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要勇敢做自己,才能走出男權社會的困境

由鄭有美和孔侑主演的女性現實主義題材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這部現象級的電影自上映之後,在韓國社會引起了強烈的爭議和激烈的討論,在中國也引發了廣泛的熱議和共鳴,被評為2019年最值得關注的韓國電影。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要勇敢做自己,才能走出男權社會的困境


影片講述了:金智英在結婚生子後,告別職場,成為了一名全職家庭主婦。表面上看,有女兒陪伴,老公養著,日子過得平淡幸福;實際上,金智英卻被無形的壓力裹挾著,日子過得壓抑而掙扎,不久後就“生病”了,她渴望從這種困境中掙脫出來。

01 年輕時,被要求做懂事的女兒、聽話的員工

出生於1982年的金智英是一名普通的韓國女性,爸爸是公務員,媽媽是家庭主婦,她在家中排行老二,家裡還有個姐姐和弟弟。

長輩們經常規訓兩姐妹:女孩要有女孩的樣子,要文靜、要聽話、要守規矩。從小他們就能敏感地覺察出家中重男輕女的氛圍。

家裡來了客人,金智英和姐姐要幫著媽媽幹活,而弟弟則可以坐在桌前吃東西、玩耍;從英國出差回來的爸爸,送給弟弟的禮物是一支刻上名字的鋼筆,而送給他們的禮物是兩本筆記本。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要勇敢做自己,才能走出男權社會的困境


上中學的時,有一回金智英受到男生的性騷擾,告訴父親後,結果自己卻被父親訓斥:“一定是你穿裙子的緣故,不要穿裙子,不要逢人就笑,被那個人盯上是你的錯。”

大學畢業,步入職場,工作勤奮努力的她,業績出色,卻因為自身女性的身份,屢屢不被提拔。公司給出的理由是:女性要結婚、要休產假,不利於公司的長期發展,所以不予考慮。

男同事可以隨便貶低看輕女同事。即便像金智英的領導金組長這樣犧牲陪孩子的時間,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女強人,也會被男同事不懷好意地指責和羞辱成“真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你的孩子長大後一定不成器”。

更可怕的是,辦公室性騷擾和偷窺事件時有發生。即使報案舉發,最終令人難堪、深受其害的往往是女性群體。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要勇敢做自己,才能走出男權社會的困境


韓國是一個男權主義嚴重的國家,整個社會非常講究尊卑排序。像金智英這般韓國女孩的成長過程太不容易了,在家庭中,他們總是被要求要服從,要隱忍;在職場中,他們總是容易被歧視,不受尊重。

整個社會將一種固定的價值觀強加在他們身上,他們更像是男性社會的附屬品,不受尊重,沒有獨立的人格和意識。

02 結婚後,她們被要求做完美的妻子、優秀的媽媽

結婚生子後的金智英,迫於長輩的壓力,不得不辭去工作,成為一名全職家庭主婦。每天除了要處理繁瑣的家務活,還要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

抱孩子幹活成為常態,手腕受傷了去醫院看病,結果醫生竟然無禮地質問:“飯是電飯鍋做,衣服是洗衣機洗,你沒有幹什麼活啊,為什麼會疼?”他的潛臺詞就是:你真是個不稱職的媽媽。

老公看到面容憔悴,神色疲憊的金智英,關心地對她說:“下班後,我會盡量幫你的。”雖是好心,但是“幫”這個詞,讓人知道老公潛意識裡和大多數的男性一樣,都認為帶孩子、做家務就是女性的職責,自己沒有這個義務。

每天僅有黃昏後,在陽臺上靜坐一會兒,金智英才能得到片刻的喘息時間。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要勇敢做自己,才能走出男權社會的困境


而每次回到婆家,更讓金智英感到如履薄冰。她不僅要積極地包攬家務活,還要小心應對婆婆隨時可能拋來的責問。婆婆起得早,經常天還沒亮就起來做早餐了,還在睡夢中的金智英聽到廚房的聲音後,條件反應式地就從被窩裡爬起來去廚房幫忙幹活。

長期處於各種無形壓力下的金智英“生病”了,心理上出了些問題,偶爾她會變成另外一個人,有時是她的媽媽、奶奶、或者是好朋友。她常常陷入自我懷疑,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裡。

像金智英一般,女性一旦結婚之後,整個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就更多了。他們總是被要求成為一個好妻子、成為一個好媽媽、成為一個好媳婦,貼上諸多標籤。如果你不符合某些要求,任何人都可以隨意批評你,否定你所有的努力和付出。

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幸福,實則常常感到痛苦、壓抑、孤獨;他們無法傾訴、無從排解,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他們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獨自揹負著無形的壓力和枷鎖。

03 金智英面臨的困境: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

2015年,韓國社交媒體開始出現一個叫“媽蟲”的熱詞。這個結合了英文“mom”和韓文“蟲”的新詞,專門用來貶低那些無法管教在公共場合大聲喧鬧幼童的媽媽,或者是沒有收入的全職媽媽。

學者蔡鈺淩在《母親的形象與新世紀韓國文學》一文中寫道:

“媽蟲”這一歧視性詞彙出現,正是長期籠罩在韓國社會的一種意識:女性只能是男性的附屬,母親則必須犧牲奉獻、抑制慾望。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要勇敢做自己,才能走出男權社會的困境


影片中,金智英僅僅是在心力交瘁的育兒過程中,擠出時間給自己買杯咖啡,就被幾個陌生人的嘲笑為無能擾民的“媽蟲”。

整個社會都在用一種奇怪的價值觀看待女性,無視女性的付出,否定女性的價值,把所有的罪責強加在他們身上。

女性被侵犯,人們會說:一定是你穿得太暴露;女性遭受辦公室性騷擾,人們會說:一定是你主動勾引同事的;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人們會說:一定是你不懂得管教自己的孩子……這種種論調,我們是否很熟悉?

金智英所經歷的這些,不僅是韓國女性,而是所有女性共同經歷的事實;不僅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所以才能讓人感同身受,因為她是每一個女性的人生寫照。

也正因為如此,這部影片上映之初,評分就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

據韓網統計,女性觀眾平均評分9.51,男性觀眾平均評分2.59。女性觀眾普遍認為影片拍攝得真實而客觀,完全展現了女性的真實生活;男性觀眾則批評影片過分誇大了事實,是一群被害妄想症女性的狂歡。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要勇敢做自己,才能走出男權社會的困境


然而,事實真的被過分誇大了嗎?每一位看過影片的人都可以誠實地說,並沒有。就像同名書籍的出版人任菲說的:

她所經歷的困境,也都往往來自稀鬆平常,根深蒂固,人人知曉卻從未深思的日常小事。真實的力量也正來自於此。

它道盡了女性的困境和不公,任何女性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它就像一面鏡子,讓女性看到自己,讓男性有所反思。

結語

作為女人,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常常被否認價值、貼上標籤,常常被當作男性社會的附屬品,他們要面對太多的壓力、歧視和不公。

難道女人只能活在世俗的價值觀裡嗎?做女人不應該有標準,不應該被定義。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正確的活法,只要你做自己,善良、勇敢、快樂、獨立,活出自己的精彩,那就很酷。

這個世界需要越來越多的女性勇敢地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益,需要越來越多的女性堅定地為自己發聲,需要越來越多的女性勇敢地做自己。當這些積極的力量匯聚在一起時,一定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