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開,我不和你玩" 娃被拒絕,家長的迴應會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

可能很多成年人喜歡獨處,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小孩子可坐不住,他們更喜歡出去和小朋友玩耍。像是在公園裡玩沙子、搭積木、捉迷藏或是追逐打鬧,孩子們都是自來熟,一番玩耍就能成為好朋友。

還有一部分孩子,卻不喜歡別人的加入,對其他小夥伴的"入隊請求"也是果斷拒絕,然後將他們孤立。往往這個時候,家長就會帶孩子回家,不讓孩子和他們一起玩耍,但孩子心中卻是戀戀不捨,還想著加入他們。

之前在公園裡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玩耍,接著來了一位小朋友,也想加入孩子們的玩耍之中,但是孩子不好意思開口,就去向一旁的爺爺求助。

爺爺笑著安慰孩子說:"別不好意思,大膽說出來,他們會和你玩耍的。"孩子依舊沒有勇氣上前詢問,爺爺就領著孩子對小朋友說:"孩子們,帶著我孫子一起玩好不好?"小朋友說:"我們小隊已經滿了,不缺人,讓它自己玩吧。"

爺爺聽到這話,有些不高興,說了一句"誰願意和你們玩啊!走,孫子,回家帶你玩遊戲",就帶著孫子準備回家。

孩子多次回頭,眼神中充滿了渴望,顯然還是想和小朋友們玩耍。小朋友們的話可能是讓爺爺覺得沒面子,但是對孩子來說,完全是無心之舉。拒絕別人加入之後,孩子也完全沒有覺得有任何的不妥。

小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自己不希望別人的加入,原因也都很簡單,像是:"我們幾個人足夠了""我們快回家了""我們玩的遊戲不缺人",當孩子想要和小夥伴玩耍卻被對方拒絕時,孩子也會覺得失落、傷心。

年齡較小的孩子,特別是6歲以內,拒絕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通常都不是什麼不得了的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就可以忽略孩子的感受,因為被拒絕的孩子,內心一定是痛苦、沮喪的,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地引導孩子,孩子很有可能會逐漸排斥社交,變得孤僻內向。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家長可以這麼做,讓孩子不會因為被拒絕而對社交產生厭惡。

娃被拒絕,家長的回應會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

1. 調整孩子和自己的情緒

小孩子拒絕別人的玩耍請求,其實並沒有大人想得那麼複雜,有的時候孩子覺得對方穿的鞋子不好看,或是對方長得比他們高,就不願意和對方玩耍,有時可能還會說出很難聽的話。當年幼的孩子,說出這些理由的時候,都沒有針對嘲諷的意思,只是單純地覺得自己不喜歡。

家長也不要因為孩子的幾句話就大發脾氣,對孩子說狠話,帶孩子去別的地方。

首先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就要引導孩子的情緒。家長也不要對孩子說"沒什麼了不起的,幾個小屁孩,我們不要和他們玩",這樣只會讓孩子的心情更加失落。

家長要給孩子擁抱,輕聲地問孩子:"他們不和你玩,你是不是很不高興?"也可以給孩子講自己被拒絕的經歷,告訴孩子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2. 讓孩子理解對方的感受

有些小孩子在做遊戲或是玩玩具的時候,都不喜歡別人的干擾。有時候孩子加入玩耍的方式可能很突然,對方還沒有反應過來,覺得自己的"領地"被別人"侵入",也就不願意和別人玩耍。

家長要讓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比如可以問孩子"假如你在玩耍的時候,別人突然想加入你,你會高興嗎?"孩子會搖頭。

孩子對自己的玩耍空間都很敏感,如果孩子沒有像去別人家做客那般禮貌詢問,很容易被人拒絕。孩子掌握了玩耍的請求方式,對方也更願意接受孩子的加入。

3. 不要替孩子做決定

當孩子被被人拒絕的時候,家長出於對孩子的關心,或是自己沒有面子,都會帶著孩子離開,還會留下幾句"狠話"。"幾個屁大點的孩子,有什麼好玩的""走,我們去商場買玩具去"。

家長以為這樣能夠安慰孩子,但孩子心裡真的是這樣想的嗎。

很多孩子被小夥伴拒絕玩耍後,心裡還是有一點的不甘心,他們更喜歡在一旁觀看他們玩耍,等待加入的時機。家長替孩子做決定,只會讓孩子喪失社交的積極性。

可以詢問孩子的意見,比如"你現在想回家呢,還是想再看一會"。之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如果孩子要留下觀看,家長也就不要干涉。

如果你家的孩子也經常被拒絕,在替孩子委屈之前,還需要先反思一下,孩子平時的言行舉止是不是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大人又是否幫助孩子認識並改正他的問題?

有的時候我們對孩子存在的問題並不自知,而一味考慮外界的不公,這並不能真正幫助孩子成長。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其中《勇敢做自己》就是對孩子逆商最好的培養。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

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罵孩子、吼孩子”都沒用,想要學齡前幼兒聽話,記住這5個原則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

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人生就好像是一次旅程,成為一家人是緣分。雖然我們在不同的生命起點登上“列車”,因著永遠無法解除的血緣關係,而坐在一起,兒女會長大,父母會衰老,做為父母,應盡我們所能,給予孩子一個好的起點和平臺,讓孩子能夠到那更廣闊的天空去有所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