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魏建軍所言“品牌戰”丨長城汽車需深耕工業精神、工業文化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近期致經銷商的信中談到:“長城未來不打價格戰,將轉由品牌戰。長城汽車未來將追求市場銷售的合理數量,並不斷提振品牌價值,由此夯實企業盈利。”長城汽車旗下的哈弗品牌銷量,在我國SUV車型中居首,可謂家喻戶曉。魏建軍在疫情這個產銷空窗期談及“品牌戰”,顯然是將長城汽車的發展放到了全球沃土。

從現象洞悉本質,汽車企業家魏建軍闡述的“品牌戰”,是在核心層面上對學習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指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進行深刻學習。民族汽車工業走出去,在全球市場這個大舞臺上從做大繼而做強,亟需對品牌的工業文化軟實力進行反覆論證,抓住核心優勢傳播到全球消費者;亟需將工業精神融入品牌血脈,只有建設均衡、協調發展的工業文化體系,才會在未來讀到如“中國製造長城汽車瓜分歐洲品牌市場份額”這樣讓盎格魯∙撒克遜人、高盧人、日耳曼人、拉丁人、斯拉夫人、高加索人驚歎的新聞。

解讀魏建軍所言“品牌戰”丨長城汽車需深耕工業精神、工業文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兩位領導同志,均反覆撰文闡述民族工業打造品牌的重大意義。李毅中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出版首期《工業文化》刊物,發表《追求卓越品質,創建優秀品牌,邁向全球產業價值鏈中高端》一文,首先強調了高品質、名品牌應成為“中國製造”的標識這一重大戰略意義。

解讀魏建軍所言“品牌戰”丨長城汽車需深耕工業精神、工業文化


毋庸置疑,中國工業、民族汽車工業的品牌建設必然基於工業文化!時下,全球裝備工業智能製造風向明顯,我國長城汽車生產線裝配的工業機器人或與德國保時捷並無二致。雖然在工業製造硬實力方面,與德、日車企早已不存在溝壑,但反饋到終端車型之間的價值差異則巨大。曾幾何時,長城汽車的產品競爭力主要來自於其較高的性價比,魏建軍提到不搞價格戰而搞品牌戰,顯然是意識到降價搶市場份額已成昨日雲煙。走向良性循環的必由之路,是打造從消費者信賴到消費者信仰的汽車品牌。

解讀魏建軍所言“品牌戰”丨長城汽車需深耕工業精神、工業文化


自主車企樂於向坊間宣傳,自家車型基於先進的工業4.0生產線打造。這個特徵只是對應了工業文化體系中的“工業物質文化”。筆者在1996年就職於我國首家合資車企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也是現在北京奔馳的前身,簡稱BJC。我在BJC發動機分廠工作五年,所操控的是當時全國最先進的,來自克萊斯勒裝備製造體系的德國數控機床。BJC的工業裝備製造體系無疑大大領先於時代,那個時段尚沒有吉利、奇瑞、比亞迪、榮威等品牌,但由BJC打造的切諾基品牌,卻在二十一世紀初無奈走向衰落,讓人唏噓不已。還是這條生產線上的勞動者,我的同事轉到亦莊的北京奔馳後,對兩個品牌之間發展差異感同身受。可見,先進的製造設備只是必要條件之一,與品牌的廣闊發展空間不能畫上等號。

解讀魏建軍所言“品牌戰”丨長城汽車需深耕工業精神、工業文化

奔馳的品牌優勢太過於明顯,歸納起來看:一是德國奔馳在工業文化中的工業精神文化領域,在全球居於絕對領先地位。例如奔馳悠久的歷史、數不清的工業遺產、奔馳在世界博覽會上的異彩、奔馳優質的廣告宣傳和品牌營銷活動,均是佔據消費者心目中C位的亮點;二是奔馳的工業制度文化完善,在規章制度方面做到嚴謹規範,這個信賴感從發達國家消費者傳導到富裕起來的中國消費者。可以說,工業物質文化、工業精神文化和工業制度文化幾方面協力,造就了世界第一汽車品牌——德國梅賽德斯∙奔馳汽車。

解讀魏建軍所言“品牌戰”丨長城汽車需深耕工業精神、工業文化


魏建軍領導的長城汽車及系列品牌想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成為弄潮兒,僅僅依靠工業物質文化這個必要條件,並不足以支撐創立“世界名牌汽車”的宏偉藍圖。我們認為,長城汽車切實需要動用一切有益的方式方法,首先大力進行工業文化中的工業精神建設。只有當企業全員意識到,將以“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誠信精神”“創新精神”“勞模精神”等工業精神,貫徹到從工業製造到工業品牌傳播的全鏈條,而不僅僅作為其崗位職責之時,才能憑藉多年努力,勾勒出一幅被全球用戶認同,充盈長城汽車精神的畫像,也是為品牌化構建邁出的堅實腳步。

解讀魏建軍所言“品牌戰”丨長城汽車需深耕工業精神、工業文化


工業文化、工業精神是上層建築,對創建優秀品牌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從民族汽車工業領軍人物魏建軍的“品牌戰”觀點,亦可以讀到民族汽車品牌的覺醒。只有打造出優質品牌、解決大而不強的問題,才能獲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發展方向,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