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爸虎媽,我做不到;允許,是心底如蜂蜜般的愛


吃完晚飯,一家三口全懶洋洋地放飛自我了,我和豆媽耍手機,豆寶看動畫片。時光靜好。

就在這時,突然聽到豆寶叫:爸爸~~給我削一個蘋果。

我想都沒想,一秒應答:好的。

去拿蘋果的時候,我才反應過來,這事兒她自己會啊,為啥叫我做。

於是我跟她說:你可以自己去削啊,先把動畫片暫停一下,一會回來接著看。

她趕緊擺手說不行。我注意到她看得正起勁,難怪不想停下來。

我還不想放棄讓她自己做的想法,於是讓她先挑一個蘋果給我,但她挑完給我後,還是一點也不想自己削。所以我就作罷,爽快地拿著蘋果去削了。

我一邊削蘋果一邊想,這樣做到底對不對。最近聽好幾個老師都說:孩子會做的事情,一定不要幫她做,不要剝奪孩子的能力感;幫孩子做會做的事情,是對孩子的不信任。

可是,我這好像完全是無意識地去幫助孩子啊,沒有思考,不由自主。並且,我也沒有不信任孩子,平時我也不大包大攬。

我就是看著孩子好可愛,禁不住孩子撒嬌,我願意去幫她削蘋果,樂意為她服務。完全發自內心的愛和歡喜。

這大概就是父母的愛吧,像本能一樣地給孩子提供一切便利,並且心甘情願歡歡喜喜。

虎爸虎媽,我做不到;允許,是心底如蜂蜜般的愛


我想起來兩件事:

一件是尹建莉老師在書裡講的,她女兒圓圓打遊戲入迷,她把飯端到女兒面前。

另一件是我認識的一位博士後媽媽講的,女兒5歲的時候不願意跟她分床睡,她就作罷,不分就不分唄,我愛抱著我的寶貝睡,我和孩子都享受這樣的時光,什麼科學道理,先一邊涼快去吧。

孩子因此變壞了嗎?沒有。相反,都是優秀的孩子。

而一些父母可能就認為這是溺愛,覺得媽媽沒有原則,慣著孩子。

可是,我看到的是愛。媽媽本能的愛,像蜂蜜一樣粘稠的溫暖的亮晶晶的愛。光是想想都覺得好甜好開心。

即便是孩子長大了,回憶起這樣的時刻,是不是心裡也是暖暖的?

答案是:是的。

不信你回憶一下跟父母相處的時刻,什麼讓你記憶猶新,什麼讓你暖心暖肺?

都是那樣的小事件,小片段,像閃著光的小鑽石,像清晨照進窗欞的第一縷柔和的光。

這才是人生的底色,讓你走到哪裡都有愛的指引,走到何處都不會迷失沉淪。

父母的包容和愛,無條件的接納,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是我們內心源源不斷的清泉。

虎爸虎媽,我做不到;允許,是心底如蜂蜜般的愛


身為父母,我們能給孩子的記憶裡帶來什麼?

假如我們因為孩子偶爾看電視或玩遊戲入迷就把她批評一番揍上一頓,那會怎樣?

孩子會感覺很好嗎?會記得這次的教訓嗎?

不會!

倒是情緒有記憶,你給孩子帶來的壞情緒,都記錄在她的身體裡,只是我們看不見甚至不知道它們的存在。

西班牙心理學家白大衛在他的書《你不是孤單一人:個人成長和親子關係指南》裡說:童年早期的刻錄是情緒世界的基礎,每一種刻錄都會和某種感受相連。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感受、思考方式、遇事的反應都和刻錄中的經歷相似。童年時經歷的刻錄構成了我們現在的行為模式。一個人的童年不幸福,他長大後也很難適應美好快樂的生活。

白大衛這裡說的刻錄,就是童年大大小小的經歷,包括事件本身,以及事件發生時候的聲音、氣味等各種背景和個人在那個當下的感受、反應方式、情緒等等。

孩子偶爾撒個嬌犯個迷糊,偷懶一下,玩過頭一下,這沒什麼,不用緊張。不要擔心因為一次兩次錯誤孩子就走偏了,不會的。

孩子有自我糾正的主動性,這個我們要相信。

不要給孩子帶來過多負面的刻錄。

如果我們一直很緊張,生怕孩子走錯一小步,非常堅持所謂的原則,大小事都上綱上線,培養出來的孩子可能會很脆弱,沒有韌性,一碰就碎。

所以,放心吧,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孩子才能長得更好。讓孩子感覺好,孩子才能做得更好。

如果連玩和休閒都不能痛痛快快,都沒有極致的心流體驗,人生何趣呢?

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虎爸虎媽,我做不到;允許,是心底如蜂蜜般的愛


有一次參加讀書會,幾個家長一起吐槽養娃的酸甜苦辣,一位媽媽說:我女兒4歲,她明明自己會穿衣服,在幼兒園穿得挺好的,在家就想讓我穿;我就糾結,到底要不要幫她穿啊?

有媽媽就答了:反正我是幫了,有一段時間我女兒也這樣,大了就好了。

這位媽媽的女兒9歲了,小學三年級了,很少讓媽媽操心。

你看,孩子並不會因為撒嬌偷懶而變壞。

我也表達了我的看法:我也是允許的,孩子讓我幫忙的時候我都會提供幫助,孩子叫我的時候我都是第一時間應答,我也沒發現有什麼不好;家裡是講究溫暖的地方,孩子不在家裡和父母面前撒嬌,她去哪撒去?

就像我們大人說的,家,是講愛不是講理的地方。

我覺得,偶爾的允許,簡直就是做父母的一種美德。

虎爸虎媽那樣的教養方式,我是做不來。

我覺得對孩子的狠,那都是對自己的不滿。

越覺得自己不好,越想讓孩子更好,這都是彼此的消耗,不是愛。

【豆爸邀您聊】在養娃過程中,您印象深刻的溫暖時光是哪些?在您的成長過程中,跟父母在一起時,您印象深刻的又是哪些時刻呢?還記得嗎?歡迎分享人生中的溫暖片段。

都說中國的爸爸們很少參與育兒,這位爸爸深度參與了。作者豆爸,國家心理諮詢師,美國正面管教註冊家長講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歡迎關注頭條號 爸爸很棒,有更多爸爸育兒的文章等你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