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衡陽的歷史文化

衡陽是一座歷史名城。衡陽抗戰紀念城是一座紀念碑,為紀念衡陽會戰所立,由蔣介石題寫碑名。該碑位於衡陽市城南的嶽屏公園內。嶽屏公園因園內有嶽屏山而得名。清末,設嶽屏書院于山頂,1902年後改為清泉官立高等小學堂和鄉村師範學校,但在1944年遭日寇炸燬。抗戰勝利後,衡陽市人民修建磚塔于山頂,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解放後,改稱“衡陽解放紀念塔”。1984年恢復為“衡陽抗戰紀念塔”。我多次憑弔衡陽抗戰紀念城。

淺談衡陽的歷史文化

衡陽會戰發生在1944年。在湖南省的衡陽發生過中國軍隊和侵華日軍之間震驚世界的一戰,這是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中國軍隊正面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0軍在衡陽以孤立無援的病憊之師抗擊近6倍於己的日軍,血戰了整整47天,這一仗的影響,震動了日本朝野,直接促使東條英機內閣為之下臺。縱觀整個中國抗日史,這一仗持續之彌久、戰鬥之慘烈、影響之深遠,中國戰場所有的城市防衛戰,似乎沒哪一仗可與堪比。

1946年12月18日,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電令,正式命名衡陽市為“衡陽抗戰紀念城”,衡陽成為中國唯一命名的抗戰紀念城。

淺談衡陽的歷史文化

在衡陽市西北,有個人傑地靈的衡陽縣。衡山縣物產豐富,有“魚米之鄉”之稱以及“有色金屬之鄉”和“非金屬之鄉”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生豬等農副產品的重要產區。

湘江的支流蒸水流經全域,山川秀美,孕育出蒸湘文化,人文底蘊厚重。縣治所在地西渡是古渡口,“湖之酒”享譽國內;渣江是三國時蜀國尚書令劉巴、晚清兵部尚書彭玉麟故鄉,這裡還是著名的“土菜之鄉”,早餐“渣江米粉”遍佈衡陽市城區;洪市鎮的禮梓山餘家堂是革命先驅夏明翰故居,我曾去拜謁過;界碑高嶺土儲量豐富,生產的中高檔次陶瓷“白如玉,薄如紙,亮如鏡,聲如磬”;臺源寺的九市稻草龍以其精巧的製作工藝和精湛的表演技能著稱於世;石頭橋是著名的竹木雕刻之鄉;三湖町是東漢時鐘武侯國都城所在地,興隆村蘭芝堂是臺灣作家瓊瑤(陳喆)故居;曲蘭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末清初思想家王船山(王夫之)故居“湘西草堂”所在地,我也曾去拜謁過;向孝武帝司馬曜獻疑兵計大敗秦兵於淝水的東晉政治家和軍事家桓伊的故居伊山寺位於杉橋鎮;岣嶁峰則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建有禹王殿、禹碑等景觀,禹碑由蝌蚪文所寫,這裡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竹林茂密,古樹參天,可謂“天然氧吧”……

每次到衡陽探親,我都會到衡陽西湖公園散步。這個公園是為紀念週敦頤的《愛蓮說》而建。西湖公園為衡州八景之一,已有1000多年曆史,現有愛蓮閣、愛蓮書齋、愛蓮亭、夏明翰烈士銅像和紀念廣場。為了紀念夏明翰烈士,西湖公園又改為明翰公園。

淺談衡陽的歷史文化

衡陽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西漢建制,名人輩出。明末清初偉大的思想家王船山、清廷兵部尚書彭玉麟、近代著名書畫家曾熙、臺灣著名作家瓊瑤、著名作家唐浩明等都出生於此。這裡山川神奇,風光迷人。西部石船山下,有著名的“湘西草堂”,系王夫之(王船山)隱居著書之地;東部岣嶁峰,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相傳大禹治水曾登此山。我曾參觀過湘西草堂和夏明翰故居,也曾登臨過岣嶁峰,印象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