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代——一个混乱无序又影响深远的乱世

汉唐之后无盛世”,道出了中国由崇文尚武的汉唐向重文轻武的宋明的重大历史转变;“城头变幻大王旗”描绘了用时五十三年历五代九姓十四帝的这一转变过程。简单的来说,五代是一个将“吃人”由文学比喻转换成实践的时代,是一个不间断的下克上唾弃“仁、义、礼、信“的时代,更是一个重武抑文好勇斗狠信奉丛林法则的时代……

先来看看五代分别是怎么灭亡的:


浅谈五代——一个混乱无序又影响深远的乱世


流氓皇帝朱温建立的后梁,虽传承于唐哀帝的禅让自据为正统,可也只能算是个较成气候的割据势力,北方尚未统一的境况下家族先起了内讧,先有儿子弑父后有兄弟相残,最终为宿敌沙陀李氏所灭。

灭后梁的李存勖虽是沙陀族,可李家对大唐很是怀念所以建国号唐,史称后唐。在军事天才李存勖的带领下,灭后梁破前蜀隐隐有一统天下之势。强大的武力促使李存勖在政治上过度自信,他宠信伶人不思进取,被兄长李嗣源(李克用的养子)趁机发动兵变篡夺了帝位。

李嗣源死后,其女婿石敬瑭发动叛乱,靠着依附契丹建立了后晋。最重要的是石敬瑭不但对契丹自称“儿皇帝”,更是割让了燕云十六州,为后世辽、金等祸乱中原留下了病根。

石敬瑭死后其子即位(其实是侄子),在一番折腾下导致天下大乱,曾经最为石敬瑭所信赖的部将刘知远,此时伸手接下了这个烂摊子,建立了后汉。

后汉刘家同样没有逃脱只传两代的魔咒,郭威——刘知远的心腹大将,被自己的部下“强迫”黄袍加身,五代的最后一代后周建立。后周的皇二代世宗柴荣,文韬武略可谓一代明君,登基初始就击败了北汉和契丹,随后向西攻下了后蜀四州,向东收取了淮南十四州,更是将南唐打得称臣迁都,大有统一天下之势。奈何周世宗英年早逝,一场“陈桥兵变”开封城头变幻了王旗,大军头赵匡胤建立了北宋,从而结束了纷乱的五代时期,中原重新恢复了统一。

纵观这短短的几十年,武人当政视人命如草芥,与朱温争夺河南的秦宗权将开封附近打成了一片白地,开创了行军不带粮草,走到哪里就吃人吃到哪里;后汉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引兵作乱被后汉军围于长安,粮食耗尽后抓妇孺幼儿为食,每天按数像分牛羊肉一样分给诸军;甚至到北宋初期,大将李处耘进攻荆湖,也曾挑选肥胖俘兵数十名宰杀食之,可见唐末五代时的遗俗影响之深远,而后世宋元明清等历代大乱时,人们易子而食的根源恐怕也在于此了。


浅谈五代——一个混乱无序又影响深远的乱世


再看五代各政权的统治者们,子弑父、手足残、下克上,三纲五常灭绝,制度文化消亡。君主、藩镇、军卒,由上到下没有接受任何道德伦理的约束,轻视文人的礼仪教化的同时一味的崇拜军事武力,将传统游牧民族的尚武风气演化到了极致。由此后世的统治者们大肆推崇三纲五常、君权神授的愚民政策,鼓励民众接受尊老爱幼,侍父奉君的道德理论,汉民族逐渐的由秦汉唐时期的尚武、开括、包容的百家思想,转变为宋明清时期的崇文、封闭、保守的儒学文化。

五代时期的武将主动或被动的反叛夺权,更是对后世的宋、明的权利阶层影响深远。先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开始了重文轻武的风气,调兵权和统兵权的分离,导致将不知兵,兵不明将,军队战斗力低下,为辽、金、蒙等尚武的游牧民族死死压制直至灭国。而大明更是将文官节制武将演变到极致,甚至发明出只能由文官担任的“督师”这一奇怪的前线统帅,不知兵的文官靠看地图来指挥,成就了后金满万不可敌的神话,更是被区区十几万的八旗饮马了长江。


浅谈五代——一个混乱无序又影响深远的乱世

五代这个被隋唐史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的时期,史学家都很少去研究的短暂又极混乱的时期,却包含着华夏文明的转变和权利结构的变革,这场旷世大纷乱堪称中华历史的一个转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