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源涼粉一道讓人吃了還想再來一碗的美食

渾源地處我國道教聖地北嶽恆山腳下,以山美水美人美聞名於天下,而很多人瞭解渾源卻是從一碗普通的涼粉開始的

渾源涼粉一道讓人吃了還想再來一碗的美食


渾源涼粉是渾源的漢族特色美食。在夏季,涼粉是老百姓喜歡吃的食品之一,渾源人愛吃涼粉,不分春夏秋冬,街頭上,一年四季都有那麼幾十家擺涼粉攤的。

  吃過涼粉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獨特的味道。在每一個涼粉攤,你都會看到那裡除了碗坨狀的涼粉外,還有十幾個小盆,那裡放著各種各樣的調料,主要的有醋、蒜水、蔥花、黃瓜、香菜,而使涼粉之所以稱為渾源涼粉的就是其特有的蓮花豆、豆腐乾和辣椒油。蓮花豆香酥可口,豆腐乾嚼得過癮,而辣椒油則口感香辣,不同於其他辣椒的幹辣。

渾源涼粉一道讓人吃了還想再來一碗的美食


  涼粉以土豆澱粉為原料,加入適量的明礬,攪成糊狀,在火上滾熟,涼冷倒出即成,故又名粉砣。涼粉又白又細又利口,象豬皮凍似的“筋顫”,拿在手中“滑溜溜”。

  地道的渾源涼粉的辣椒油是按照獨特的配方、加工、研製而成的。它以清而不膩、辣而不澀、樸而奇香、香而純正的特點倍受消費者歡迎。

  渾源縣的涼粉出名,不僅在涼粉的質量上,更主要是好在調料上。還必備些豆腐乾和蓮花豆作為輔佐品,這樣吃起來味道格外香。

渾源涼粉一道讓人吃了還想再來一碗的美食


  渾源涼粉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於立夏之日御駕北征至恆山腳下,飢渴難耐,乏困至極,

  

隨從薛仁貴速命火頭軍將薛家府秘製的涼粉奉上。唐王李世民御享後,飢渴頓消,精神煥發,龍顏大悅,特賜封為渾源涼粉,由此得名。薛仁貴遂賦詩一首《護駕翠屏峽》,恆山風來立夏寒,斬盡胡韃腹肌寬。幸有御膳粉宴餐,太宗將士皆得歡 。為報隆恩,薛家府作為立夏等節日、慶典、待客紀念佳餚並傳統保留,傳承至今,之後家家戶戶效仿,廣為食用。

宋太宗,明正徳,清康熙、乾隆等皇帝御巡渾州,州官以渾源涼粉為貢膳,受到封賞。李白、賈島、元好問、徐霞客等文人墨客遊覽恆山品嚐渾源涼粉賦詩讚賞。


解放後,黨和國家領導人等來渾視察,以渾源涼粉為恆山特產招待,受到高度讚揚。近年來,留美博士薛曉博等人用以饋贈美國師生好友和華人,他們讚口不絕,使渾源涼粉享譽海內外,成為傳播中華飲食文化的橋樑,渾源涼粉採用傳統配方、工序和現代科技、工藝,質量不斷提升,香辣爽口,防暑驅寒,老少咸宜,備受青睞,供不應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