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的笔墨语言与前辈大师拉开了距离

在潘天寿的作品中,指画与笔画的区别,仅在工具技法的不同,在章法结构、艺术境界等方面则是完全一致的。由于他在笔画上的高度造诣,使他也成为运用指墨画形式的一大家,继高其佩之后,独步艺林,将指墨画这一种少有人注意的传统形式,推到了一个新境地。

潘天寿的笔墨语言与前辈大师拉开了距离

《梅花芭蕉图》(指画)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在中国画创作中,笔墨就象素描色彩在油画创作中地位一样。有论者谓:“中国画的创新是笔墨构成的创新”,这话是有道理的。潘天寿的笔墨语言与前辈大师拉开了距离,自成一套体系,并且具有高难度,高格调,这正是其成就之在。

潘天寿的笔墨语言与前辈大师拉开了距离

《灵芝图轴》

此幅指墨画,灵芝用勾勒,瓷瓶则用没骨画法,靠墨色浓淡相破,显得圆浑厚重、韵味天成。整幅画面既单纯又古雅。八大山人有《瓶菊图轴》,构图与此幅相似,画法不同。八大画瓶以笔胜,潘天寿画瓶则以墨胜。另外,画家以指墨作此画,艺术上的考虑更多。此时在笔墨上已卓然成家,而认为指画是“偏侧小径”的潘天寿,为什么还要画指画?他自己回答说:“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证耳。运笔,常也;运指,变也。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常以悟变,亦系钝根人之钝法欤!”运指作线,欲粗欲细,欲浓欲淡,远不如使用毛笔为方便,这是大缺点,然而也是大优点。正因为不方便,不流畅,显得比笔画更刚、更拙、更辣、更涩,也更见骨,这种效果,是使用毛笔所无法达到的。

潘天寿的笔墨语言与前辈大师拉开了距离

《灵芝图轴》(局部)


潘天寿的笔墨语言与前辈大师拉开了距离

《灵芝图轴》(局部)


此幅瓷瓶的墨晕浑厚而富于变化,自然而准确地表现出瓶子的圆浑质感,这是用毛笔所画不出来的。灵芝的用线,其变化多姿、刚柔相济的自然效果,也是毛笔所难以达到的。

《灵芝图轴》浆矾纸、设色、指墨,(132.5×45.2厘米)潘天寿纪念馆藏,款识:戊子秋仲,寿指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