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外形结构重要还是气韵重要呢?(如人外貌身材和内在气质)?

刘智华


中国书法是一种最纯粹的线条艺术表现,从文字早期的甲骨刻字或是钟鼎铭文,是一种刻意用线条表达象形抑或会意的符号。甲骨的线条带有一种“巫”的神秘感,外形的结构还处于初创期,有一定的规则但未定型。发展到商周的铭文时,文字的线条表达了一种“神权”感。各个“开化”的“部落”有了各自的体系和规则,一路发展至战国,形成了“七国文字”,直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才第一次在文字结构上有了真正意义的体系与规则,那就是小篆。

目前认为的书法其实就是秦统一之后发展下来的“狭义”书法。但秦朝的统一文字篆书因其不利於书写及推广而被隶书所取代,隶书的发展才真正发生了汉字书法的演变和规则。《石门颂》是一篇极其重要的作品,它上乘篆书,下启后世之书法。

如刻意要说书法之结构,虽不能知晓自何人起,但钟繇是一个不可不提的人,后世的“二王”能脱颖而出皆得益于钟。传至盛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等等等……”唐人法度结构森严。后世宋人如“苏,黄,米,蔡”打破前人法度,追求意趣,强调个人主观表现,凸显了书法结构之下的韵味。(后世书家层出不穷,余不在置言。)

最后总结一下个人片面的看法与建议,如能对你有益便好。所谓书法之结构则如同武术之功架,功架之形貌势必通过训练则能相仿,如同公园之中众人皆操太极,望之形貌几乎皆同,然,实际之中,得法之人其气韵则大不同,书法亦是如此。如问之,结构重要还是气韵重要,结构是死的,如能把死的结构运用至活,那便是气韵生动了。

所以“气韵”是书法最终所追求的。



假顾问


不同的阶段在乎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对于学书的人来说,刚开始注重的当然是外型形,没有练到一定程度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气韵,也就谈不上重不重要了。

对于看客来说,不懂的人只是看好不好看,字形结构就是他们所关注的。懂的人看的是章法,气韵,个别字的变形可能是为了整体效果的统一。

所以外形结构和气韵同样重要性,不同的阶段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到了一定境界,你在乎的就不是好不好看,而是耐不耐看了。就好比刚刚认识一拨同事,开始会对外貌身材好的有好感,时间久了看的还是内在的涵养。



瀚墨堂墨升


书法,顾名思义,书为外形,法为气韵,两方面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体现书法的美,或亭亭玉立或粗犷奔放等等。初学者外形结构是必修之路,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外形不修,首先就失去书写的神,天才除外。后果就是字体笔画书写时意念不合,容易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书法不过如此的臆想,认为自成一法,得来容易。凡名家作者,书法运笔轨迹都有章可循,他们初学时,外形结构临摹不少,在书写时又善于运用思考,善于取长补短,加上名师指点,有顿悟的习性。书法,于中国汉字是形式美多些,真正的名家书法,均是在浩瀚的传统书画圈里刨根问底,对各种技法了然于心,最后再结合阅历、心境、感叹与众大家中,一笔惊人脱颖而出。

笔者有一位同学,学书已有20多年,现在每天练习楷书多几尺。有幸和他聊过几次,他有句话说的好:中国书法是万物生长的精华,是中国人抒情的诚心之举。我大概体会是书法艺术孕育与自然,发展在恒心。所以,初学者练习临摹外形结构就是对自然、对书写的敬畏,气韵的展现是对运笔手法一气呵成的精炼之笔。




欣欣大向荣


所谓“书法的外形结构",是指书法作品単字的结体和作品的整体布局。所谓“气韵",是指一幅书法作品的用笔、用墨、行气、行笔节奏等的综合表现。

谈谁重要,作为书法来讲,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要同等重视的。

一、结体是书法架构的基本元素。没有结体,等于没有了传统中的形,既不是王羲之,也不是颜真卿,不知道你师法何人,只有个人的面貌。没了传统,这样作品就不能称为书法。

二、布局。如何布局,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个原则,就是要符合美学原理,如疏密关系、穿插连带、行距字距、计白当黑、有收有张等,古人多有示范。当今一些走江湖的,未有点点书法之基础,胡乱抹涂,不可与书法布局同语。

三、气韵。是对书法结体、用笔、布局的一种加强、必要润色和补充。如字与字间的有形、无形的连带,字的开张,用笔的提顿,中锋侧锋的运用,行笔的速度、节奏,墨的浓淡干湿等变化。倘若缺少这些元素,我们所写的字,只是一堆用笔划堆起的无生命的烂柴堆。

作为书法中必要的元素,没有谁更重要之分。初学者,可以先学结体,并在学习中不断去体会气韵中的各项元素。对于已有小成的书者,可在气韵上多琢磨。



锦阳居解安庆书法


两者都很重要,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之次之,初学者要形神兼备,后期可以建立自己的书法审美体系,以气韵去表达自己的美学、文化观念!




南山书画院


其实这两个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笔法,笔法对于书法是根本所在。

既然提到外型结构与气韵的重要,也不防讨论讨论。这个其实在对书法理解力不同的人眼里结论是不一样的。

不说别人,就说我自己,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刚接触书法,也就是未入门的人看见的是外形结构,因为这个外在美容易给人视觉冲击,第一眼印象特别好,自然会绝对这是个好书法。就如同见到美女一样开心。

但是随着不断对书法的学习和理解,尤其笔法的升入了解,看多了后发现不对劲,很多外形结构设计很漂亮的字没内涵啊,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字怎么写出来的。书法入门后会自然过渡到对书法整体内涵的探索,气韵就是里面的一种,他需要对字法和笔法的理解才能写出有韵味的字来,这些字从外形来说不一定很漂亮,但是得结合笔法和墨法,甚至是不同材质的纸去讨论,结合的好的字才有气韵。不是简简单单的外形结构能比的。就如同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人组成一个团队,必然会有成就。





扬州八怪爷


其实两者没有冲突,甚至有因果关系。

好的外形结构,加上好的笔画,让人仔细品味,才会感受到其中所谓的韵味、气质。




爱写字的猿哥


总体来说两者都重要,但气韵更胜一筹,就像一个人长的再好看,没有德行就是一个极为恶劣的人,如果德行可以,外貌一般,这个人我想喜欢的人比较多!所以气韵重要,精气神是关键!











止儿文学


古人说大自然的山水有气韵,有天地灵气。树木有气韵,有山林之气。那么什么是书法的气韵?如果把书法线条比作古琴的弦,那么气韵就是余音绕梁弦外之音。

气韵可以说是书法作品的书外之情感,书外之意蕴,书外之韵味。含义深刻,回味无穷。

宋朝人严羽说的"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虽是说的诗词气韵,也可形容书法的气韵。如赵孟頫书法有清新的气韵,苏东坡草书有豪壮气韵,启功书法有清刚气韵,弘一法师书法有静谧气韵。

书法的气韵从何而来?

一,墨色的枯湿浓淡变化,给人满纸云烟之感。

二,线条的书写快慢疾徐节奏。

三,线条、块面形成的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的视觉感受。

四,变化多端的结构。

五,不同气势,不同形式,行气贯通的章法。

六,书者学养对书法作品的渗透。

内在气韵是依附外在形而生,结构是形成和表达气韵的重要因素。都重要。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书法作品《行书千字文》。(局部)。为赵孟頫所书。)


神韵轩书法


书法之美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者为外形,一者为气韵。外形不消赘述,外形美的方式和姿态有千百种,不同人看来亦有不同之处。气韵则不同,一幅字的气韵是一个人的精神体现,只有将外形美与内在气韵完美统一,才能够生动形象的表情达意,方是高格。书法内涵的体现一般要靠笔法的中锋侧锋、提按、疾涩,结构的疏密避让、虚实向背,章法的行间布白、上下相合等法则来实现。其中上下相合、左右连属是衡量书家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因为他能表现出一幅书法作品的气韵。使人感到作品的活力,非此,就是傻字一片。所以二者兼得才是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