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能否成为亚洲金融中心?

一秋扫落叶


长三角的范围太大了。从全球范围来看,金融中心一般仅指特定的城市。所以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是错误的。

考虑到上海是长三角的核心城市,那只能改为上海能否成为亚洲金融中心。

答案是有可能,但是功能可能不完整。

上海解放以前就是远东地区的金融中心。这一点毋庸置疑。解放以后由于中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中断,上海就失掉了这个功能。后来由香港承接了这样一个职能。从历史上看,上海完全有能力承担这一职能。

上海恢复亚洲金融中心地位的阻碍有很多,而且有不少是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

最主要的是一个行政管制问题。中国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独立性,对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是有严格限制的。这就导致国际资本很难自由地进出中国。这对于金融中心的建设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阻碍。不过这是为了国家整体利益考虑不可能单纯为了上海而牺牲国家利益。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于这些领域的管制会逐步放松,但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换句话说,长期来看是可以期待的,但短期不能抱太高的指望。

第2个问题是上海本土金融企业的成长问题。所有的顶级金融中心都有一批优秀的本土金融企业。这些企业是当地金融市场活动的主力。而上海现在缺乏一批优秀的本土金融企业。不要说在国际领域,就在国内来看,上海本土金融企业的水准也要排在北京,深圳之后,这样的情况,显然是不利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

第3个问题是航运中心的建设还有待完善。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促进。其实一个是物流,一个是钱流,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资源循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纽约,伦敦和香港无一例外都是如此。上海目前的航运中心建设有一定成果,主要是在量的层面上达到,在质的层面上还有欠缺,需要努力,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但需要时间。

第4个问题是,北京和深圳对上海金融中心职能的分割。北京以政治中心地位集中了大批中央直属金融机构,深圳汇聚了大批优质金融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这就使得上海金融中心职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个问题,不要说短期,就长期来看,也是不可能解决的。

综上所述,上海建设亚洲金融中心的努力,在长期来看是能够成功的,但未见得能够真正实现一个完整功能的金融中心。


用户4325101516


觉得深圳的可能性比较大,靠近香港,更加自由开放,加上央行数字货币在深圳优先发行,对于跨境贸易结算有利。且深圳拥有华为腾讯等知名品牌。


万物终有始终


肯定可以!其实更准确地来说,是上海将成为亚洲金融中心!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富裕的地区,汇聚了江浙沪一众经济强省,而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龙头和核心城市,不但经济体量大、活力强,而且具备雄厚的金融实力,近代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拥有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上交所、上清所、上海石油期货交易中心,更有众多的金融机构落户上海,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论市场的进一步增强,上海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乃至世界金融中心都指日可待!


飞时点评


近年来,金融科技正以燎原之势迅猛发展并重塑着全球金融业的版图。传统金融中心面临转型,以金融科技中心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中心开始崛起并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区域联动效应。新时代下的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不再仅仅单指某个城市,而是几座城市、几片区域甚至几个国家共同打造的金融高地。

  据浙大AIF司南研究室与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发布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指数(Global Fintech Hub Index,GFHI)显示,全球金融科技正呈现亚洲、美洲走在前列,欧洲发展稍缓,“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积极追赶的发展格局。中国的长三角、美国的旧金山湾区(硅谷)、中国的京津冀、英国的大伦敦地区、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以及美国的纽约湾区已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引领着世界金融科技发展。

  其中,长三角地区更是勇夺桂冠,备受世界瞩目。为进一步剖析长三角金融科技发展现状,持续巩固金融科技发展现有优势,浙大AIF司南研究室正式发布《长三角金融科技发展报告》。

  上海杭州双核引领,长三角金融科技健康格局表现亮眼

  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源地,长三角在2018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指数排行榜中位居第一,金融科技产业、体验和生态指数分列全球第2、第1、第2,且是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国际级金融科技核心城市(上海、杭州)的区域,已形成上海、杭州双核引领,其他城市协同发展的金融科技健康格局,表现极为亮眼。

  龙头企业集聚:长三角拥有24家金融科技优秀企业,蚂蚁金服、陆金所、众安保险等更是领先全球,为其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

  用户体验极佳:长三角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渗透广且深,金融科技使用者占比高达82.0%,位居全球区域首位。

  宏观经济强劲:作为我国最具经济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的区域之一,长三角GDP位列全球区域第一,约为纽约湾区的1.3倍,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京湾区的1.5倍。

  但是,长三角金融科技监管更新与产业发展间存在一定时间差,全球金融科技调研结果显示长三角金融科技监管规范度得分仅位于全球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长三角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与科技产业基础。区域金融产业基础与伦敦湾区、京津冀等存在差距,科技产业吸引力与旧金山湾区(硅谷)和粤港澳大湾区相比仍显逊色。

  长三角浙苏沪皖区域一体化,促进四地金融科技产业协同创新。“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利于打造辐射东盟、中亚的大长三角金融科技生态圈。

  长三角四座核心城市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各有千秋

  长三角由上海、杭州、南京、合肥、苏州、无锡、宁波等26个城市组成,报告依次对上海、杭州、南京、合肥这四大核心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进行阐述。

  上海:业态发展均衡,生态优势显著

  上海金融科技发展在产业、体验、生态上均衡推进,综合排名居全球城市第三和长三角第一。一方面,陆金所、拍拍贷、点融网、快钱、万向区块链等众多优秀金融科技企业各有特色,已发展成为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样本。另一方面,上海的宏观商业环境和金融产业发展位列长三角地区第一名,远超区域内的其他城市。清晰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定位、众多的全国性金融交易市场、强大的国企外企资源、量质兼优的高等学府均为上海的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上海在金融科技众多领域加快先行先试,将以强有力的区域性金融资源集聚优势,把握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机遇,继续推进金融科技跨越式发展。

  杭州:用户体验最佳,科技创新支撑

  杭州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突出,体验最佳,综合排名居全球城市第六。具体而言,杭州金融科技企业百花齐放,“航空母舰”级的蚂蚁金服总估值已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居中国未上市公司估值排行榜第一;连连支付、51信用卡、趣链科技等各细分领域优质企业亦态势活跃。此外,杭州金融科技体验全球第一,金融科技使用者占比高达93.42%,是名副其实的“金融科技体验之城”。从生态来看,浙江及杭州政府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发展,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的目标指引将持续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础。与此同时,杭州科技创新氛围浓郁,全球科技企业Top200市值总额位列全球城市第三(仅次于西雅图和深圳)。当然,杭州存在优质高校数量较少、高端科研质量优异但总量欠缺等短板,可引进优质专业科研机构,并鼓励财经类院校和理工类专业院校强强联合设立交叉学科,促进校际交流。

  南京:传统金融升级,高校基础扎实

  南京金融科技发展良好,行业覆盖面不断拓展,尤其是其龙头企业苏宁金融已覆盖了支付、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保险等业务,2017年交易规模已超7000亿元。与此同时,南京传统金融亦有亮点,拥有华泰证券、江苏银行这两家进入全球金融机构市值TOP200榜单的企业,且积极借力金融科技进行转型升级。尤其是作为一家致力于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江苏银行金融科技投入持续加大,2017年资金投入达到了营收的1%,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接近4%。此外,南京政府积极引导和促进金融科技发展,搭建服务平台,显著增强金融资源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效应。还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科研力量和人才储备丰富,可为其金融科技的进一步打下良好基础。

  合肥:科创发展助力,静待水到渠成

  作为国家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城市以及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金融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其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十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位居全国第二。此外,合肥坐拥独特的区位承接优势,配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顶尖“四青人才”的智库支持,吸引工商银行后台中心、中信银行合肥呼叫中心等诸多总部级金融后台机构入驻,科技化金融服务外包态势良好,在提升产学研三方发展紧密度综合助力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打造方面有望进一步深化发展。在城市金融科技应用方面,合肥金融科技体验良好,金融科技使用者占比已达65.36%


粤漂阿林


可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吧


龍之大天使


有什么好比的,吃多了吗


用户4170635773846


金融中心首先要解决自由港问题,人家来投资总不能东签证西签证吧,住在移动国土上就是安全∴


專業生產拉鉚枪三爪片


能啊,宋后就是亚洲经济中心啊。不过中国自此再无世界第一强而已。


内蒙人不知道


中国的没问题,亚洲没戏,资本不能自由流动的话,不太可能成为中心


雨落177180452


中国金融中心。去亚洲有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