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识」1探索经济的本质与规律

1.1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有助于我们从经济的角度更好的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实世界是如何运转的;有助于我们更深刻解理各种政策的动机与较果;有助我们使用更多的工具与方法去改善我们的环境;有助我们创造更多的财富,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经济通识」1探索经济的本质与规律

1.2 经济学研究什么。

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科学(狭义);研究人类如何进行合作的学问(广义)。

人类能战胜动物,是因为人类更懂得分工合作。愿意合作的原因是我们经过了认知革命。相信合作会让我们更好的愿景。认知又是从劳动、实践开始,劳动需要合作,于是产生交流,交流产生语言,语言催生思维,于是意识、认知产生,于是我们可以更好的合作,合作让我们变得强大,战胜其他动物。

我们两百年以前的历史,经济基本停滞不变,而两百年后,工业革命开始,却有成千上万倍的飞跃。原因也是分工合作,但是这次分工合作已经在认知上有质的飞跃。以前,我们都被动受制自然,靠天靠地生存。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已经基本认识世界的本质与规律。化学上认识世界是由92个元素组成;物理上,有万有引力、相对论及量子力学;生物之,有细胞学、物种起源、基因学;还有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等。世界的本质与规律基本被我们掌握。于是,我们不再被动受制自然,而是主动改造自然。比如,以前从中国南端走到北端,要走半年,现在,坐飞机只用几个小时就可以了。差距是成千上万倍。

「经济通识」1探索经济的本质与规律

1.3 怎样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3.1 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

人们买电钻,买的不是电钻,买的是墙上的洞。买小汽车,买的不是小汽车,买的是出行的便利。我们要关注人的行为,更要关注行为背后的动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经济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1.3.2 团体中,只有个体才有能力决策。

组织是由很多的个体组成。组织只是个拟人化概念,组织是不会思考与决策。思考与决策的是组织里面的人。一个公司的好与坏,就要看公司个体的好与坏。要想拿下一个项目,拿下一个公司的订单,关键看你是否拿下了,在公司中决定这项目的关键人物。

1.3.3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收获总要付出代价)

机会成本

就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必须放弃的最大价值。如果你年薪二十万,你放弃打工去创业,那你创业的机会成本就是二十万。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任何的选择交换都是有成本的。所谓的免费,是羊毛出在猪身上,把成本转嫁到其他的产品去,整体上,我们要为免费付出更多的代价。

「经济通识」1探索经济的本质与规律

1.3.4 人们都在做最优选择。

我们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的收入也是收限的,用来买衣服的钱多一些,用来买吃的钱就会少一点。所以,我们就会想方设法,让我们以最少的支出,获得到最大的收获。

1.3.5 自由交换是互利的。

假如,一瓶水,它的成本是1块钱,对于卖者,它的价值就是1块钱,对于买者,他觉得一瓶水价值是2块钱,如果他们以1.5块成交。买者与卖者都争到了0.5块钱。只有值得才会买,才会卖,不然交易就不会产生。同样的商品,对不同的人,他的稀缺感也不一样,所以心中的价值也不一样,交换让大家都产生剩余价值(赚到),所以互利。

1.3.6 分工是进步的源泉。

分工提高了效率效益,尽量满足我们更多的欲望。分工与市场交换是良性循环的。没有市场交换,分工将没法进行。《国富论》中有描述:如果一个人做完所有工序,一天生产不出一根针;但是分工后,每人只做专业的工序,平均每人一天能生产4800根针。

「经济通识」1探索经济的本质与规律

1.3.7 结果比动机更为重要。

最低工资限制,动机是为了保障底层劳动人民。但是企业为了维护生存与发展,必将价值低了工资的人群排除在外。为保障底层人民的动机,结果却让底层劳动人民,连那原本还可以拿到的一点底收入也失去了。面包师与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人们提供食物与各类各样的产品。动机是自私的,但是,结果却让我们得到了更多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1.3.8 自由竞争是件好事情。

自由竞争使得“利己之心”可以产生“利人之行”。没有自由竞争,“利己之心”就会产生“利己之行”。卖面包的老板,为了自己的利益,为我们提供早餐的便利。如果没有竞争,他将会为私利,短斤少两卖给我们面包,但是,旁边有了竞争。他这样做,只会让自己无生意可做。所以,为了私利,为了更好的生意,他会把面包做得越来越好吃,性价比越来越高。

「经济通识」1探索经济的本质与规律

1.3.9 制度比人强。

人性和制度是相互影响的。可以通过改变制度来改变人的行为。在人民公社时代,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很低,劳动产出也很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劳动得到极大的激发,生产出了更多的粮食。地还是为块地,人还是那些人,制度的变化,却让产出发生天翻地复的变化。人性是不会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制度,将人性中的本能化做一股力量,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3.10 世界是不确定的,企业家是重要的。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我们很难全面认识。就算认识了,世界也总是运动变化的。就算我们认知变化的世界,我们的信息也是失衡的。这就是世界的不确定性。为了应对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发现世界的本质与规律,同时将认识的本质与规律拿去现实中去检验试错。勇于探索的那一群人,就是企业家。

「经济通识」1探索经济的本质与规律

1.4 市场的逻辑。

经济学家关注市场,因为市场是最有利于人类合作、能为人类提供最大利益的制度。 人类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追求着自身的幸福。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追求幸福的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通过使别人不幸福,自己变得幸福,如偷、抢、掠夺、战争;第二种是通过使别人幸福,让自己变得幸福,也就是给别人创造价值,给别人创造财富,然后自己获得收入,过更好的生活。第一种方式可称之为“强盗的逻辑”,第二种方式可称之为“市场的逻辑”。人类的历史是在“强盗的逻辑” (零和游戏)和“市场的逻辑”(双嬴游戏) 的不断作用下演进的。

市场强大的原因是,市场不仅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竞争),还有“一只隐形的眼睛”(声誉机制)。竞争指引人们做正确的事情,声誉机制监督人们把事情做好。市场的逻辑是,要想自己幸福,首先就是让别人幸福。

「经济通识」1探索经济的本质与规律

1.5 经济学的其他事项

经济学秉承的是从个人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思路。

社会学秉承的是从社会到个人、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

数学是经济学有用的分析工具,但经济学不应该受数学的束缚。

微观经济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家庭和企业的决策和市场交易行为。

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

要想拥有更多的财富,前提是要拥有正确的经济思维,并理解经济的本质与规律。

总结:

一、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是如何分工与协作的问题。

二、要想把经济弄清楚,首先要有经济的十大思维:1、个人行为看动机。 2、团体行动看个人。 3、收获要付出代价。 4、选择是以小换大。 5、分工提高效率。 6、交换让大家受益。 7、竟争提高效益。 8、果结比动机重要。 9、制度比人治好。 10、企业家推动经济。

三、市场的逻辑:让市场与价格来调节资源分配到更好地方,让自己与别人都更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