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為王,面對連續熔斷的未知恐懼,我們手裡的錢應該做什麼?

本欄目由三味工作室承製出品

本期導讀

【上一期】介紹了美股“熔斷”的基本邏輯。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沖擊,美股頻頻熔斷,大家都在擔憂的“流動性危機”是什麼?我們如何保護自己的錢包呢?

現金為王,面對連續熔斷的未知恐懼,我們手裡的錢應該做什麼?

/欄目主理人/ 邵聖懿


— 配合本期節目閱讀文章 —

01 特斯拉股價暴跌原因

進入今天的正題之前我們先回答上期留的小疑問,那個思維實驗——為什麼近期美股大跌的情況底下,特斯拉是跌得最狠的股票之一?從900多,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跌到了300多,不少知粉兒參與了我們的探討,其中有一些水平是非常高的,整個邏輯是很清晰,嚴絲合縫解答了這個問題。


現金為王,面對連續熔斷的未知恐懼,我們手裡的錢應該做什麼?

我簡單來說一說,其實就是和我們上期講的,短期內決定股價波動的最重要的因素叫做“預期”有明顯的關係。特斯拉是幹什麼的?特斯拉做電動車,電動車它直接競爭對手就是傳統的燃油汽車。新能源車既環保又省錢,所以在過去這幾年特斯拉的股票一路向上,因為它代表的是未來的方向。

但是上週因為出現了國際油價的暴跌,你想油價一暴跌,對於傳統的燃油汽車就是利好,因為大家開車加油便宜了。反過來這對於特斯拉這樣的電動車企業來講,自然就是個利空了。在國際油價暴跌的情況底下,等於對特斯拉的利空在不斷的被放大,那麼它的股票就不斷的在下跌。當然疊加上了一種恐慌的市場情緒,所以出現踩踏式的這種拋售。

現金為王,面對連續熔斷的未知恐懼,我們手裡的錢應該做什麼?

因為股票就是這樣,賣的人越多,它價格就跌得越狠;大家都在買,自然價格就水漲船高,歸根到底就是那兩個字——“預期”。這決定了特斯拉股票在近期出現了暴跌,跟國際油價的大跌有直接的關聯。


02 特朗普旅歐禁令,美股第二次熔斷

好,進入今天的話題。上期講了3月9號,美股在本月第一次熔斷是怎麼回事。那麼在“黑色星期一”之後,剛剛過了三天又出現了一個“黑色星期四”,美股的股指又熔斷了。出現了什麼問題?其實咱們可以從“黑色星期四”前後一兩天發生了什麼事兒來找端倪。

在“黑色星期四”前後發生了兩件在我看來非常重要的事:一個是WHO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肺炎已經開始“全球大流行”。這個重磅消息對於市場的信心打擊是非常大的,因為它意味著我們的生活要受到多大的衝擊,全球經濟要受到多大的影響,這都要打上問號了。一切都是未知的,這個未知就會帶來我們內心巨大的恐懼。

現金為王,面對連續熔斷的未知恐懼,我們手裡的錢應該做什麼?

張文宏醫生此前在演講當中舉過一個例子,他說:

流感每年都來,而且感染的人數也不少,嚴重的也會死人。為什麼我們不怕流感,卻很怕新冠肺炎?因為流感我們知道怎麼去治療它,我們有流感疫苗,知道怎麼防控它。但是新冠肺炎太多的未知了——這個病哪裡來的,不知道;怎麼治療是最佳方案,不清楚;疫苗什麼時候能夠開發出來,未知。這一切未知疊加在一起,讓我們很害怕新冠肺炎。

所以你看當全球大流行的趨勢一被確立以後,它對於世界影響的這種不確定性,就大大的增加了。當然那天也有一些確定的事兒,那就是歐洲那邊情況太嚴峻了,可惜確定的是個壞消息。因為那天特朗普出臺了“歐洲旅行禁令”,切斷了美國和歐洲大陸之間的交通往來,其實進一步加劇了大家的恐慌情緒。因此在這種雙重的壞消息的疊加之下,在3月12號週四出現了“黑色星期四”,美股在本月第二次觸發了熔斷。

03 流動性危機是什麼?

實際上比起股指的大跌,在市場上更讓大家恐懼的是這個叫“流動性危機”的東西。這個詞我猜近期大家可能都聽過,因為它在媒體報道當中出現的頻率非常的高。

什麼是“流動性危機”?就得先說“流動性”。“流動性”呢,大致就是指你的商品和資產,在市場上能夠被順利賣出的這種可能性。也就是通過買和賣,讓貨幣在市場當中能夠順暢的轉動起來的能力。我知道這聽起來非常拗口,咱們“說人話”。我打個比方,你可以把我們的社會經濟整個系統理解成是一個人體,“流動性”對於這樣的一個“人體”來說,就是流淌在各個部分的血液。我們身體當然需要血液不斷的流動來輸送氧氣,保持身體正常的運轉。“流動性”就是保持整個社會經濟“身體”運轉的這樣的血液。

現金為王,面對連續熔斷的未知恐懼,我們手裡的錢應該做什麼?

我們每個人身體裡邊的血液需要一個合理的量,它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流動性對於整個社會經濟系統來說也是一樣的,它需要處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流動性過剩就有可能引起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流動性太低,某種意義上就像咱們身體裡邊流動的血液不充分了,自然身體就要出問題,社會經濟系統也就沒法順暢的運轉。

近期為什麼市場上會出現流動性下降甚至是危機?就是因為在恐慌情緒的影響之下,大家怕手裡的資產進一步的貶值,那就不顧一切的在賣出資產,換回現金。而且現金拿在手裡,不再進入市場。油價跌得很低,已經跌到20多美金一桶了,我手裡有原油的就不停的,哪怕是虧本也要把原油賣掉,我換回美金拿在手裡。手裡有股票的也是,哪怕我這個股票是虧本的,我也要賣出去,換成現金,避免股票價格進一步的下跌。

現金為王,面對連續熔斷的未知恐懼,我們手裡的錢應該做什麼?

在一個健康的、理性的市場當中,伴隨著資產價格的下跌,買盤一定是越來越多,有越來越多人會買入資產。你就拿股票來說,當股價不斷下跌的過程中,一定有越來越多的人買進來,因為它投資價值顯示出來了。結合我們上期講的內容,長期來看,它的價格是由內在價值決定的。當有些股票它這個價格已經跌破自己真正的價值的時候,越來越多人就會買入它,因為未來賺錢的可能性在變大。

但是在非理性的恐慌狀態的市場當中,大家賣出股票之後就不再買了,因為誰也不知道這個市場會跌到什麼程度,內心這種恐懼牢牢的鎖住了自己投資的慾望。在這種情況底下,市場沒有人去買,這個貨幣就被鎖死了,流動性自然也就沒有了。

現金為王,面對連續熔斷的未知恐懼,我們手裡的錢應該做什麼?

還是借用我們剛才打的比方,流動性就像人體當中的血液,正常來講,我們的身體裡邊血液是不斷循環的,動脈血進入到每個臟器當中,靜脈血出來回到心臟,週而復始。現在情況就是動脈血進去之後,臟器說,“不行,我得截留一部分。我流出來的血液比我流進來的血液少。”好,經過幾個“臟器”這麼一截流之後,你身體裡邊還在流動的血液就不夠了,人體就出問題了。這實際上就是流動性減少甚至枯竭的狀況。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市場上大家這種悲觀的情緒、恐慌的預期,造成很多人賣出,但是很少人買入,那麼流動性自然就不夠了。


04 美聯儲放大招,美股第三次熔斷

當然市場真正運轉起來,這中間的因素要比我們打的比方複雜得多得多,參與方也要更多,我們只是儘可能用最簡單的模型把這大致的邏輯給講清楚。當市場流動性不足的時候,自然就要儘可能給它增加一些流動性,這是各國央行——中央銀行乾的事。主要就是幾種方式,降息、降準、直接投放流動性,基本上就這幾種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而恰巧這次危機期間,我們看這幾種工具都被用到了。

簡單解釋一下,降息就是降低存款和貸款的利率。存款利率降低,那麼你存在銀行的錢,拿到的利息就變少了,客觀上刺激那些存錢在銀行的儲戶把錢拿出來去消費或者去投資,因為銀行儲蓄對你的吸引力在下降。如果貸款利率下降,就是刺激企業或者個人多從銀行去貸款,因為你所付出的資金成本變低了。這樣讓更多的銀行貸款進入到整個經濟運行的系統當中去,總體來說降息就是刺激銀行手裡的錢流入到市場去,讓它流動起來。

現金為王,面對連續熔斷的未知恐懼,我們手裡的錢應該做什麼?

第二種工具叫做降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就是指商業銀行,它吸收了儲戶的儲蓄之後,有一定比例的錢是不可以放貸放出去的,它要存在賬面上做一個保證金。你比方說如果是20%的準備金率,就是銀行吸收儲戶100萬的存款的話,他只有80萬能夠放到市場上去做貸款。

實際上就像是一個調節閥一樣,你可以調節銀行放到市場上去的貨幣的數量。所以一旦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那麼這個銀行就可以有更多的錢用於投入到市場的運轉當中去,這個實際上就增加了市場的貨幣供應量。像我們中國的央行,在3月中旬的時候就做了一次降準,0.5到一個百分點,這給市場投入了5500億人民幣的流動性。

現金為王,面對連續熔斷的未知恐懼,我們手裡的錢應該做什麼?

第三種工具,最簡單粗暴的就是直接給市場輸入流動性,相當於給人體來輸血了,直接就是放水。比如說美聯儲推的量化寬鬆,這就直接給市場來注入資金,7000億美金的量化寬鬆,直接在市場上購買美國的國債,包括其他的一些票據。這個直接讓錢進入到市場,而且購買資產運轉起來。這是三種比較主要的工具,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小的,像商票這樣的工具,這個太複雜,咱們就不講了。

為什麼要簡單介紹這三種基本的貨幣政策工具?是因為美股本月的第三次熔斷,恰好是在那一天美聯儲放出大招,把這三種工具同時在一天用出來了,打出一套“組合拳”。按常理來講你肯定是手段同時上得越多,效果越好。但是美股完全沒領情,那天直接就熔斷了。為什麼呢?藥劑下的太猛了。

現金為王,面對連續熔斷的未知恐懼,我們手裡的錢應該做什麼?

我看網上有個段子可以分享給大家,說這好比是男女朋友鬧彆扭吵架,女孩哭哭啼啼情緒不好,按理來說男孩哄哄就好了。沒想到男孩撲通一下直接跪下了,女孩一想完了,你這是幹了多對不起我的事,咱倆這關係就結束了,這下徹底哄不好了。所以反而助推了這種恐慌情緒。例子不一定是百分百貼切,但是挺形象的,一下子就說明白了。因為藥下得太猛,大家反而對市場的前景沒有信心了,就導致了美股本月的第三次的熔斷。

相對來說,中國目前在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上是比較謹慎的,我們的央行在1月和3月兩次降準,還沒有動用降息這樣的工具。

現金為王,面對連續熔斷的未知恐懼,我們手裡的錢應該做什麼?

另外我們更重要的是推出了“新基建”的政策,其實也明確了未來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方向。這就是什麼呢?你給市場上光投錢,它不會成為流動性,錢如果趴在那不動它不是流動性,錢要轉起來才是流動性。所以我們不僅要給市場投錢,還要讓這個錢知道去哪,這個“新基建”就是中國市場上這個錢,應該要往這七個大的領域去,這就是真正的給市場提供流動性。所以這是目前我們在面對這樣的一次經濟衝擊的時候,比較理智的一種應對方案。


05 跌出來的機會,該不該抄底?

好,介紹完了基本的原理也介紹了目前大致的一個情況之後,要說說我們個人了——面對這樣前所未有的一次經濟衝擊,個人應該怎麼辦?因為很多朋友在後臺私信問“個人投資上有什麼建議?”我們不能做準確的投資建議,但是大的方向上可以分享一點我的想法。核心邏輯就是在目前特殊的局面底下“現金為王”,把最安全的現金資產留在自己的手裡。因為目前看起來沒有一種資產是絕對安全的,連黃金這樣的傳統的避險資產都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所以留現金這個非常關鍵。

現金為王,面對連續熔斷的未知恐懼,我們手裡的錢應該做什麼?

另外很多朋友肯定面對跌出來的千載難逢的機會,希望去抄底,買股票的人都有這樣的心理。但是在目前歐美疫情還沒有見頂的情況底下,不要輕易去抄底,因為市場的流動性的緊張還沒有緩解,你扔進去的錢馬上會被蒸發掉,這飛蛾撲火。

就像張文宏之前曾經說過:“等歐美疫情見頂的時候,考慮分批的買一點股票。”這是比較明智的。具體更多的,那就是一些個人財務規劃的常規邏輯了。比如說要風險分散,不同的年齡段要買不同的風險偏好的產品等等,這些今天就不展開來講了。


現金為王,面對連續熔斷的未知恐懼,我們手裡的錢應該做什麼?


好,這兩期從美股熔斷,生髮開來的關於疫情期間經濟學小知識內容就分享完了,其實是通過這樣的一個千載難逢“活久見”的局面,見證歷史的時刻,分享一點點基本的小知識和我的一點淺薄的理解。這當中可能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也歡迎咱們的知粉兒裡頭那些藏龍臥虎、財經方面有專長的朋友勇於指正,咱們多交流,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