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幼儿园教学活动缺失生活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缺失生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幼儿园教学背离幼儿生活世界

幼儿的生活世界本是丰富多彩的,而当下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与个性发展,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教材上的科学知识是对生活世界的提升和抽象概括,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理解和掌握,教学活动也变得枯燥乏味。

2.幼儿园教学目标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契合度低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道德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合理期望。幼儿教学生活观以幼儿生活为切入点,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幼儿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已有经验,并将这种经验迁移到幼儿教学中,处在3-6岁发展的幼儿本身意识不到这种无形的迁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指南》提出的五大领域对不同年龄具体学习与发展目标,促进幼儿自由全面的发展,使幼儿在教学中学会生活,在高质量的生活中享受更好地教育教育。

3.幼儿园教学偏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强调的是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观,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这种强硬的“灌输”式教育对幼儿身心造成极大伤害,使幼儿还未入学就已厌学。

策略:

(1)立足于幼儿日常生活世界重建生活化教育之基。

立足于幼儿生活世界的幼儿园生活化教学,重点关注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幼儿意识,这要求幼儿教师能充分把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仅要系统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还要研究幼儿身心特点,并把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到教学设计与方法中。

(2)通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代特征来丰富幼儿园生活化教学的内容。

在今天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均对幼儿有较大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这些信息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幼儿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3)在日常活动中开展生活化教学。

幼儿的日常生活在幼儿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幼儿的一日活动从晨间入园到离园不仅是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良好时机。

(4)在游戏中开展生活化教学。

游戏本身就是幼儿对自己生活的重现,在游戏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发挥其主体性,在活泼的幼儿园教学中展现幼儿的主动性。

(5)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生活化教学。

教学活动更多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多为幼儿还原生活情景,让幼儿在熟悉的情景中进行还原式学习。

如何改变幼儿园教学活动缺失生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