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假期里,一个普通市民的出行日常是怎样的--BJ宅家日记(27)

昨夜的北京刮了一夜风,夜里被风声叫醒几次,有时以为是在做梦,翻身又睡了,有时迷迷糊糊想要起来睁眼看看,被脑子里那个比较理智的自己按住,明天还要早起,继续睡不要停。在这种恍恍惚惚中想起天气预报说这几天要降温,气温一下由24度急降到13度,天气一下冷了十度,心中不由得一叹,这几天在外面工作的人又要辛苦了。

可以说,打从疫情发生以来,正是这些每天在外工作的人,才保障了广大宅家群众的正常生活。这些人包括但不限于广大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保洁人员,还有无数新上岗的值守在各家社区、各栋居民楼门口的志愿者们。

说到这个,不得不说说春节以来自家所居小区的巨变。


抗疫假期里,一个普通市民的出行日常是怎样的--BJ宅家日记(27)


我所租住楼房所在小区严格说根本不算小区,只是若干建于几十前年的老破小楼房零星散步于街区而已,根本并非那种规规整整,有正经小区门、有围墙的封闭式小区。

你问我整个小区有多老旧,举个栗子说吧,封闭后街道人员在各栋楼间检查值班人员工作情况时只能骑着自行车、骑着自行车、骑着自行车往来。这并非因为没车可开,除了无处停车外,主要还是因为街道太窄,窄到什么地步,窄到极其考量快递小哥车技,两辆快递车并排通过都有难度的程度。

在疫情发生之前,我从未想像过这个所谓的小区能封闭起来,但自家真是着实小看了基层社区工作者们的行动力。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情,铁板、钢板、铁丝网,各种材质的隔离板将整个街区隔离起来,东南西北四方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还有数个临街路口火速安排上那种推拉式栅栏,白天收起来,晚上拉开来,一点不妨碍交通。

每栋楼前都安排了志愿者值守,进出检查通行证,测体温,人人一丝不苟。一到晚上,就有些类似唐朝长安城那样关闭各街区。只不过现代抗疫版是各楼前的志愿者全撤,只在整个小区几处出入口设人看守。


抗疫假期里,一个普通市民的出行日常是怎样的--BJ宅家日记(27)


我晚上进小区时,曾好奇为何在小区外值守的保安小哥都穿着军大衣,但一转念马上在心里骂一句自己的无知,虽然白天气温有十几度,但夜间的温度极低,穿军大衣才是最适宜的。

在经历过以上若干变化后,于是,在此居住多年的老住户我发现,原来这个小区真是蛮大的。在我小区面积与山内一丰领地孰大的思考中,所有住户每日皆凭一纸通行证在小区中穿行,有如《神探夏洛克》第二季第二集巴斯克维尔猎犬中小夏拿着麦哥的通行证在实验室穿行一般,有所不同的除了大家颜值略低外,还多个门口温度扫描环节而已。

老实说,在疫情初期,整个小区堪比许多灾难大片中的末世场景。光大化日朗朗乾坤下往日繁华的街道上空荡荡静无人声。


抗疫假期里,一个普通市民的出行日常是怎样的--BJ宅家日记(27)


虽然,任何一个北京土著都已习惯了每年春节期间北京街头的各种冷清,但那种种冷清是各种小饭馆、煎饼摊、理发店关门带来的冷清。街上还有一些小店,多半是水果店,还在开门营业,门口摆满了各种整箱装的水果、牛奶、礼品装的饮料,红通通的纸箱码上一人多高,还有不少走亲访友的人拎着各种礼品走在街上。

那时的春节假期,如果你走出几条街,到任何一个大型商场、购物中心、旅游景点,尤其是举办庙会的景点,马上就会进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无限拥挤的世界。置身其间,你马上会陷入停车难、进门难、吃饭难、如厕难的抱怨中。去年有小伙伴去赶庙会,下午三点才吃上午饭。

以上种种,才是每年过年间的新常态,大家都算是经惯见惯了的,抱怨归抱怨,但都能理解。但这个春节,与往年的任何一个春节都不同,相信也会被每个人牢牢记在心中。


抗疫假期里,一个普通市民的出行日常是怎样的--BJ宅家日记(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