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厚啟律師提醒您:關鍵時期,在線服務不停止。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當客戶諮詢時,你如何快速增進好感,促成委託?

當法官沉默時,你如何化被動為主動拉近彼此距離?

當對手傲慢時,你如何運用心理學技巧殺其銳氣?

當參加聚會時,你如何從眾多的陌生人中通過肢體語言找到對你釋放好感的朋友?

心理學技術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律師的日常工作就是接待客戶,會見當事人,參加庭審,其實不管哪個環節都是在與人溝通。有的律師善於溝通,據說杭州某大律師可以用1分鐘的時間說服法官,當然也有些律師,可以1分鐘內跟法官吵起來,這就是溝通能力的問題。很多資深的律師,在行業裡遊刃有餘,其實就是心理學技巧運用爐火純青。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溝通中最常用的心理學技巧:非言語技巧和言語技巧。

非言語技巧主要介紹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傾聽、人際距離、肢體語言、同步行為。


1.首因效應

就是第一印象,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影響首因效應的因素包括:性別、年齡、長相、表情、姿態、身材、 衣著打扮等。

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如果一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麼人們就願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較快地取得相互瞭解,並會影響人們對他以後一系列行為和表現的解釋。


2.近因效應

指最新出現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例如介紹一個人,前面先講他的優點,接著“但是”,講了許多缺點,那麼後面的話對印象形成產生的效果就屬於近因效應。近因效應不限於談話,比如在接待客戶中,如果第一印象不好,也可以利用近因效應進行改變。


3.傾聽

是在對方講話的過程中,聽者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同時作用,接受和理解對方思想、信息及情感的過程。“老天爺賜予我們兩隻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就是為了少說多聽。”目光接觸、身體語言、空間距離、沉默等都是傳遞信息的重要方式。傾聽時要注意適當的目光接觸,但是不能直接對視超過3秒。要注意對方的身體語言,一旦對方有情緒激動可以適當的引導,或者保持沉默,讓對方宣洩不良情緒。

我有個律師朋友,實習律師期間,工作不忙,師父經常安排她接待當事人,尤其是離婚案件的當事人,這個小姑娘有時候會跟當事人聊半天,其實說聊還不如說是聽,當事人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講自己不容易,講完哭完後心情好很多,案件也就委託了。就這樣,沒幾年時間,她就成了專門打離婚官司的律師,而且都是互相介紹,可以說是慕名而來。找律師的人肯定是遇到棘手的事情,很多處於應激狀態,不良情緒不可避免,他的事情要解決,不良情緒也要宣洩,幫他分析法律問題的同時幫助他宣洩不良情緒,那麼委託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4.目光

與人溝通時必須要有目光的交流,但是不能對視超過3秒,否則會給對方帶來不適。正常的目光注視範圍如圖1;當你要說服對方,且意志堅定時,目光注視範圍如圖2;情侶之間,或者異性對你感興趣時視線注視範圍會下移,甚至到胸部以下,律師在接待客戶時切忌!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5.距離

社交距離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進電梯的時候,如果電梯裡有兩個互不相識的人,他們通常會站在兩個斜對面的角落裡,以使雙方距離拉大;當第三個乘客進來時,大夥兒會下意識地站在三個角落裡,形成一個三角形;第四人進來後,每人會站一個角落,隊列成了一個四邊形;第五人進來後,他就只能站在中間了。之後人越來越多,但人們會最大限度地保持距離。這就是人際距離,如果陌生人進入你的個人距離,你會感到不適,所以與人交往時我們要注意合適的距離。一般的人際距離根據遠近分為公眾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親密距離。

公眾距離相當於3.5-7.7米,陌生人之間的距離;社交距離1.2-3.5米,一般認識者之間距離;個人距離0.45-1.2米,熟人之間的距離;親密距離0-0.45,一般父母、子女、情侶之間。所以面對客戶的時候不要過於熱情,第一次見面適當保持距離。落坐時儘量不要隔桌子面對面坐,可以90度落座,會更讓人感覺舒服。隨著談話的進程,你如果想關係更近一步的話,也可以在徵得對方允許的情況下,進一步拉近距離,空間距離拉近的時候你對方會感受到心理距離也拉近了。此方法適用律師接待客戶,也適用追求異性。


6.肢體語言

隨著人社會化程度的增強,越是不漏聲色,越是會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或者想法,這個時候可以通過微表情來判斷,尤其我們在跟客戶或者其他人溝通時,知道別人的情緒更為重要。客戶對你的接待是不是滿意,你的分析能不能引起他的興趣,要能比較準確的把握,如果客戶已經厭煩了,你還在誇誇其談;他明明對你的話題非常感興趣,而你卻戛然而止,都會影響他的委託慾望。關於真實意思表達:肢體語言要強於聲音,聲音要強於言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可以透露很多信息。如果瞳孔擴張,說明對你或者對你所說的話感興趣。圖b圖a瞳孔明顯擴張。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當看到非常有吸引力的事物時,眨眼的頻率也會加快。在談話的時候還要注意對方的眼球轉動方向,如果是回憶的話眼球一般往左轉,而創造、想象的話一般往右轉。如果這個人眼神閃爍,一旦遇到你視線時,會迅速躲避,他可能藏著某事。比如領導講話時,你不能視線轉來轉去,否則被領導發現了,所以會強迫自己視線在領導身上,但是感情上又不喜歡,這就產生了矛盾,這個時候可能會用微笑來掩飾,但是這是的微笑時嘴唇緊閉的。

頭部姿勢,對你談話既不感興趣也不厭惡的時候頭部保持正中,當對你談話感興趣時,頭會歪向一邊。

手勢:標準或平等的握手是這樣的:雙方的手掌垂直,握手時的力度一致,兩隻手緊握在一起,而不是互相擠壓(見圖1)。握手的同時,雙方的眼神交流控制在三次以內,這樣的握手錶示自信而非自大。為了進一步表達自己友善真誠的態度,握手時請注意保持微笑。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有時候,人們在初次握手時,會在無意識中表現出自己的優越感。只見他們手心朝下將手伸出去,對方為了迎合他,只能將自己的手心朝上了。面對這樣的客戶在接待時要用專業使他信服。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有些人在握手時會下意識地將手心朝上伸出去,以表示自己的自卑,而不會和對方垂直伸出的手掌對齊,面對這樣的客戶,要多支持他的觀點,使得獲得自信。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其中一個人利用中間握手時的轉換把對方的手壓在底下,自己的手最終置於上面。他會伸出自己的手,握住對方,然後將對方的手翻轉過來。這樣,對方的手掌便處於底下了。表達的意識是“我佔上風了”,客戶一般不會這樣,可能競爭對手居多。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當人面臨壓力,並感到有必要採取防禦措施時,就會將兩手十指交叉緊握在一起。十指交叉緊握通常表示一個人正試圖抑制自己強烈的情緒。如果一個人將自己的雙手交握在一起,換言之,就是雙手緊緊絞在一起,說明這個人很焦慮。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尖塔狀的姿勢是:把兩手指尖合起來,相互對應接觸,形成一種“教堂尖塔”的手勢。這一動作表示有信心,有時也被視為裝模作樣、自大或驕傲。人們通常將該手勢定義為一個人“執掌大權”,暗示這個人佔了上風。可能需要給他個下馬威,如果是競爭對手那就想辦法打敗他,如果是客戶,不妨慢怠一下。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緊握的拳頭有時也用來強調即將發表的言論,這在充滿激情的演講中比較常見。有些人會舉起自己緊握的拳頭,在空中揮舞,就表明或表達了一種強烈的情緒,如強烈反對。有些人則會把緊握的拳頭放在腋下或塞在口袋裡,用以隱藏自己的情緒。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有時候在交談的時候對方不贊成你的觀點,或者不喜歡你,但是礙於面子不方便說出來,那麼我們可以通過他的肢體語言來判斷,然後及時改變談話內容或者談話方式。


7.同步行為

我們先看圖一,初步判斷是鬧彆扭了,第二副圖,感覺很默契,很舒服,如何判斷呢,主要通過他們的動作。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人們往往認為感覺先於行為,但實際上,感覺與行為是同步的。相較於情緒,個人意志對行為的影響更為直接,只要調整行為,我們就能夠間接地調整情緒。”那麼在一個談判中,為了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我們就可以同步對方的動作行為,但是不要太明顯,要隨意一些,不要讓對方以為你故意模仿,這就很尷尬,而且會適得其反,經過幾個同步的動作後,如果對方感覺到他也會無意識同步你的動作,這樣你的談判會更加順暢。

溫馨提示:任何技術都需要練習,熟練掌握才能助力你的事業,乃至人生!

言語技巧見下期......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龐豔霞,浙江厚啟律師事務所鑑定事務研究部主任。臨床醫學學士(精神衛生專業方向),法醫學碩士,台州學院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NGH認證催眠師。

在臺州學院長期從事法學與醫學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並同時從事司法鑑定實務,在法醫鑑定方面實踐經驗豐富,科研成果豐碩。

具有交叉學科知識與經驗,能從臨床醫學、精神病學、法醫學、心理學等角度,以跨界的思維尋找刑事案件的辯點,參與辦理的多起刑事案件因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歡迎業界人士賜稿

郵箱:[email protected]

厚啟律師

專業服務 是我們的承諾

有效辯護 是我們的追求

電話:0571-86898968

官網:www.houqilawyer.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塘路515號萊茵矩陣國際3號樓7層

龐豔霞:心理學技術助力律師實務(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