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丹麦是自取其辱?为何马云要以德报怨地支援恩将仇报的丹麦?


近日来,马云给丹麦捐赠物资被丹麦冷嘲热讽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很多人对马云一厢情愿的做法深感气愤,但从民众的反应来看,大部分人明显是反应过度了,因为这个消息被故意曲解了。

支援丹麦是自取其辱?为何马云要以德报怨地支援恩将仇报的丹麦?


虽说马云确实给丹麦捐赠了丹麦急缺的医疗物资,但这个问题的主语和宾语都不对。

首先马云确实给丹麦捐物资了,但不是对口支援丹麦,而是捐给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的欧洲各国的,包括德国、奥地利、爱尔兰、尼德兰、丹麦等国,丹麦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和捐给美国50万个核酸检测试剂的援助是有着本质不同的;

其次,马云虽然是阿里巴巴的股东,但不是第一大股东。当下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是AltabaInc,马云是第三大股东。这意味着以阿里巴巴基金会名义捐给欧洲各国的物资,本身是一个跨国公司的行为。

当然,这样的行为必然也有着国家的默许和支持,所以单纯说马云同志一厢情愿地舔着脸给丹麦送温暖然后被丹麦冷嘲热讽,好像我们多么自轻自贱一样。

因此,不合适甚至带节奏的表达方式,最容易让我们“乱花渐欲迷人眼”。

支援丹麦是自取其辱?为何马云要以德报怨地支援恩将仇报的丹麦?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阿里巴巴不全是马云的意志,但既然站到了前台,就必然做好了接受两国民众声讨且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局面。

那么,已经退休且自由自在的马云,为何要趟这趟浑水呢?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还在于马云虽然退休,但依然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当然还有人民币。

作为商人,马云除了有爱国情怀的大爱无疆,但天生的商人嗅觉没有丢。跨国公司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一全球性灾难面前,凸显人道主义关怀是必然操作。但更多的则是为了以后的商业帝国谋篇布局。

这一点从丹麦方面的反应就能看出端倪,因为丹麦在收到阿里巴巴基金会的捐赠后,转身就禁止阿里巴巴集团通过网络在丹麦境内出售口罩,因为他们认为阿里巴巴的口罩价格实在是太高了。

支援丹麦是自取其辱?为何马云要以德报怨地支援恩将仇报的丹麦?


而丹麦方面的紧张反应也再度说明了:马云大手一挥拨给丹麦的救援物资,充其量就是赠品或者试用装,毕竟谁也不相信疫情逐渐“放肆”的丹麦仅仅需要马云捐赠的50万只口哨,5万个核酸检测试剂盒以及5000套防护服就能平安过关。所以为了避免中国产品“真香”带来的欲罢不能的“恶劣后果”,丹麦的紧张可谓是真正的“未雨绸缪”。

而从国家角度来看,无偿捐助尽管只是赠品或试用装,也是数量不菲的物资,在国内物资尚且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打肿脸充胖子地援助欧洲国家尤其是铁杆反华国家,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但看看“一带一路”倡议的宏大篇章,我们相信马云同志带着国家使命的援助绝对超脱了一般的爱恨情仇,有着极高的站位。

支援丹麦是自取其辱?为何马云要以德报怨地支援恩将仇报的丹麦?


从人性伦理的角度来看,没有国家能在一次雪中送炭的援助后就能立刻收获对方尤其是宿敌的忠实追随,意大利也不行。所以我们对丹麦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绝不是一厢情愿,当然我们也没有想过丹麦能够立刻从呲牙相向到摇尾乞怜。

所以丹麦主流媒体DR以及TV2在3月25日丹麦政府“笑纳”了马云捐赠的物资后,狂妄叫嚣“这样的做法是中国为了挽回因掩盖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而受损的国际形象”,对我们而言毫不奇怪。

毕竟作为地缘位置和政治地位都非常边缘的国家,如果丹麦、挪威、瑞典、爱沙尼亚等北欧国家再不通过反中和反俄做“投名状”,他们是得不到美国大哥的保护的。因为它们虽是海盗的后代,但今天的它们却无力自保。

在这种尴尬的定位下,包括丹麦在内的北欧各国产生韩国人这样扭曲的心理也就见怪不怪了,俗称喂不熟的狼。

支援丹麦是自取其辱?为何马云要以德报怨地支援恩将仇报的丹麦?


所以,在反中早已成为习惯的情况下,他们的嘴里是吐不出象牙的。

但它们却阻挡不了我们的脚步,所以静夜史认为它们真的很生气。

遥想当年我们把十几万三哥打得满地找牙后,又把缴获的武器擦拭得光洁如新然后归还给了对手。而当时的尼赫鲁,感受到了这辈子从未经历过的侮辱,而今天的丹麦心情想必比尼赫鲁更糟糕。而这种感觉在昔日的盟友“大难临头各自飞”,宿敌却“有缘千里来相会”的尴尬反差中,让丹麦无时不刻不想当场去世。

人世间最令人咬牙切齿的,何尝不是“你看不惯我却干不掉我”呢?而马云明显是把这一策略用到了极致。

所以,接下来的丹麦会非常糟糕,那种心中痛恨却又不得不低三下四的感觉,足以让丹麦脸肿成猪头的同时,膝盖也粉末性骨折。

丹麦,你好!丹麦,你还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