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形成“群體免疫”引爭議 專家稱大規模血清學調查很有必要

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的感染人數已經逼近40萬,死亡人數首次突破2萬人。然而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各國醫療資源嚴重緊缺,還有大量的未表現出症狀或者輕症的感染者無法得到確診,後續的大規模血清檢測成為流行病調查的必要手段。

瞭解病毒在人群中的真實感染水平,這對於後續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以及疫情是否還會面臨新一輪的暴發意義重大。目前英國、法國、美國和中國等國家正在積極推動大規模的血清學調查檢測,不過專家指出,血清檢測需要在疫情發展的特定階段進行才有效果。

60%人群免疫數據引爭議

牛津大學傳染病演化生態學團隊(EEID)3月24日發佈了一項研究,通過對經典流行病學傳播模型SIR(易感-感染-康復)的計算,預估截至3月19日,英國可能已經有36%-68%的民眾感染新冠病毒;而意大利到3月6日可能有60%-80%的民眾感染新冠病毒。

欧洲形成“群体免疫”引争议 专家称大规模血清学调查很有必要

目前這項研究尚未正式發佈,但已經引發了巨大的爭議。瑞士日內瓦大學全球公共衛生研究院主任安託萬·弗拉霍爾特(Antoine Flahault)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牛津大學的數據模型沒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因為數據有很大的偏向性,但是這項研究更大的意義是,強調了血清調查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儘管數據模型依賴於假設,而這些假設缺乏關於病毒如何傳播的科學基礎。但這一研究仍然對病毒長期的預判提供了線索。比如,如果群體中大部分人形成了免疫,那麼第二波疫情發生的可能性就會大幅降低。

對此,上述研究項目帶頭人牛津大學動物學系理論流行病學教授蘇涅特拉·古普塔(Sunetra Gupta)表示:“傳染病傳播的基本原則強調了需要立即進行大規模血清學調查,以評估新冠疫情的所處階段,並將對未來的政策方向提供指導。”

他還說道,要真正對病毒的感染水平做出準確的判斷,最重要和最可靠的方式仍是進行基於血清的研究,也就是在廣泛的人群中檢測新冠病毒特異抗體的存在情況,它將告訴我們真正的答案。

如果後續的血清學抗體檢測證實了模型結果,英國當前採取的一系列包括關閉學校、暫停聚會、停止大型活動等限制措施可能會比英國衛生部之前預計的更快結束。

欧洲形成“群体免疫”引争议 专家称大规模血清学调查很有必要

血清檢測的時機是關鍵

在人們無法對病毒傳播本身的特點有清晰認識的時候,血清檢測能成為潛在的“遊戲規則改變者”。

血清檢測不僅僅能夠回答一個人是否感染過新冠病毒以及是否仍然具有傳染性,更大的意義在於能夠確認新冠病毒在群體中的滲透率,也就是有多大比例的人群已經被感染。

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剋日前表示,該國已購入350萬人份的血清抗體檢測試劑;法國衛生部長韋朗也於近日表示,該國的三支科研團隊正在積極研發血清檢測試劑,以確定人群裡面哪些人已經擁有抗體並具有免疫能力。根據此前一些國家基於數據模型的推測,至少有一半人群可能已經感染上這種病毒。

但是這種血清檢測也受限於人們對這種病毒激發免疫反應的認知,包括人體產生的免疫力能持續多久。因為並不是一感染病毒,就馬上會有免疫能力,通常免疫被激發需要10天左右時間;也不是隻要免疫被激發,就能對人體產生保護作用,而是需要人體產生的中和抗體達到一定的量才能具有免疫保護,這也是疫苗的基本原則;更沒有數據證明一旦感染過這種病毒,就能獲得終身免疫的能力,這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多倫多西奈衛生系統首席微生物學家託尼·馬祖裡(Tony Mazzulli)教授警告稱,目前還不確定如果一個人再次大量接觸這種病毒,抗體是否能提供足夠的保護。他還表示,有些人即使症狀有所緩解,但仍可能具有傳染性。“患者在他們仍然生病的時候就開始產生抗體,但他們康復後的幾天內仍然可能繼續傳播病毒。”馬祖裡教授說道。

這就讓何時進行血清檢測的時間點變得尤為關鍵。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市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研究人員正準備開展一項臨床試驗,以證明新冠感染者何時會出現“血清轉化”,這些信息將有助於確定進行抗體血清測試的最佳時間。梅奧還在評估幾家公司的抗體測試結果,其中包括兩家中國公司。

瞭解人體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有多強,能持續多久,對未來疾病的防控也起到關鍵作用。通過對其他冠狀病毒的研究,這種免疫力一半能夠持續數月甚至一年,但新冠病毒的免疫情況目前仍然不得而知。

“我們還是要通過持續的血清檢測來回答這些問題。另外也要看病毒的變異有多大。”一位前中科院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免疫學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檢測試劑的準確率依賴於敏感性和特異性的兼顧。

為全面復工提供重要參考

目前,中國和美國的血清試劑已經進入到生產階段,但在全球範圍內,血清檢測仍然只在小範圍開展。一些公共衛生專家和臨床醫生建議,檢測需要在更大範圍內進行,醫療工作者和急救人員應該優先考慮。

在中國,鑑於疫情高峰已經過去,大部分未接受檢測的輕症患者“自愈”後應該具有免疫力,又考慮到大範圍的復工復產在即,目前是進行血清學調查的最佳時機。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院長王辰院士本月中旬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此時須及時、立即調查以武漢為代表的疫情嚴重地區和其他代表性地區的人群中核酸與血清抗體情況,今後動態把握。”

王辰院士表示,我們對新冠病毒的傳播與致病規律還遠未深入掌握,核酸與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是把握這一疾病流行規律的最關鍵科學證據,是對進一步防控措施作出科學決策的最重要依據。他在3月14日強調:“時間已經很緊迫,應當立即展開血清學調查。”

不過截至發稿,第一財經記者沒有在任何公開渠道查詢到相關的血清檢測調查情況,中國疾控中心方面也未對此做出回應。“大規模的血清檢測當然是好事,但是由誰來出資,這是個大問題。”一位公共衛生系統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化學和化學生物教授理查德·埃布萊特(Richard Ebright)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中國目前的疫情數據來看,解除湖北的封鎖,復工復產是適當的措施,但是一定要同時進行人群的大規模檢測和溯源。”

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威廉·沙夫納(William Schaffner)博士說道:“公司、學校、大學和職業運動隊應該最先進行血清測試。如果通過更為廣泛的測試樣本,確認人群已經建立起有很強的免疫力,那麼可能會讓政府更有信心做出解除企業和學校限制的決定。”

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表示,希望在復活節到來前提前結束美國的“封鎖”措施。白宮冠狀病毒特別工作組成員黛博拉·比爾克斯(Deborah Birx)博士在週一的發佈會上稱,美國正在關注新加坡一些檢測試劑的開發情況。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很快地開發出一種準確率約為90%的抗體測試,後來又推出了一種更復雜、更可靠的抗體測試。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藥器械註冊信息發現,截至3月26日,一共有8個國內研發生產抗體檢測試劑獲得註冊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