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多數工廠關門,還回得去往昔的輝煌嗎?

竹籬茆舍墨客


如果按照目前發展來說,東莞很難達到鼎峰時期的景象。

東莞之前純粹靠密集型勞動產業發展起來的,當大批企業開始倒閉或搬走,就說明城市的發展力減弱了。最明顯的是,東莞不少會計事務所來自企業方不論是記賬業務還是審計業務都出現大幅度下滑。

雖然承接了不少從深圳搬出的企業,但無法形成大規模產業達到供養整個城市,也因為深圳企業搬出或倒閉,讓東莞企業對深企業業務下滑,加之現在深圳本身實業空心化,能給予東莞的支持也比之前少了,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導致東莞的發展速度下降。


吉吉可可利


東莞想恢復2013年前的輝煌肯定是不可能的了,畢竟現在全國到處都在開發,農民工都分散了,不像2000年的時候,全國的人都跑來東莞“淘金”。

東莞有很多地方的工廠確實已經關門了,主要原因是用工成本太高,還要給工人購買五險一金,很多企業確實無法承受日益增長的用工成本,只能關門大吉。但是東莞又崛起了很多小的加工廠,因為小的加工廠都是家庭試的,一般不包吃.住,不給工人買五險一金,這樣的小加工作坊用工成本比較低,主要針對大齡群體。

我在東莞樟木頭這邊,今年這邊的人比去年還要多一些,這邊今年從深圳搬來了幾個工廠,規模還比較大,這邊的出租房都住滿了,兩年前單間160元,今年單間都漲到280一間了。但是東莞還是打工者比較喜歡來的地方,這邊氣候比較舒適,冬天不冷,夏天也不是太熱,生活消費也不高。我在東莞也生活十多年了,對東莞也有了一定的感情,希望東莞慢慢能夠再次繁榮起來……


東莞光頭哥


如今的東莞已經不一樣了,現在年青一代不喜歡進廠工作了,由於之前的東莞掃黃,導致很多人失業,能夠存活下來的工廠並不多了,過完年來,我看大朗這邊好多路邊都擺滿招工的牌子,但還是招不到人,主要原因還是工資太低,工作太累,東莞底薪兩千不到,深圳高一點,好多人都想找最好的工作,最好的工廠,現在拿個三四千還累死累活的哪有人幹哦,像我們廠也在東莞,一般人都能拿個七八千一個月,工作也和其他廠一樣,也不累,除了要上夜班,沒毛病,待遇也很好,不照樣有很多人辭工,要麼就是出去創業,要麼回老家發展,東莞屬於外來人口比較大的城市,打工者一撤離,就會成為一座空城,這邊的房價幾萬一平米,也不是誰都買得起。

總結:如果東莞想恢復以前的繁華,必須提高待遇工資水平,城市基本建設必須搞好,地鐵通深圳通廣州,多出吸引企業吸引人才的政策,或許還會有機會。

感謝這次提問,謝謝。


獨食難肥的二狗子


很多人認為東莞最輝煌的時候已經過去。他們給出的理由就是,東莞有大量的企業關門,大量以前在東莞務工的年輕人去別的地方了。我的觀點恰好相反,它處在歷史上最好的時候。有很簡單,和幾年前相比東莞的產業升級效果非常明顯。是非常明顯,不是一般的明顯。
(你對東莞的印象還停留在這個畫面上嗎?)



10年前東莞純粹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聚集地。當地的主導產業是以出口導向型為特徵的服裝、玩具、電子、塑料、五金等。這些產業的特徵是產品附加值不高,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勞動力和原材料。那個時候的東莞需要大量的帶來勞動力,但是一年創造的GDP並不是很高。
(勞動密集型產業佔東莞的比重在逐步下滑)


2008年開始,廣東在全省推動騰籠換鳥戰略。功能這個戰略的主要實施地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東莞是重要的區域之一。在推動這個戰略中,東莞將大量的低端製造業轉移到了其他地方。騰出來的資源,主要是土地資源用來發展產品附加值更高的產業。現在松山湖全國已經有了很不錯的名氣了,其實他的真正崛起就是在騰籠換鳥戰略之後的事情。

10年前,東莞沒有非常知名的企業,這裡指的是非常知名。但是現在,在電子行業,東莞就匯聚了華為終端、OPPO和vivo這三家智能手機供應商。這三個品牌在國內的出貨率位居前3,合計超過了70%。換一句話說全國70%以上的智能手機,它們的總部就是位於東莞。今天的東莞,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電子製造業基地。
(東莞松山湖)


單位面積產值是衡量一個地區土地效率的重要指標。計算方法很簡單,就是GDP/土地面積。深圳是我國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GDP產出超過了10億元。全國經濟最發達的上海,大概是5.2億元。2018年東莞市每平方公里的產出已經達到了3.3億元,已經接近上海2/3的水平了。

工廠數量固然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只看重數量未免會走偏。100家中小作坊企業,在產值、稅收的貢獻遠遠不如1家大型企業。1家華為終端的遷入,給東莞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拿1家華為終端換50家玩具廠,東莞肯定會換。
(華為終端總部已經入駐東莞)


綜上所述,東莞早已超越了昔日輝煌,並且正在創造新的輝煌。


財經知識局


  大江東去不復返,有些輝煌,一旦消逝,很難重現。

  東莞當年繁榮的主要業務有兩個,其一為“製造之都”,東莞承載了“中國製造”的半壁江山,可以說是中國製造的代名詞,其二為“美女之都”,圍繞美女而衍生的第三產業,相信沒有那個地方可以比得過東莞。可是,近十年來,這兩個主要業務都在歷史的河流中越走越遠。

  首先是“美女之都”,這個承接肩負著建立行業標準的地方,一次次挑戰政策的底線,最終走向了覆滅。隨著國家的法制化深入,決不允許任何以政策違逆的行為存在。東莞依靠這個灰色業務而繁華,也因為這個業務而走向衰退,可以說是搬石砸腳的一種做法。

  不過,也許並非東莞情之所願,因為東莞人口扎堆,而不加管制,才催生了這種灰色空間。

  其次,製造之都,這個本是東莞看家本領的業務,卻因為世界性的製造業升級,而東莞一直沉積在過往的成績,未能夠邁開步伐,追向新技術轉型的道路,導致跟不上時代,製造業也逐步衰退。很多當年為了夢想,來到這個城市的年輕人,為了吃飽飯,選擇了離開。

  當然,餓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過往的榮光不在,但是底蘊猶存,憑著當年製造的實力,也不不至於留下太大的差距,在廣東境內,除掉廣州、深圳兩個超級城市,也算是排名靠前的實力城市。

  想要在兩個大城市的夾擊之下突圍,困難重重,但是並不是沒有機會,倘若能夠用好策略,打一場翻身仗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華為這種超級大鱷,都選擇了與東莞合作。


櫻花如歌


我在東莞常平,虎門,寮步,厚街,長安,石排都呆過,算下10年之多,回不去了!整個東莞市走的是旅遊路線,一到雨天,真實的東莞面目就表現出來了,到處積水,臭氣熏天,奔波在工業園區和大街小巷你有見過一支鳥?說起來你不信,東莞的蟑螂和臭蟲是中國之最!傍晚之時天邊為什麼都是映紅色?大雨前夕世界為什麼是屎黃色,這不是奇觀偽造,這是真實


最後一排的秀才


才不要回去從前!以前環境差,治安不好的。現在人少了,但GDP更好了呀!那些唱衰東莞的人不願意承認:這裡的高新科技創富更好了,差的廠勸離了,能留下來的人員都素質更高了,一片安居樂業的景象[耶]



夏之沐光


現在的東莞已經不是以前的工廠帝國了,如同深圳一樣,現在東莞正在轉型,也不得不轉,因為現在房子水電人工都在漲,如果還是向以前一樣做一些基礎工業,哪裡還付擔得起,而且現在國家環保意識正在加強,那些汙染企業不是被關門整改,就是被迫搬遷,所以說東莞現在只能是往高新技術工業,現在能從這幾次金融危機或者貿易戰生存下來的企業也是寥寥無幾。



上山的小哥


別蠢了,東莞多數工廠倒閉?GDP可能造假,但看看東莞每年的稅收和財政收入吧,這是假不了的,沒有人造假造到自己拿錢出來頂稅收增長。蠢貨。


有酒自清歡


要往前看,回到以前那樣是不可能了,但是未來機會很大。主要有幾個點:

1.地理位置很好,處於粵港澳大灣區,有各種政策扶植,緊靠著廣州,深圳,惠州,獨特的地理位置

2.基礎好,底子厚,多年的世界工廠讓東莞不僅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也聚集培養了大量人才儲備,這是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

3.相對於大灣區其他地方,房價相對比較低,而且不擁擠,很多人廣州深圳的中產階級慢慢考慮在東莞定居。

4.學校多,教學質量名列前茅,許多周邊城市的家長都把孩子送到東莞上學。

附幾張市政府廣場圖片大家看看現在的東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