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世界的语言对“妈妈”的发音是一致的


为什么全世界的语言对“妈妈”的发音是一致的


目前,在人类6000多种口语中,有许多发音相近、意义类似的名词,特别是像“妈妈”“爸爸”这类指代亲属的词。一些语言学家推测,这些词汇从古人类语言开始形成并传承至今,至少已经有5000万年。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甚远,但例外的是,对妈妈的发音确实惊人的一致。这主要是由婴儿的发音特点和对温饱的本能需要造成的,“妈妈”是最简单的发音,是婴儿张嘴吐气的自然结果,第二个最简单的发音就是“爸爸”。


为什么全世界的语言对“妈妈”的发音是一致的


当婴儿两只眼睛的视线逐渐形成焦点能看清东西,并且视线范围逐渐扩大时,就开始了对环境的认知过程。婴儿首先感知的是温饱的来源——“妈妈”。

此时“妈妈”的含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妈妈,而是乳汁和温饱的象征。随着婴儿对环境识别能力的加强,这些本能就需要逐渐与特定的环境和对象结合在一起了。随着发音器官的发育,婴儿有一天一张嘴,无意中发出最简单的一个“ma”音,一般最先听到这个声音的总是担任哺乳任务的母亲,母亲就会主观的认为孩子这是在叫自己,于是就做出一些惊喜的反应,例如主动的喂奶和呵护等。


为什么全世界的语言对“妈妈”的发音是一致的


终于有一天,婴儿逐渐发现除了哭以外的另一种表达需要的方法,即发出“ma”的声音。最后,这种声音就以条件反射的方式和温饱的来源连在了一起,固化了婴儿对环境的认识。

这时,婴儿在认识与不认识的基础上,就会出现熟悉与不熟悉、适应与不适应的感觉,逐渐出现了安全的需要,当象征着温饱和熟悉了额的“mama”不在时,恐惧就会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