链上。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形成紧密相联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利益链接共同体。 稳定生猪生产保障。落实《贵安新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方案》明确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提高生猪生产、市场流通、质量安全监管和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推进19家规模以上养殖场屠宰标准化创建,年底前引进1家标准化屠宰场。全面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年底确保新区生猪自给率保持在30%左右,养殖规模化率40%左右,规模猪场(户)粪污综合利用率78%以上。

据了解,为深入实施农村产业革命助推脱贫攻坚,保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贵安新区特别制定了《贵安新区农村产业革命挂牌督战工作方案》。《方案》将对照各乡镇制定的低效作物调减及五大产业发展计划书,紧盯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中的短板和弱项,围绕年度目标任务,重点督战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情况,统筹各方资源,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突出问题解决。逐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鹏 编辑 瞐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