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開,我不跟你玩!”孩子交友被拒,聰明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跟孩子接觸多的人會發現,孩子在三歲和五歲之間,有時候會有排外的心理,習慣有自己的小集體,平時大家一起玩,但是如果有新人加入,這些小朋友可能會表明拒絕的態度,對孩子講:“我不跟你玩,你走開。”如果自己家的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大人有時候也會覺得很無奈,擔心自己家的孩子受挫,但是又擔心自己插手過多影響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以下兩位媽媽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媽媽的處理方式比較理性,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好處,比單純的替孩子回懟效果好多了。

“你走開,我不跟你玩!”孩子交友被拒,聰明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讓孩子自己解決,自己尋找解決辦法

育兒專家一般都主張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逐漸學會觀察而不是替孩子解決問題。如果是遇到交友被拒絕的情況,要先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這位媽媽帶孩子出去玩時,女兒想跟大點的孩子一起玩,但遭到拒絕,所以女兒很委屈地哭了。媽媽鼓勵她說:“如果你不願意,可以找別的孩子玩;而如果你還想跟他們一起玩,就溝通一下試試。”後來女兒走過去問那些孩子怎麼樣才能一起玩,看到別人都有牛奶,所以說:“是不是有牛奶才能一起玩。”得到肯定回答時,女兒回家拿一瓶奶,然後幾個孩子就一起玩起來。

“你走開,我不跟你玩!”孩子交友被拒,聰明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的世界其實沒有大人想象中那麼複雜,如果是簡單的問題,鍛鍊一下孩子的交際能力也未嘗不可。而這個時候大人忙著把孩子拉開就失去一次鍛鍊孩子的好機會。

孩子無法解決的話,鼓勵孩子尋找新的朋友

我們鼓勵孩子去交朋友,跟別人友好相處,但也要在適當的時機告訴孩子現實的殘酷,而不是一味地鼓勵孩子去適應不同的環境。

如果孩子面對的是對方的惡意,而且無法溝通,帶著孩子離開,“認慫”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跟他們友好相處,太過分的人,我們應該遠離他。

“你走開,我不跟你玩!”孩子交友被拒,聰明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另一位媽媽帶孩子出去玩時,孩子看到別的孩子在一起玩,也想加入,媽媽鼓勵她去試試之後,那些孩子態度還是很堅硬,孩子非常傷心。媽媽抱走孩子說:“沒關係,他們不和你玩兒,他們是大朋友,和你不認識,走吧,我們去找願意和你玩兒的小朋友們吧!”帶著孩子脫離這個環境,然後去找別的孩子一起玩,轉移注意力,也是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大人肯定希望孩子能夠融入到群體中,但也要讓孩子認清現實:我們不是可以和所有的人都成為朋友的,也不會受到所有人的歡迎。碰到自己喜歡的群體,主動去加入是對的,但是也不可能每一次都成功。最關鍵的是要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把握孩子人格培養關鍵期

孩子的品格影響著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著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孩子是否寬容和慷慨?是否學會理解和同情

?是否懂得珍惜和感恩?都會在家庭、學校和周圍環境中慢慢形成。好品格決定好未來,高情商更勝高智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是在於父母如何引導!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多數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很多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

父母再忙我們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3-6歲的孩子很有幫助。

“你走開,我不跟你玩!”孩子交友被拒,聰明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你走開,我不跟你玩!”孩子交友被拒,聰明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開始,是孩子基本適應環境的能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是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的基礎。

我最近給孩子讀的這套關於專注力訓練的遊戲書《專注力訓練兒童益智開發遊戲書》孩子聽後變化很大,現在分享給大家。該套《專注力訓練遊戲書》共6冊,

是由多名育兒專家共同編制而成,從多個維度對孩子進行引導,能夠很大程度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