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外国人参加红军后,成为红一军团参谋长,跟元帅平级

上个世纪前半页,中国成为革命高发地,很多外国人也都选择来到中国,一起革命,一起创业。

今天要说的这位毕士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毕士悌是朝鲜人,生于1898年,原名叫金勋,在朝鲜时期就是著名的革命者,1919年参加反日行动后,被日军通缉,就来到了中国。

毕士悌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要想获得成功,一是靠学识,二是靠人脉,缺一不可,因此到了中国后,就报考了著名的云南讲武堂,既学习军事知识,又广交青年才俊。

三年后,毕士悌毕业了,成绩怎么样呢?全校第一!

讲武堂舍不得放走这么一个高端人才,想让毕士悌留校当教师。但毕士悌志不在此,又去了广州的黄埔军校,既是学生,也是教官,自然也认识了更多的能人。

毕业后,毕士悌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3营营长。这个职务有多高呢?独立团团长是叶挺,1营营长是周士第,2营营长是许继慎,至少也是开国上将的级别。

这个外国人参加红军后,成为红一军团参谋长,跟元帅平级


南昌起义后,毕士悌和妻子金锦珠(化名李秋岳)一起被组织派到苏联学习,三年后才回国。因为毕士悌夫妇都是朝鲜人,组织就派他们去了东北。

在东北,毕士悌成立了我军在东北的第一支抗日游击队,打鬼子,除汉奸,镇压反动土豪劣绅,在东北影响非常大。

因为毕士悌的能力强,组织又把他从东北调到苏区,出任红一方面军补充师师长。等到1933年,毕士悌已是红军第23军军长,1933年6月,又出任红一军团参谋长。

请注意,当时的红一军团军团长是林总,政委是聂帅,政治部主任是罗帅,清一色的元帅。

红军长征开始后,毕士悌又被调任军委干部团参谋长,负责保护中央。

这个外国人参加红军后,成为红一军团参谋长,跟元帅平级


红军要抢渡金沙江时,刘伯承给干部团下了死命令:必须尽快拿下皎平渡,确保红军大部队过江!干部团团长陈赓和宋任穷、毕士悌商量战术,毕士悌说:“我带一个连抢在天亮之前抢下渡口,完不成任务,军法处置我!”

当晚,毕士悌带着一个前卫连,连夜行军,狂奔90公里,最终在凌晨拿下了皎平渡,完成了这个艰险的任务。

军委在过江后,通电嘉奖干部团立下不世奇功。后人提起这段往事时,都只记住了陈赓和宋任穷,却对毕士悌不是很熟悉,实在不应该。

当然,这也跟毕士悌过早牺牲有关。

1936年2月20日,军委让毕士悌先期抵达黄河东岸,考察地形。毕士悌就带着红75师223团的一个营,坐着几只木船下了黄河。木船很快就划到黄河东岸的山西石楼贺家凹,还拿下晋军一个炮楼,歼灭晋军一个连。

这个外国人参加红军后,成为红一军团参谋长,跟元帅平级


红军主力见毕士悌得手,陆续登陆黄河东岸。但当毕士悌准备向东挺进时,被隐藏在附近的晋军碉堡发现了,猛烈射击,毕士悌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昏迷过去。

朱老总听说后,下令不顾一切代价也要把毕士悌救过来,但可惜因医疗条件太差,终究还是没能挽回毕士悌的性命,于两天后去世,年仅38岁。

另外,毕士悌的妻子也很值得一说。

他的妻子叫李秋岳,一直留在东北抗日,跟赵一曼齐名。赵一曼本名叫李坤泰,长得白净,而李秋岳略黑一些,因此江湖人称“黑白二李”。

1936年8月,李秋岳被日军逮捕,用遍酷刑,也没能从她嘴里得到半点消息,最后,日军也没招了,就说,只要你写一个声明,说你后悔参加“反满抗日”,就放了你。

李秋岳平静地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一句话:“我相信东北和朝鲜一定都能得到解放。”日军恼羞成怒,杀害了李秋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