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肃州小山村里的女医生

我叫漆红梅,女,25岁,是肃州区铧尖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也是肃州派驻岷县驻村帮扶的一名队员,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脱贫攻坚的努力人,一句话、一双手,一份力、一颗心构架起精准扶贫的别样情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入践行着扶贫精神和医者使命。

扶贫路上,肃州小山村里的女医生

一句话——遍访贫困户、宣讲政策

我驻在岷县茶埠镇甫里村,全村共有四个社349户1423人,耕地843亩,全村建档立卡扶贫户166户693人,低保户38户128人。村里人多地少,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加之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给我们的扶贫工作增添了很多难处。记得第一次入户了解情况时,群众对我感到陌生,便产生很大的排斥感和不信任感,当被问到家里扶贫项目情况时,都会以自己不清楚、不知道等理由,拒绝和我的一切交流。当时说心里话,除了难过更多的是内疚,来到这里工作无从下手,更别说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了。我赶紧联系到了一位去年驻村的老干部,决定在他那里取取经。他告诉我一定要先听后问,先熟后讲...听后茅塞顿开,立马再次入户,决定用老家会宁话和他们交流,不谈工作,不讲政策,就先听他们说说家里最近发生的事。“老爷爷,我是村里新来的干部,我叫漆红梅,您要记不住可以叫我小漆,小梅,红梅都可以,我来帮您干干农活吧,我老家在会宁,离这也不远,这些活我都熟悉会干。”就这样一边和爷爷一起干活,一边爷爷也和我聊起了他家里的女儿,还有已经去世的老伴的事...“爷爷没事,您也可以把我们都当成您的儿女们,我把我的电话做成了一个小卡片,这样您就不容易弄丢了,我还是个医生,您要平时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保证随叫随到...”

扶贫路上,肃州小山村里的女医生

就这样慢慢聊到安全住房不达标的问题,帮扶单位出资建设新住房,通过用手机让老人家看修建好的房屋图片,讲其他农村的新鲜事等方式,老爷爷从刚开始的拒绝不相信慢慢转变为直夸党的政策好,我们的服务棒。此时的我,让我明白有时候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微妙纽带是用心倾听,不是他们将幸福拒之门外,而是我们的方式方法不对,不能刻板的去直接讲政策,而是要把政策变成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尽最大的努力把党的实惠带给需要帮助的人们。

一双手——义务上门、医疗帮扶

由于甫里村地处高寒阴湿地带,颈肩腰腿痛的病人非常多,于是我在网上购置了简单的医疗器具,定期将患者预约到村卫生室或者家中,利用专业所学开展艾灸、拔罐、刮痧、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并同时给贫困户、五保户、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开展送医送温暖行动。依托走村入户开展健康体检,宣传讲解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饮食调节、养生保健等知识,增强了当地老百姓未病先防的意识,让他们尽可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缓解因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不同现状。

扶贫路上,肃州小山村里的女医生

扶贫路上,肃州小山村里的女医生

扶贫路上,肃州小山村里的女医生

就这样,渐渐的好多叔叔阿姨有个腰酸背痛的都会来卫生室找我做中医理疗及健康咨询,争着抢着说要给我介绍对象,“现在我的心里都装的是叔叔阿姨你们,已经装不下其他人了呢”,引的大家哈哈大笑,此时的我们更像是一家人一样,除了工作还有亲情,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人需要真的是一种幸福。我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掌握的中医技能和当地村医进行了共同探讨交流,能把所学的奉献给这片土地,即便辛苦一点,也是甘之如饴,可以为群众切实解决疾病之需,我想这才是作为一个医务扶贫人员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一份力——人居环境、美丽庭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近几年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乡村面貌已焕然一新,为进一步提升整体人居环境,扶贫小组组成义务帮扶清洁队,到贫困户家中开展义务清扫活动,开展“美丽庭院”活动,落实“户投村收”垃圾桶装化制度,清理国道边村路两旁杂草、积雪、杂物等工作,一幅幅美丽新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扶贫路上,肃州小山村里的女医生

清晨,干部们干劲十足来到行动不便的张奶奶家里,还顺便给她带去了我们做的点心,“奶奶您坐下,我们给您打扫打扫屋子,您什么都不用管,就陪我们聊聊天就好,来来来,先吃早点,吃早点很重要的...”“每次都把大家麻烦的,照顾我不说,还要帮我干这干那...”我们一边说笑着一边便开始对房前屋后、庭里院外的卫生进行彻底的清扫。有的挥舞着铁锹,有的搬运着杂物,脏活累活抢着干,有条不紊、配合也是相当默契。虽然灰尘沾满了大家的脸庞,汗水浸湿了大家的衣裳,但看到这焕然一新的面貌,每个人心里都乐开了花,大家都说干活其实就如同锻炼身体加减肥一样,这工作干的值!

扶贫路上,肃州小山村里的女医生

扶贫路上,肃州小山村里的女医生

经过我们不断的入户宣讲,所有工作都得到了村民的支持与配合,各村组纷纷出人出力,和工作队一起归置乱堆乱放杂物,拆除乱建乱搭木架等,当地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抵制乱搭乱建意识、健康生产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情况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村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也直线上升,这使我们的扶贫之旅同样变得更加美丽,加上这里独特的自然风景,干净的户落庭院,淳朴的民心风俗,渐渐的让我爱上了这个别致的小山村,不得不说,此时的我是幸运的。

一颗心--我和贫困户,心连心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要让他们认识到美好生活是需要靠双手创造,脱贫致富更不能单纯依赖外援至关重要,我们要做好积极的引导。我所包挂的贫困户基本上都是自身动力发展不足户,其中一户妻子患有先天癫痫无劳动能力,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两个小孩正在上学。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生活十分困难。镇里村里借助新农村建设点、开发种植中草药(党参、黄芪、当归)等项目为契机,为其提供日常生活用品,提供村级清洁员等公益性岗位,更重要的是鼓励他们要在农务这方面多下功夫,种点中药材,认真经营总会慢慢好起来的,我们也积极帮助他们收药材以及联系推销,尽可能的从培育幼苗到丰收,能让他们的利益最大化,最方便化,让他们增强内生动力,从心底树立脱贫意识,彻底挖掉穷根子,让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这样才是脱贫的真正意义。

扶贫路上,肃州小山村里的女医生

目前为止还有9户19人未脱贫,看着乡亲们对生活越来越有希望、有信心的样子,我打心底里替他们高兴,东窜西跑时间久了,我对村里的贫困户情况再也熟悉不过了,哪家有几口人,因为什么原因致贫,谁家身体状况怎么样,家里的水缸后院门向哪个方向开等等我都了如指掌,大家也都把我当成了自家闺女,我习惯了这里的饮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习惯了每天把足迹洒满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把温暖留在群众心间。

在扶贫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得到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多方照顾,肃州区的领导及卫生院的领导同事们对我的问候与关心也不曾间断,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让我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信心,我定会不负重托,扎实工作,变任务为责任,以生生不息的努力带领贫困群众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来源:肃州派驻岷县驻村帮扶队员 漆红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