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丨新冠病毒(2019-nCoV)药物研发及疫苗临床试验进展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大家对药物及疫苗研发都很期待,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药厂开始加入到新冠药物和疫苗的开发中,到目前为止至少有50个不同药物和2种疫苗在几百个临床试验中。除了科学家重点关注的瑞德西韦、氯喹-羟氯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药物外,部分中药及其他治疗方式正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疫苗研发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下面,我们一同盘点下目前新冠病毒药物治疗及疫苗的研发进展。


药物研发进展:


1、韩国:15家药企着手研制新冠病毒肺炎疫苗和药物制剂


3月9日,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制药生物协会表示,韩国国内有15家生物制药企业已开始或正准备研制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和药物制剂,但预计完成研发和临床试验至少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韩联社报道称,这些药企包括已经宣布开始研发新冠肺炎疫苗的韩国GC绿十字SK生物科技,也有塞尔群等10家药企准备研发相关药物。据称,韩国国立保健研究院、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韩国化学研究院、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4家机构也为研发新冠疫苗和药物正在积极推进民间与官方合作。


2、再生元:已鉴定数百种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有望4下月进入临床


3月17日,再生元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抗体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经鉴定出数百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计划在四月中旬开始新型冠状病毒疾病抗体鸡尾酒疗法的大规模生产;并可能在初夏进入人体临床研究。如果初夏进入临床,则从项目启动到进入临床只需3个月时间。


3、NEJM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治疗未见超出标准治疗的益处


3月18日,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王辰,中国医学科学院曹彬及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定宇共同通讯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在线发表题为“A Trial of Lopinavir–Ritonavir in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Severe Covid-19”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的试验,以评估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对SARS-CoV-2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最终,在住院的重症Covid-19成人患者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治疗未见超出标准治疗的益处。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的进一步试验可能有助于确认或排除治疗获益的可能性。


4、Science:首次获得新冠病毒蛋白酶结构,同时开发了抑制剂


3月20日,德国吕贝克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Rolf Hilgenfeld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SARS-CoV-2 main protease provides a basis for design of improved α-ketoamide inhibito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设计并合成了拟肽α-酮酰胺,作为β冠状病毒和α冠状病毒的主要蛋白酶以及肠病毒的3C蛋白酶的广谱抑制剂。


该研究报告了未结合的SARS-CoV-2 Mpro及其与α-酮酰胺抑制剂的复合物的X射线结构。根据结构,研究人员将先导化合物开发成为SARS-CoV-2 Mpro的有效抑制剂。优化抑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显示出明显的肺向性和适用于通过吸入途径给药的适应性。


5、美疾控中心:羟氯喹新冠病毒临床试验即将开始


3月21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官网更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信息。介绍在研药物瑞德西韦和已批准药物氯喹、羟氯喹的使用情况。目前,美国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有四种途径可获得瑞德西韦治疗,一些预防或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羟氯喹临床试验已经计划或即将开始。


美国疾控中心强调,目前还没有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专门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药物。当前的临床方案包括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和支持性护理。在全球数百项新冠病毒相关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一系列已批准用于其他适应症的药物和一些研究用药。


6、法国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所:4项欧洲新冠肺炎疗法临床试验启动,含瑞德西韦与羟氯喹


3月22日,法国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所发布新闻公告说,欧洲针对新冠肺炎4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在法国启动,该试验在法国的部分涉及至少800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试验项目主导人、法国传染病学专家弗洛朗丝·阿代尔说:“在分析了导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新冠肺炎(COVID-19)的3种冠状病毒的相关科学文献后,我们得出了一份将要检测的抗病毒分子清单,它们是瑞德西韦、联合使用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组合与β干扰素相结合以及羟氯喹。”这项名为“发现”的试验目的就是评估这4种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7、法国:羟氯喹和阿奇霉素控制新冠病毒试验


法国用羟氯喹和阿奇霉素控制新冠病毒试验,这个试验招募36位患者,试验一级终点是用药第六天新冠转阴率。结果羟氯喹组转阴率为57%、对照组为12%、而联合用药组全部转阴。美国特朗普总统强力推荐这个药物、FDA迅速给与羟氯喹和瑞德西韦列为扩大使用资格。如今,吉利德因为申请使用瑞德西韦患者太多已经暂停提供这个药物,氯喹和羟氯喹更成为全世界抢购的药物。


8、INSERM:除氯喹外的其余相同药物进行的临床试验


3月22日,法国国家医学研究所(INSERM)宣布将在欧洲配合进行一项名为“发现”(Discovery)的附加试验,该试验将以世卫组织为标准,参与者包括来自至少7个国家的3200名患者,其中800名来自法国。该试验将对除氯喹外的其余相同药物进行试验。


9、Science:德国破解新冠病毒结构:离制成解药又进一步


近日,根据德国科研人员(吕贝克大学等机构)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最新论文,Mpro是COVID-19中的主要蛋白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借助高强度的X射线,科研人员解码了Mpro蛋白酶的三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测试了一系列化合物对这种蛋白酶的作用,结果发现,代号13b的化合物能有效阻断其功能。目前已经在小白鼠身上测试这种化合物,结果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基于这项研究,有希望研发出可有效抑制COVID-19病毒的特效药物,而且可以直接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给药,从而达到直达病处的目的。这对危重的患者来说更为重要。


10、Nature Biotechnology:科学家开发新型CRISPR技术的优化方案


纽约基因组中心和纽约大学Neville Sanjana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旗下的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assively parallel Cas13 screens reveal principles for guide RNA design”的论文提到,科学家们对一种新型CRISPR技术做出优化,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设计出高效的向导RNA,而向导RNA是CRISPR系统发挥作用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这套CRISPR-Cas系统所用的酶靶向RNA分子,意味着它们可以有效针对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包括新冠病毒。针对纽约分离出的SARS-CoV-2病毒株,纽约基因组中心(New York Genome Center)和纽约大学(NYU)的研究人员在网站上公布了他们预测的最佳向导RNA,可以提供给检测和治疗等应用。


11、清肺排毒汤:疗效尚待进一步证明,非预防用药


2月6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向全国推荐使用清肺排毒汤,四个省份的试点临床治疗效果显示,总有效率达90%以上。据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介绍,"对有详细病例信息的351例病例分析统计,在服用清肺排毒汤之前,有112例体温超过37.3℃,服药一天以后有51.8%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服药六天后,有94.6%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有214例患者伴有咳嗽症状,服药1天以后,46.7%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服用6天以后80.6%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


目前,已经有10个省份57个定点医疗机构开始使用清肺排毒汤治疗患者。第六版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将清肺排毒汤作为确诊病例在临床治疗期的推荐用药,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但是,也有人提出了质疑,认为90%以上的有效率过于夸张,究竟疗效如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观察。


12、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不能预防病毒,有一定治疗效果


2月18日,广东省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介绍,发现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5个中成药出现了体外显著抑制新冠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并且,还能减少新冠病毒在感染细胞里面的胞浆和囊泡里的病毒,对人的普通冠状病毒229E、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胞诱导的几个炎症因子过度表达,与临床炎症因子是相符的。


由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共同指导的一个全国9个省市23家医院共同参加的一个RCT的研究,一共纳入了284例新冠肺炎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主要临床症状的消失率、临床症状持续的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肺部影像学的好转达到了83.8%,而对照组是64.1%。临床治愈达到了78.9%,对照组是66.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轻症转重的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50%。


在第六版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还被作为医学观察期出现乏力伴发热症状的推荐用药,这说明,在新冠肺炎的治疗过程中,服用该药是有一定效果的。但专家同时也提醒,药物是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药方,不是预防药方。


13、国家药监局:化湿败毒颗粒获首个治疗新冠肺炎中药临床试验批件


3月18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为领队的首批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中国中医科学院)接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知,团队研制的化湿败毒颗粒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化湿败毒颗粒的临床批件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复的首个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临床批件。是中医药对此次疫病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而创新所得。


从临床上看,通过对75例重症病人使用效果观察发现,化湿败毒方在核酸的转阴和症状的改善方面是有显著差异的。另外在方舱医院452例的随机对照,显示在核酸转阴以及症状方面也是有显著性差异的。此外在将军路卫生院做了124例,也是有显著差异。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开展科学评测,用冠状病毒去感染实验小鼠,其肺部炎症的改善效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14、中国工程院院士:金花清感颗粒是治疗新冠的有效药物,在临床普遍使用


3月23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金花清感颗粒的临床试验从102例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和对照组相比,转重症的比例下降了2/3,退热时间缩短了1.5天,同时反映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有显著改善。结果证明,金花清感颗粒具有确切的疗效,除了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特别是可以减少转重率以外,对免疫学指标也有作用。


北京佑安医院也用这个药做了一个80例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核酸转阴的时间缩短了2.5天,使患者肺炎渗出吸收好转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了两到三天,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值也明显上升。所以这个药是我们治疗新冠的一个有效药物,在临床上普遍使用。


疫苗研发进展:


1、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或将于夏天进行人体临床实验


2月11日,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传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共同举办的“科研路线图: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上,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尼尔·弗格森(Neil Ferguson)教授及其小组公布了对疫情规模的首次准确估计,他们的数据继续为全球各国应对提供信息。


据悉,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粘膜感染和免疫学负责人罗宾·沙托克(Robin Shattock)教授目前带领的实验室团队专注于研发冠状病毒疫苗,他们在14天内就研发出了疫苗并在上周开始进入动物试验阶段,并有可能在5个月内就进行人体试验,进展顺利的话,将于这个夏天进行人体临床实验。


2、Nature:美国Moderna公司与NIAID合作开展首个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


2020年3月17日,以“Coronavirus latest: First vaccine clinical trials begin in United States”为标题发表在《自然》新闻上的文章称,美国开展首个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四名成年人接种了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和马萨诸塞州一家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联合研发的一种实验性疫苗。这四人是此次45名受试者中首批接种的。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一期临床试验只是证明疫苗安全有效这一漫长过程的开始。此次的实验性疫苗以信使RNA(mRNA)为基础,它能指导身体产生一种存在于新冠病毒外壳上的蛋白。研究人员希望这能引发对抗感染的免疫反应。


3、德国:NIH与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合作开发了首个疫苗


2020年3月17日,一款代号为mRNA-1273的新冠疫苗,在西雅图打下了第一针。这款由NIH与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合作开发的疫苗,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人体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消息一出,Moderna盘前暴涨超过20%,市值突破百亿美金。美东时间3月16日,BioNTech公司公开表示,若审批顺利,将于4月下旬进入临床试验,范围包括欧洲(由德国始)、美国和中国。


4、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我国新冠疫苗研发进展目前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不会慢于国外


3月1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介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科研团队已开始招募受试者:“我国已有(疫苗)研发进展比较快的单位,向国家药监局滚动递交临床试验申请材料,并且已经开展临床试验方案论证、招募志愿者等相关工作。待国家药监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审批后,开始临床试验。第一批志愿者参加的试验,叫做重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


我国正按照5种技术路线开展COVID-19疫苗的紧急研制。其中,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进展最快,国内还有不少公司及相关科研院所积极参与COVID-19疫苗的研制。有实质性进展的例如1月29日智飞生物宣布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制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目前已完成设计、正在开展动物实验。康泰生物和复星医药分别与Inovio Pharmaceuticals及BioNTech合作开展DNA及mRNA疫苗的研制。其他一些公司研制疫苗大多处于计划早期。


5、日本:I“rom将生产新冠疫苗 最快7月在华启动动物实验


3月24日,日经新闻报道,日本大型临床试验支援企业I‘rom集团23日宣布,将于本月内开始生产正在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新疫苗。该公司生产的新疫苗将提供给合作开发对象中国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预计最早将于7月在中国启动动物试验。


I‘rom集团的子公司ID Pharma和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月针对联合开发新疫苗达成协议,运用ID Pharma擅长的基因运输技术,力争开发出对新冠传染病有预防或治疗效果的疫苗。


目前,临床上虽尚无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物,但也有越来越多有希望的疗法被寄予厚望,并应用于临床试验,取得令人欣慰的成果。相信随着科学家们更深入的研究与临床验证,有效药物及疫苗能够早日上市,造福患者。


盘点丨新冠病毒(2019-nCoV)药物研发及疫苗临床试验进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