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近日看头条号“商丘传媒”刘道明社长转发的一些古诗词,颇有感触,赘言一二。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中国人用中文,但是国人的文字能力普遍出现下降趋势,表意隔靴挠痒,传情曲径回廊,说不清、看不懂、听不明白的人比比皆是。比及古人的以物代言、文短意幽、推敲之慎,现代人着实应该汗颜。

古人习书,以为工具,溢万世之芳香。古人填词,寄寓情怀,萦千秋之雅致。奈何今日,以便捷、简明为名,将这些中华民族之瑰宝变成了路边遗珍、小家碧玉。

更让人汗颜的是,此次大疫,一字如万言的古诗词竟然由日本传回中国,舆论哗然,万众瞩目。不知中国人在品味、赞叹之余可会有几分唏嘘。

如此,书法、诗词即便不能成为教育之主流,亦应成为人文之主流,而不应该是一小撮国人的“个人爱好”。尤其是诗词,高度凝练、意境饱满、回味悠长,创作、鉴赏抑或仅是诵读,定是治疗现代人国语通病的良方。

幸有常爱莲前辈这样的创作者和刘道明社长这样的传播者,更希望二位能够为古诗词的创作、传播,提供更多的可能。

此非但为公众之利,亦为子孙之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