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吃的御膳,放在今天水平如何?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古代社會想要吃飽、吃好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使是在風調雨順的年月,大多數老百姓能做到的也只是填飽肚子,更別提水旱蝗災、兵荒馬亂的時代,“易子而食”在古代可不是什麼誇張的話。但是在古代統治階級還是能做到酒足飯飽的,尤其統治階級的頂層——皇帝的待遇更是無人能及。

在全面步入小康社會的今天,吃飽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我們每天想的更多是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而不會考慮沒有飯吃。那麼問題來了,今天普通人的一日三餐和古代皇帝吃的御膳相比如何?

有文字記載的封建飲食,從周王朝開始,到清朝結束。今天小編就拿其中一些朝代大舉例,為大家分析一下古代皇帝的御膳究竟是什麼水平。

周朝

在《周禮》、《禮記》中都有周天子用膳的記載,周王室的廚師團隊多達2000多人,每個人都有具體的分工。有燒火的,有劈柴的,有打獵的、有醃鹹菜的。首先介紹幾個周天子吃的鹹菜,有今天仍然在吃的,如韭菹,就是醃韭菜;菁菹,酸或醃大頭菜;脾析,碎切牛百葉;箈菹,醃竹筍;醓醢,有汁的肉醬等,也有很多已經消失了的,如麇臡:獐肉醬;蠃醢,田螺肉醬;蚳醢,螞蟻卵醬;麋臡:帶骨頭的麋肉醬等。

古代北方從周朝開始種植水稻,所以周天子也能吃到大米飯。除了大米飯,還有小米、麥子、黃米等。不過古代磨粉技術太差,周天子估計吃不到什麼精緻的麵食。至於肉食周天子是不怎麼缺乏的,不過處理技術比較單調,無非烤、蒸、煮這幾種。天子一天一般吃兩頓飯,有專門吃飯穿的衣服和音樂,吃之前還要先祭祀一番。

飯後周天子也是有水果吃的,但是隻能吃到中國原產的一些,如山楂、桃子、棗子、梨、菇娘等。


古代皇帝吃的御膳,放在今天水平如何?


漢朝

西漢時期辭賦家枚乘所著的《七發》中有介紹皇室美食的片段,可以從中一窺西漢時期的飲食文化。在《七發》中出現的食物有肥牛、竹筍、狗肉、石耳菜、熊掌、烤肉、生魚片、紫蘇野雞、豹胎等。但是漢代只有大蒜這一種調味品,這些美食吃起來味道未免有點單調。

古代皇帝吃的御膳,放在今天水平如何?

熊掌


唐朝

唐朝的美食就比較多了,畢竟此時與國外的交流增多了,也傳進了很多食物。在王孫貴族的美食中,唐中宗李顯的“燒尾宴”菜單中的菜品是最精緻、最具代表性的。其中的代表菜品有:

貴妃紅:多種口味的紅色酥性點心

二十四氣餛飩:取二十四節氣,花形、餡料各異的二十四種餛飩。

仙人臠:鮮奶燉雞。

雪嬰兒:青蛙去皮剔骨,粘裹精研細磨的豆粉煎到雪白粉嫩,如同嬰兒。

火焰盞口䭔:就是今天我們吃的“麻球”。

古代皇帝吃的御膳,放在今天水平如何?

麻球


宋朝

北宋時期物資匱乏,即使是皇室飲食算不上多精緻。到了南宋時期經濟繁榮,奢靡之風盛行,可以說是達到了精緻的極致。而張俊請宋高宗吃的御宴,是其中最豪奢的一頓。這頓飯大概有145道左右,其中的前菜、果品、酒水就不一一給大家介紹,我們主要看其中的下酒菜:

下酒十五盞:
第一盞 花炊鵪子 荔枝白腰子
第二盞 奶房籤 三脆羹
第三盞 羊舌籤 萌芽肚胘
第四盞 肫掌籤 鵪子炙(羹)
第五盞 肚胘膾 鴛鴦炸肚
第六盞 沙魚膾 炒沙魚襯湯
第七盞 鱔魚炒鱟 鵝肫掌湯齏
第八盞 螃蟹釀橙 奶房玉蕊羹
第九盞 鮮蝦蹄子膾 南炒鱔
第十盞 洗手蟹 鱖魚假蛤俐
第十一盞 玉珍膾 螃蟹清羹
第十二盞 鵪子水晶膾 豬肚假江瑤


第十三盞 蝦橙膾 蝦魚湯齏
第十四盞 水母膾 二色繭兒羹
第十五盞 蛤俐生 血粉羹

要知道這一桌總共也沒幾個人吃,可見南宋日後的亡國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古代皇帝吃的御膳,放在今天水平如何?

螃蟹釀橙


清朝

清朝入關前的飲食是比較粗糙的,入關後滿漢飲食文化交融,到乾隆時期達到巔峰。拿乾隆四十八年乾隆生日這天的酒膳舉例,其中有排骨、鴨子、豬肚、餡餅、麻酥雞、各種水果等。值得注意的是,乾隆的菜單上基本沒有魚,大概是乾隆不愛吃魚吧。

總的來看,每個朝代飲食的巔峰都是經濟最為繁榮的時期,而作為王朝地位最高的皇帝,享受的當然是最為精緻、最為繁瑣的飲食。但是古代御膳大多數菜品在今天看來也沒什麼稀奇,無非是處理的更精細些。而中國飲食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今天我們所吃的食物古代肯定比不上。所以古代皇帝吃的比我們精緻,但味道未必比我們吃的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