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獸歸籠”即將上映,如何防範兒童帶來的無症狀傳播

近日,各省份開始陸續公開開學時間,原則上按照初三年級、高中其他年級、初中其他年級和小學的次序,實施分類分批、錯時錯峰開學。但近日,浙江寧波婦兒醫院的研究發現,兒童新冠病毒感染比例小可能是社會隔離措施的結果。

“神獸歸籠”即將上映,如何防範兒童帶來的無症狀傳播

武漢兒童醫院、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病毒研究所、北京兒童醫院、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多個機構展開了研究合作,3月18日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NEJM在線發表題為“SARS-CoV-2 Infection in Children”的研究論文。論文提及在1月28日至2月26日檢測評估的1391名兒童中,共有171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佔比12.3%;其中有154名兒童因家庭聚集感染,佔比90.1%。該研究總結認為,與受感染的成年人相比,大多數受感染的兒童的臨床病情較輕,無症狀感染的情況並不少見。


2月中旬,一項武漢及周邊的44000例臨床研究顯示,10歲以下新冠肺炎患者僅佔不到1%,無死亡病例;專家表示兒童在被新冠病毒感染後很少發展成重症,甚至可能不表現出症狀,但這並不意味著幼兒和青少年不是新冠病毒的攜帶者。


美國、法國和中國的科研團隊發表在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論文亦提及,以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實未表現出症狀的新冠病毒攜帶者同樣可以傳播病毒。

這不禁讓人擔心,兒童復課後帶來的無症狀傳播,會不會成為重新點燃疫情的隱患?

“神獸歸籠”即將上映,如何防範兒童帶來的無症狀傳播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傳染病專家Bharat Pankhania認為,環境是決定傳播的最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易於傳播的條件包括:擁擠;通風不良的密閉空間;不良的防控措施,因為病毒可以在無孔的堅硬表面長時間存活;適宜的溼度;並且,在被感染者處於在疾病的初期時,病毒分泌通常達到高峰。所以,我們只要按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復課後帶來的無症狀傳播幾率還是很小的。

近日臺灣有機構針對校園防疫措施提出建議,包括座位間距可拉開至1.8米、分散下課時間、減少接觸活動,教室要打開門窗通風等。具體如下:

(1)做好教室清潔及衛生管理。

(2)保持教室及室內通風。

(3)可疑及確認生病的師生不能到校上課,所有人員進入教室前先洗手,並戴上口罩。

(4)教室的座位拉開距離,減少密切接觸的可能。

(5)分散下課時間,還有減少需要身體碰撞及接觸的活動。

“神獸歸籠”即將上映,如何防範兒童帶來的無症狀傳播

綜上所述,兒童復課後必須要從空間和時間雙維度對潛在患者進行限制,做好個人防護措施,破除單個患者的潛在感染鏈,疫情重燃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