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性格猶豫,做事不堅決的人,牢記4句話,遲早會成大事


曾國藩:性格猶豫,做事不堅決的人,牢記4句話,遲早會成大事


曾國藩在其文集中有這樣一句話:“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這句話也被當代很多人拿來作為座右銘,說的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專注於事情本身,不要被未來的不確定性干擾,也不要沉浸於過去的痛苦中,不被外界的環境所羈絆,按照當下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就夠了。


讀完這簡單的16個字,總能給身處困境的人一絲絲撫慰,重換生機。


其實曾國藩這句話包含了儒家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中庸》曰:“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天地之所以為天地,之所以廣博無垠,全在於一個“誠”字,曾國藩說的這16個字就是“誠”在人身上的表現,這也是陽明心學中致良知的境界,要達到這16字的境界,歸根到底就在於一個“誠”字。


“誠”即真,即真誠懇切,即始終,即一,也就是說只有我們有誠意,方能格物致知,方能隨物而應,成就大事。


曾國藩:性格猶豫,做事不堅決的人,牢記4句話,遲早會成大事


1/物來順應


物來順應這個字說的是我們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順應變化,對將來要發生的不要考慮過多,也不要去逃避,而是要坦誠面對。


人生最怕的是什麼?就是猶豫。人一旦猶豫,就會失去時機,錯失良機。


《孫子兵法》言: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生活中本就存在著種種不確定性,與其空想揣測,猶豫不決,不如坦然面對,專注於當下生活,否則你只會落後別人一步。


2/未來不迎


未來不迎四個字說的是:不要為還沒有發生的事情過分擔憂。真正的智者往往都會專注於當下,愚者才幻想未來。


杞人憂天的故事大家都聽過,一個本來過得無憂無慮的農夫,突然有一天擔心:萬一有一天天塌下來了怎麼辦?於是他每天都在幻想著天塌下來該怎麼辦,惶惶不可終日。


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對於未來,一定要有清晰的規劃和目標,這樣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會無愧於心。


3/當時不雜


當時不雜四個字說的要專注當下,不要被雜念絆住。


《六祖壇經》中有言:“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說的是修行要以無意念為宗旨,倡導人不刻意的進行思考,因為五蘊皆空,皆為假象,只會讓我們產生塵勞之心,產生喜怒哀樂等妄念,到頭來,受累的還是我們自己。


正所謂“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當下我們之所以焦慮,最大一個原因就是雜念太多,當雜念過多無序時,人的精神就會非常痛苦,逼迫著焦慮者找事做。


曾國藩:性格猶豫,做事不堅決的人,牢記4句話,遲早會成大事


4/既過不戀


既過不戀四個字說的是:不能因為一時成敗而患得患失,應該努力把握當下,努力成就未來。

就像《了凡四訓》中言:從前種種,譬如生死,過去了就成了歷史,已經無法改變。要做的就是放下過往,不糾纏於過去,毫不猶豫地把握當下,成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