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一年级,老师要求看图写话要写得好,结果都是家长念孩子写下来,有用吗?

能不能有一首歌的时间


如果你问 结果父母念孩子写 这种方式有用吗?我得说,没用!我女儿就是一年级,经常作业做到十一二点,拖拉,磨蹭,因为心疼我也念过,然后发现她就开始等我念答案,甚至念题。最后咬咬牙,不帮了,她开始好转了,虽然也错得让人哭笑不得,但是进步不少。老师有教孩子方法,父母没必要插手多少,怕与老师的教法冲突而产生更多不必要的矛盾,不教但可以追问孩子老师是怎么教的?你自己还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她多思考,毕竟她的路要她自己一步一步走,不狠,孩子成长得慢!相信孩子,挫折是必经之路!


季诺一一


大家好,这里是小雅老师课堂,答疑解惑,互相分享。

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您之所以辅助孩子完成了看图写话,是因为担心孩子自己写的看图写话没达到老师的要求,到学校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坦率地说,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我孩子一年级刚开始接触看图说话的时候,我也这样做过。

2、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看图写话,确实是比较陌生,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个短板。有的孩子看不懂图无从下笔,有的孩子看懂了图,却不知道怎么去组织语言,把它写成一段一段的话。

3、其实我想说的是一年级的孩子不会写看图写话是很正常的表现。如果说一年级的孩子拿到一幅图,立马就能观察出图中所要表达的,而且能转换成文字,并且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那只能说明这个孩子肯定是受过这样的训练,要不然不会这么优秀。

4、我记得我孩子一年级的时候看到看图说话也是非常的发愁,甚至会急得掉眼泪,因为写不出话来呀!担心老师批评他呀!

那么我的方法就和您有些相似。

5、在孩子刚刚开始接触这个看图说话的时候,我一般采取引导的方式,对照着这张图片,全程用引导的口吻,让孩子先讲出这张图的上有哪些人,或者是哪些小动物,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图中的人或者物都在干什么呀?就像平时讲故事一样,把图中发生的事情讲出来就行了。

6、接着,我会告诉孩子其实看图说话就是一个句子+一个句子+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就组成了一篇看图说话。这些句子一一交代清楚图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按照这个逻辑组成一个一个的句子就行了。

7、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在写看图说话时,只要将图中的主要事情交代清楚就可以了,没必要去要求每个句子的美感,那都是对小学三四年级甚至是五六年级小学生做的要求。

8、我们对一年级的孩子要求不要太高,因为一旦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总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达不到这个要求?接着就会产生一种畏难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看图说话没兴趣了

9、我们在给孩子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是让孩子努努力抬抬手就能够拿到的目标。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有信心,而不至于畏难情绪太严重会导致一提到看图说话甚至是作文就很害怕那种。

10、对于家长辅导孩子写看图说话也好,还是辅导孩子写作文也好,我是这样看待的。很多人会说那一定要孩子自己动脑筋,家长不能够辅导,否则就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

11、其实这个顾虑大家都有,但是我们要这样去想,刚刚开始一年级的孩子去接触看图说话的时候,就好像一个小宝宝刚开始学走路一样。

12、我们回忆一下刚刚开始走路的孩子

,我们是不是要用手牵着宝宝慢慢的走,然后等宝宝走着走着,走稳了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慢慢脱手自己走了,甚至是自己跑了。

13、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从辅助到独立的过程。如果我们丢手丢快了,孩子就会摔伤,如果摔得轻还好,摔重了这个后果谁来承担?那么在学习上去学习一项新知识也是一样的道理。

结束语:我们的孩子学习和孩子学走路是一样的道理,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来!让孩子一个人去做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看图写话,怎么写也写不出来,是不是会很讨厌自己不会的东西由此产生畏惧心理呢?所以道理就是如此。

好了,这里是小雅老师课堂,喜欢的朋友加关注,收藏,转发,点评。


小雅老师课堂


家长念,孩子写,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办法,为了让孩子在老师那里看上去还不错,其实最终结果就是自欺其人,老师是糊弄不了的,自己教的孩子还不知道吗?当然,如果你觉得能糊弄老师,有些老师也愿意配合你装呆。

孩子一年级,初始时看图写话不会写,非常正常,家长要做的主是正确的引导。其实,不一定非要请专业的老师,家长自己有一定的文化素养都是可以的。

拿到一幅图(后面写多了会变成两幅、三幅、四幅等),家长可以让孩子来说,图上有什么。比如说太阳、小溪、花朵、小鸟、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孩子说得不全面的时候,你可以提示他再看看还有什么,而不是直接告诉他漏了什么。

看清楚图上有什么以后,再来看看是在什么时间,在做什么。比如说爸爸在打电话,妈妈在看书,爷爷在看报,小鸟儿在飞,小免子拔萝卜,阳光当空照等等。

看明白在做什么之后,再让孩子看图上的人物、动物的表情怎样。例如奶奶在开心地笑,小兔子高兴得跳起来,妈妈发怒了……

把这些问题一步步都问过,让孩子说过之后,让他将整个图面的内容连贯起来说,并且可以将语文书中学到的词汇(或者课外看到的好词)结合起来运用到其中,然后让他自己写下来。

仅仅是写完不够,写完让他读一遍,然后再问他刚才自己说过的内容是不是都写全了?还有哪些要补充的?在哪些地方可以用上自己学过的词汇?

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你可以提示孩子将内容扩充,将短句变成长句。比如说小兔子在山坡上高兴地采蘑菇,爷爷在沙发上安静地看报纸,妈妈在厨房里边唱歌边做饭……

孩子会通过这样的训练得以快速提高,平时即使不写看图说话的时候也可以给孩子说一些句型练习,熟练使用形容词。

一年级孩子初学看图写话,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将这个作业在周五布置,这样学生和家长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家长可以引导,切忌你说他写,那样孩子永远没法提高。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苏小妮


你好,一直很想说说,关于一年级孩子看图写这方面的话题,看到您的问题就过来了。

首先回答您的问题,为了孩子看图写话的作业写得好,家长念孩子写,这样的方法是不可行的!这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应付式方法。虽然这个方法立竿见影,每一次能让孩子交上一份很“漂亮”的看图写话作业,但是这会为孩子以后的写作,埋下一个一个危险的“炸弹”。比如孩子习惯了依赖你教他写,或孩子会因为有家长的帮忙,而无法学会自己组织语言写句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教一年级孩子写看图写话呢?

第一,平时多点找些简单的图片,跟孩子聊聊天

两人一起讨论,各自都看到了什么?先让孩子用语言来说一说,他看到图中有什么。然后大人来小结,跟孩子找找图里面还有什么细节的特征是孩子没发现的。

像跟孩子做游戏似的,你说一句这张图的一个特征,又轮到我说一句对这张图的看法。如此住来,看图写话就变得有趣多了。

跟孩子这样玩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孩子的表达内容越来越多了。拿到图只要孩子会说,那么离会写就不远了。

第二,教会孩子把图的内容分出来:时间,地方,人物

如下图:

教会孩子带着问题来观察图。什么问题呢?例如,

a从画里看出的是什么时间?(提示词:冬天,夏天,早上,傍晚)

b有什么人?(提示词:姐姐,哥哥,妹妹,奶奶)

c他在哪里?(提示词:公园,学校,超市)

d做了什么事?(主要根据图画里面的人的动作来猜测发生什么事)

e你看到他们做这些事,你有什么想法呢?

当孩子带着这些问题来看图,把自己看到的答案,连句子写下来,就可以是成一篇小短文了。

第三,每天定时定点与孩子一起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可以让孩子累积到更多的词汇量,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谈谈故事里面的人物和对事情的一些个人看法,或者跟孩子一起延伸故事的内容,为了是拓展孩子的思维,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这对孩子写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一年级的看图写话,可能是每个孩子刚入小学,觉得最难的一件事吧。只要教会孩子仔细的观察图片,先语言说一说,再带着什么时间,什么人物,什么地点,什么事,怎么想?这些问题去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连成句子写下来就不难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 以您分享更多正能量的育儿知识,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同伴而行。


晓笛育儿分享记


大家好,我是生来注定不平凡。很高兴受邀回答这个问题。我作为一名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年级的小孩子该不该学习看图写话?

就我而言,我就得非常有必要,学习要趁早,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都是到了二年级才慢慢的接触到看图写话!让孩子一年级就学习看图写话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首先,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也许话比较多,但是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弱,有时候说了半天都不知道他们再说什么!早点学习和接触看图写话可以让孩子又一个组织语言的概念。

第二,有助于孩子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很多二年级的孩子,在看到一幅图的时候无话可说,有些很是看不懂,究其原因就是想象能力的欠缺有待提高!

第三,孩子可以通过看图写话,可以学到一篇完整的看图写话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组成的!

写作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你还需更加努力!





生来注定不凡


孩子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是真的不会做看图说话。 我家孩子第一次做看图说话的时候,完全是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样子。如果这时候,家长完全不帮助辅导或者指引,这个看题说话孩子完成不了。

那怎么有效的帮助孩子,家长的帮忙有用吗?

每个人面对第一次的任务,都需要帮助和指点。

看图说话,是一年级小学生练习日后作文的基础。

很多看过绘本的孩子对于看图说话会有一点感觉,但还是很难抓住重点,孩子看图看的很散,完全不知道如何落笔,如果这时候家长不帮助辅导一下,这个作业孩子基本没法做。

每个人学习的时候都会需要知道“规则”——做什么、怎么做。

那么这时候最好的途径就是看别人的“成品”。


我家孩子第一次写看图说话,完全不会写。我和题主一样一样,孩子第一次的看图写话,是我说给孩子,她一个字一个字写了进去的。

一年级所有的知识点,对于孩子都是崭新的。

孩子的大脑里面,还没有存储任何关于看图说话的“规则”和“方式”。

这时候,孩子识字量也很有限,看范文仿写的可能性都没有。


家长的帮助,在这个时间点,是用写的方式告诉孩子,如何表达一幅画面中内容。

这是孩子建立自己“系统”的时间,必须有家长带她进门。


孩子以后就不愿动脑筋自己完成看图写话了?

不会的。

就像孩子学习走路的时间,妈妈会拉着她的手,一步一步迈开步子。最后孩子会甩开妈妈的手,自己决定怎么走了。

看图写话也是这样,第一次孩子感觉到原来这样就是看图写话;但是有妈妈的帮助,显得很轻松;第二次,看图写话又来了,继续找妈妈。

这一次,妈妈不能再像第一次那样帮孩子了。

我家孩子的第二次看图说话,她期待着我继续说,她像个小记录员那样再写到作业本上。我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我开始问她:图里面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图上还有什么?还能找出来什么呢?


孩子一点一点开始进入到看图的状态,每发现一个新内容,就非常兴奋的指给我看;

最后,我问她,这幅画在说什么呢?孩子看看我,试探着说了一句话。

他们在打扫卫生。

怎么打扫的?有的在擦黑板、有的在扫地、还有的在端水进来。

那你们学校一般什么时间打扫卫生呢?放学以后。


我说,孩子,你已经把这幅图说完了。

你只需要把你说的这几句话写上就已经完成了今天的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妈妈怎样引导孩子“上路”?

不要给孩子说,你先自己看图!

孩子对于看图说话这个新“品种”还不熟悉,她还没有找到“抓手”的地方。

妈妈要带着她,挖掘孩子对图片的注意程度。

我家孩子有一次写一篇看图说话。三个小学生在种树。题目要求孩子完成的看图说话中必须有时间地点人物动作这些要素,还要加进去一些可能的节气。

孩子说,春天啰,种树就是春天嘛。时间基本有了。

人物呢?三个小学生呗!

不分男女生吗?嗯,二个男生一个女生。

男生在做什么?女生在做什么?一个男生在种树,一个女生在扶住树苗,还有一个男生提着水桶。

再看看,画面里面还有没有漏掉的呢?


孩子爸爸过来看了一眼图,发表了一个不同的意见:这个应该是前一年种下的树木,你看,树坑里面都有小草长出来了,小树苗还顶着好几片新叶子,这个也不一定是植树吧,还挺像是第二年来给前一年种的小树除草浇水呢。


是不是呢?

一张图片当然可以有不同的解释,这样还可以锻炼孩子思维的多向性,可以是这样,也可能会是那样呢。

但是最终,我看了语文书上的单元内课文内容,还是建议孩子以植树为主要方向去写——没办法,这个题目一定是有“标准答案”的。思考可以有多面性,但是主流方向还是要把握住。


我家孩子现在三年级,有了以前的看图说话的基础,现在写作文根本不问我,有时候写不下去了会拿给我看看,征询一下我的意见,但是人家对于我的意见基本不用,那种感觉就好像是我激活了点什么,孩子在一瞬间灵感出现,拿起本子回房间自己写去了。


在小孩子尚未建立任何“素材”和“规则”的一年级,看图说话,需要大人的指点。

一年级的看图说话,不用很复杂,几句话而已。

家长带着孩子看图,让孩子说话,再把他自己的话写上去。

孩子会“玩的”很高兴的。因为大人给他“开拓”出来了一条通向写作的路。

————————————————————————————————————

我是芯妈,与孩子共同成长;与您共同探索育儿之道。每日遇到新问题,每日解答新问题;互帮互助,敬请关注[芯妈心语]。


芯妈心语


作为一线老师,来聊聊自己的看法吧!

怎么说呢?不能说一点作用没有,如果非常说这一点作用有多少?是能用一毛来形容!是九牛一毛的一毛,请看清楚!

为什么这么讲呢?

一年级,无论是看图写话,还是其它学科,这个时候兴趣是最重要的。然尔呢,一项简单的看图写话,直接把孩子的兴趣给吞没了,这还不行,还得把家长搭上,于是呢,一写看图写话,家里的气氛就紧张起来了,这种情况下,想让孩子的看图写话水平提高,甚至马上见到效果!

骗鬼去吧!

自己念一句,孩子写一句!更甚至家长直接写好,让孩子抄一遍!没错,第二天到学校,是得了个优,可是,有屁用呢?糊弄鬼呢吧!

好吧!糊弄鬼,鬼还信!您是孩子的亲爸亲妈,您信吗?换种说法,这种念一句写一句,和写好再抄一遍,不是赤裸裸的抄袭吗?

口口声声说反对抄袭,结果说,最终遇到孩子学习后,还是成了最讨厌的那个人。

我们不妨先学一学,孩子上学了,作为父母也必须要保持学习兴趣。你想啊,自己不学习,到时候孩子考你一句诗,你接不下来,或者问你一道数学题,搞不出来,好意思吗?

好吧!好意思!

然尔,不知列位老铁想过没有,当孩子问您时,您的第一反应时,等一等让老爸查查手机。这种行为,是在暗示孩子,以后再遇到难题,你可以求助手机。时间一长,孩子自学能力怎么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如何培养?

列位可想过?

请您不要说,自己很忙,没有时间学习,更没有时间陪孩子学习!这不是扯淡吗?谁不忙,这世界上有不忙的人吗?难道说,为了孩子都抽不出来点时间吗?

若是这样,那我无话可说!

毕竟,孩子是您的!

我们无法左右!

回到正题,对待孩子的看图写话也好,其它难题也罢,请不要代替孩子思考,不妨让孩子先想想,孩子是有能力的,你只不过是害怕孩子写得不好,然后呢?

更重要的是,害怕第二天被老师指出问题,自己接受不了!

那么请问,仅仅为了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把自己的孩子习惯给毁掉,甚至让其越来越失去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这样做值吗?

各位老铁们,怎么看?


说文写作


代替孩子写作文,很多家长确实是这样做的,因为孩子本身对作文就没啥概念,要么是流水账,要么是根本憋不出来几个字,家长一着急,就自己模仿着语气写上了,这样可以又快又好地交差了。

我在前几天,还看过一篇报道,讲到了青年作家蒋方舟。

青年作家蒋方舟自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2004年,蒋方舟获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2008年,蒋方舟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但是报道中说,有人质疑,蒋方舟小时候的作文就是妈妈代笔,并不是她真正写的。

其实,我的观点是:

孩子们的脑洞都特别大,让他们写,虽然他们写的都很幼稚,却都是真实想法,哪怕是流水账也好,但是我们的教育已经很难允许孩子们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要成绩,作文好的会被当做范文,孩子也觉得面子上有光彩,家长也觉得省心不少,但是少了很多童趣,多了很多套路。

我儿子的作文一直是他自己写的,不管写的好与坏,我都希望他能抒发出自己的情感来,本来童年就这么几年,为何不让他自由发挥自己呢。我小时候作文,妈妈也从来没有辅导过,都是自己看各种故事书,自己琢磨着用词造句,这样慢慢锻炼出来的。

而这个过程虽然养成的相对艰难些,但是功底却是真正扎实的,以后也是可以提笔就写不费劲的。

如果父母总是包办,孩子可能会越来越依赖大人,写一写就赖着不肯写,或者是写的不好了,没有得到表扬,心理会有落差,反倒产生畏难心理。

我希望孩子的成长模式是:

最初他肯定会遇到困难,写的不够好,不会当做范文,但是随着知识的慢慢增多,阅读量的增加,他会开始考虑措辞,考虑布局。

就像国外妈妈因为幼儿园老师教了孩子,字母O,这位妈妈很生气,因为她觉得破坏了孩子的想象力,本来孩子可以把O想象成苹果,想象成太阳,有无数的可能,而老师却把这一切都破坏了。

我期望的也是

孩子虽然写的不够完美,但是完全是他自己写的,有他自己的风格,会更有个性化,而不是只会写套路文。

记得尹建莉老师的方法是,哪怕孩子的整体作文很烂,但是其中一句话很好,也会重点挑出来夸奖他,让他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与信心。给孩子信心和耐心,他会回报给你惊喜。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资深文案,多平台原创签约作者,不倾城倾国只倾娃,育儿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创不易,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

jason妈咪有办法


我家现在上二年级,依然还有看图写话。我的感受是指导孩子看图写话,主要抓住四个环节“看、想、说、写”。


1、看:就是要教孩子认真观察图片中的内容。首先看看有几幅图,一年级一般是单幅比较多,我们现在二年级有多副图了。

单幅图家长要引导孩子按照顺序来观察,比如从上到下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左到右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的所表达的内容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多幅图,要引导孩子比较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和变化,看看多幅图讲了一个怎样的小故事。孩子观察完了,问问孩子:图中有几个人呀,或者是几个小动物,手上拿的什么?在干什么?尽量引导孩子看仔细。


2、想: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者动物,比较单调,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鼓励孩子进行合理的想象。比如问问孩子: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他的话,你接下来会干什么呢?我经常让孩子把自己放进图片里去代替某个人物或者动物,这样他就会比较容易地发挥想象力。


3、说:一年级的孩子写作能力还不强,所以在写之前让孩子先说出来更好。低年级的孩子还小,所以日常表达缺乏条理和连贯性,有时候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很强。我家就是这样。我一般在写之前让他先讲一遍给我听听,然后指出问题,帮助他再梳理一遍,等到差不多通顺的时候,再让孩子写下来。


4、写:刚开始接触写话的孩子,家长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基本能说清楚有什么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就行。只要写几句就行了。老师的要求也是如此,我记得一般是三四句,就过关了。平时还可以买点小学生看图写话的作文选给孩子读一读,看一看,哪怕一开始不会写,抄一抄也没事,因为在抄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学习和记忆。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能模仿出来,不必急。


所以说家长不能只给结果,而不教孩子过程,不然的话,孩子离开家长就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喜欢的话请点个赞!

我是轻烟说育儿,专注育儿理念的传播。欢迎关注交流!


轻烟说育儿


一年级孩子的看图写话,如果需要家长说孩子写,香片觉得,可能你的孩子需要加强这三个方面的练习:

1.阅读练习。

很多孩子之所以无法在看图写话的时候写出有用的内容,很可能是因为孩子阅读的书籍过少,缺乏语感。

家长可以陪孩子选择一些他喜欢的绘本,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亲子阅读。在阅读的时间里,那还是先观察一下画面上可以看出些内容,家长给孩子讲完单页的内容之后,让孩子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进行阅读绘本,孩子组织语言的能力就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2.多听故事。

我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举行了一次讲故事比赛。他之前从来没有试过自己讲故事,但是因为这一次比赛,他就跟我学了两篇故事。

最开始他是想讲《三只小猪》的故事,可是班上有另外一位同学已经讲了这个故事。我和孩子决定讲他最喜欢的绘本——《肚子里有个小火车》的故事。

说实话,这个故事的内容可真不短,他又不认识多少个字,我一度担心他没办法记忆下来。

后来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带着他讲过三遍之后,他完全可以看着绘本的图画,然后开始讲故事。

讲故事比赛那一天,他虽然有一小部分内容讲得不太清楚,可是他依然很开心。这次他的讲故事比赛算是开启了孩子对讲故事的兴趣,他很多时候喜欢自己拿一本绘本,对照着的图画讲故事给弟弟听。


3.引导孩子的表达规范。

一年级的看图写话是有一定的规范的,家长在引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可以用问问题的方法进行引导。

先让孩子观察一下画面:

画面上是什么天气?这是什么时间呢?

画面上都有谁?他们是在哪里?

他们做了一些什么事情?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你觉得他们这样的行为是值得你学习还是值得你避免的呢?

用一个个问题帮助孩子去思考和表达,会减轻他的难度。


只要多加强阅读,鼓励孩子多讲故事,然后用问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去思考,相信看图写话对孩子来说将不再是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