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秦皇岛这位农民了不起


他出身贫寒,却不忘根本;他财富有限,却醉心公益,他是卢龙的"沈汝波",他从商多年,无论身在何处,始终心系家乡,他将责任担当作为人生理念,将幸福安康带给家乡父老。

他就是卢龙石门镇东阚各庄村不忘初心的杨义宝。

杨义宝说,他的这种性格从小就是这样,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姥姥家是个“红色家庭”,很多家人都是红军烈士,自己很小就受红色教育。


在七八岁时,村里放映电影,要走5公里翻过山去看。杨义宝的大爷带了一盒饭,让自己和旁边2个小朋友一起分着吃。那时的杨义宝家里也不富裕,能吃到一口热乎的饭菜别提多幸福了。但是,他看到旁边比自己小的孩子,坚定地说:“你们吃吧!” 就这样,杨义宝一边看着小朋友狼吞虎咽的吃,一边饿着肚子默默地哭......


人物|秦皇岛这位农民了不起


杨义宝初中毕业后到秦皇岛市一家建筑工地打工,搬砖、和泥、推车、砌墙,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后来,他办过塑料包装袋厂,经销过建材,搞过园林绿化,几年下来手中的资金也越来越雄厚。


十几年打拼、创业的辛酸曲折让农民出身的杨义宝对财富的积累倍感珍惜,因为他心中装着一个梦——那就是回报家乡。积累了一定财富之后,杨义宝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


人物|秦皇岛这位农民了不起


杨义宝说:“我是从大山里走出去,土生土长的山里人,我就是这个村儿的,总想着为老少爷们儿干点啥,现在新名词儿叫走共同富裕之路,咱圆不了中国梦,咱圆个家乡梦,能带着咱们家乡父老走一条共同富裕之路,这就是我小时候的梦想。”


人物|秦皇岛这位农民了不起


2002年的东阚各庄村,村容村貌很差,街道狭窄不说,还常常垃圾遍地、污水四溢。杨义宝感觉很难受,他雇来3台装载机、1台挖掘机、6辆卡车,用了1个多月时间,将村内的500多吨垃圾全部清运。紧接着,他出资600万元,硬化街道7200延长米,建厕所4座,安装路灯80多盏,绘制文化长廊200米。


人物|秦皇岛这位农民了不起

(以前的臭水沟布满垃圾,改造后成了大广场)


人物|秦皇岛这位农民了不起


此外,他还出资在村南和村东分别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新建了村卫生室。其间,为保工期和质量,他奔波在施工现场,每天休息不到4小时。


人物|秦皇岛这位农民了不起

(曾经的土山头改造后成了村里一景)


杨义宝说东阚各庄村三面环山,属于丘陵地带,每到汛期,凶悍的洪水从山上奔流而下,冲得道路泥泞不堪,连自行车都没法骑,洪水经常进院淹屋。


为帮他们解决这一问题,杨义宝专门聘请水利技术人员勘探设计,垒砌了4米宽、4米高、1700米左右长的防洪大堤。同时,配套修建了8座高标准的便民桥,彻底解决了汛期村民的出行难题。


早在倡导“美丽乡村”建设前,杨义宝已经有了这个意识,可以说东阚各庄村是美丽乡村的雏形。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因家境贫寒未能读大学的杨义宝,将自己的遗憾转化成厚重的捐资助教情结。2008年,他投资12万元,为阚各庄小学添置了桌椅、书橱和打印机等。2010年4月,他又投资2.5万元,为学校添置了乒乓球台、玻璃钢篮板、运动服和运动鞋等。


人物|秦皇岛这位农民了不起


2012年,杨义宝又出资组织阚各庄小学部分师生到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安排骨干教师赴外地培训学习;在学校设立奖学金,鼓励教学成绩和学习成绩突出的师生。“杨大大来了……”每当杨义宝走进校园,孩子们就会雀跃着聚拢在他身边。


杨义宝说,这些年他在奋力改变着家乡的面貌。现在已承包了荒山16000多亩,经济林、绿化林达到了80%的面积。杨义宝甚至和工人一起在悬崖上种树,男人们拴着保险绳挖坑,妇女拽着,下面的河上有安全船护着,并设有保护网。


人物|秦皇岛这位农民了不起


他说,家乡的父老乡亲就是他最敬重的人,他打心里愿意为他们、为自己的家乡多做些事情。而上述这些却只是他回报家乡的冰山一角。


他还建设了“幸福堂”,建设了石门镇退役军人创业基地,为老百姓调解矛盾,为贫困乡亲盖新房,帮工人要拖欠工资、首创秦皇岛人大代表群众意见箱......


关于“杨义宝”回馈家乡的更多内容,明天“爱秦皇岛”会继续给您讲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