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理财规划,让自己越来越有钱?

经常有朋友跟我说:


“我想做点理财增值,有什么短期且收益高的理财产品推荐吗?”


“我现在没有什么钱,等我收入高了,再考虑理财的事情。”


“你知道老李把全部钱都投进私募基金里面吗?后来出现了违约,一点钱都拿不回来,现在患癌躺在床上没钱医治,怪可怜的。”


大家可能对理财有几个误区:


误区1:追求短期高收益,忽视高风险。


很多人抱有“一夜暴富”的心理,往往只看到短期的高收益,而忽略本金可能亏掉的风险,在没有投资能力的情况下,盲目追求高收益,缺少长期规划的思维。比如:把钱投进股市,买P2P等等,只要看到别人赚到钱,就直接杀进去,最后亏得一塌糊涂。


正确的做法:是先搞清楚自己的资产情况和风险偏好,在投资的能力圈内选择对应的金融工具,而不是盲目跟风。比如:对投资理财了解不多的人,可以选择收益稳健且风险小的产品,保值增值,抵抗通货膨胀。而对于有一定投资经验,收入稳定且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人,可以选择偏股型的产品,对涨跌波动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误区2: 钱少没必要理财


理财的目的,是让你合理的分配资金,避免出现资金断流的紧急状况。越是钱少,越要开始重视理财,否则在风险来临时(失业、疾病、意外等),家庭会非常脆弱。


正确的做法:开始制定存钱计划,通过合理规划消费,先储蓄后支出,强制把一部分钱存下来,积少成多。本金越大,理财收益才会越多。1万本金,给你100%的收益率,利息是1万。而100万本金,即使只有10%的收益率,利息也有10万了。

收益的差距,是本金的差距。


误区3: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老李为了短期的高收益,把所有家底都投入到私募股权,遭受违约后患病没钱医治。投资理财最忌讳的就是 all in(全部注入),无论你对一个投资品种有多大的把握,都不要将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给自己留一点后路,尤其要有基础的保险打底。


正确的做法:合理的理财规划,要学会分散配置,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家庭资产被不确定风险一次性“清零”,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


如何做理财规划?


理财的本质不是赚多少钱,而是对资金进行管理和分配。


设立4个分散账户,让各方面更稳固。


第一个:现金账户


用于日常消费和紧急备用,至少准备3-6个月生活开支的钱,用于应对一些意外事件而导致的收入中断,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这些钱比较灵活,可以放在支付宝、微信零钱,有一定的收益,同时也能随时拿出来。


第二个:保险账户


没有人能够预料疾病和意外什么时候来,而一旦发生往往会给家庭造成巨大的损失。当我们没有大几十万存款去应对风险时,一定要提前做好保险的规划。保险的特点是以小博大,每年花一小部分钱,就能带来高额的保障。它不能帮我们赚钱,但能够让我们的生活质量不因风险的发生而改变,是美好生活的基础,让我们更加放心大胆的工作。


全面的保险规划,包括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和寿险,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配置即可。


第三个:保本增值账户


巴菲特曾经告诫所有的投资者,所谓的投资定律只有两条:第一,不要亏掉本金;第二,牢记第一条。但很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保证自己持续多年不亏掉本金,大多数散户在市场的起起伏伏中,最后连本金都保不住。因此,如果你对投资不是特别了解,能够做到持续保本增值,已经比很多人走在了前面。


为什么要设置“保本增值”账户?


这笔钱是用来应对将来必然会用到的刚性大额支出,而且不能有任何损失,比如:自己的养老金、孩子的大学教育金等等,既要强制储蓄,还能长期保本增值。一旦放进去,短期内不能拿出来花,让它积累本金,同时产生源源不断的收益。


这些钱用途比较明确,可以放在收益较好的年金保险、5年以上的银行理财等。


第四个:投资账户


规划完以上3个账户后,就是剩余的资金了,可以做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来提升整体的收益,满足3-5年内的目标需求。这部分钱可以用来投资股票、基金、债券、房产等自己熟悉的领域。


通过这四个账户组合搭配,可以兼顾到家庭短、中、长期的现金流,同时较好地应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或意外风险,消除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够更安心工作。


目前我的理财规划,就是按照这四个账户进行分配:


1、灵活资金:3-6个月家庭生活开支,放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可以灵活使用,并且获得高于银行活期的收益。


2、保障资金:给家庭成员配了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和寿险,以应对风险给家庭带来的损失。


3、保本增值

:用年金险来强制储蓄,逐渐积累本金,长期保本增值,应对孩子将来的教育支出和自己的养老生活。


4、投资资金:将小部分钱放在指数基金、股权、可转债等,只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以获取较高的组合收益。


做好了理财规划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让财富不断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