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周中耀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戴复古一生潦倒,浪迹江湖,足迹所至,常有吟咏。他远离官场 ,有相对自由的心灵和超脱的情怀,用不着蝇营狗苟,所以内心有更大空间容纳祖国的奇山异水,又时刻不忘抗金复国大业。

登临之际,他的爱国豪情油然而生。这首登临岳阳楼之作即是如此。戴复古浪迹南北 ,兼有豪迈胸怀,与吕洞宾诗中所表现的气质有相似之处。

这里借用来抒发自己壮游洞庭的情怀,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飘泊江湖的词人形象,与那些浅斟低唱的形象大不相同。

戴复古生活在南宋后期,其时收复北方领土已经无望,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风雨飘摇之中。所以词人面对“自古如今”岿然不动的“一点”君山,难免要想起备受践踏的“偌大”中国。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这首词借咏梅而抒怀旧之情。天气渐冷,枫林凋翠,寒雁声悲。而茅店外,竹篱边,出现了梅花的倩影。上片写“初见横枝”的情景。下片所咏,似花似人,亦花亦人,朦胧得妙。

“无肠可断”句,命意颖秀,言久已肠断,今则无可复断矣。续以“立马多时”,更见踟蹰怅惘,难以言宣。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作者着意写景,以景抒情。上片写春景,梨花带雨,柳袅烟斜,表现了风和香软的江南春色。下片写行人,轻舟一叶,浪迹天涯,待到酒醒处,惟见残阳乱鸦。

而那墙头红粉,秋千深院,究是谁家?全词清丽和婉,含蓄蕴藉。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这首词是首咏物的作品,作者张林是南宋末年人。词中吟咏的油灯结花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古来题咏灯花的作品也层出不穷,但张林的这首词却能不落俗套,新颖别致,读来饶有情味。

上片可说是用实笔摹绘灯花由初绽到盛开的过程,下片则是以虚笔来称赞灯花之美,简直可称巧夺天工。

这首词运用博喻手法,写得奇巧生动,俏皮有趣。虽无深情远意,但较之其他咏物词讲穷比兴寄托、笔致幽深、多愁善感的格调来,可算是别具一格,清新隽秀。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这是一首追怀往事的词作。作者与情人别后,于往昔难以忘怀。感物伤怀,相思无限,此种情境,入得词来,清澈凄婉,令人怅然不已,如亲历此情境。

词的上片 ,倒叙手法,描述了当时相见的情景。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周中耀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周中耀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这首咏画词,梅花与人融为一体。既写梅花的精神,也表现了诗人的情操。意境幽美,用语工妙,含蓄蕴藉,构思新颖,耐人寻味。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周中耀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

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写聚,作者从两人的交往中选取了两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加以叙写。

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

下片写别后之思。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 ”,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

“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南宋末叶,经三代二帝开创、汉唐帝国不断开辟的广袤国土终于第一次沦为了异族的牧场。

刘辰翁亲历了这一国家的最后灭亡,亡国之恸该是何等深重!词题为春感,实是借题发挥,以抒发邦宗沦覆,物事皆非的感受。

词以一对句起,上句写战马披着铁甲,蒙着毛毡,怪模怪样,一种异域情调,让人感到沉重而别扭。下句果然就接以「银花洒泪」,银花指花灯,以蜡烛照明,烛油下滴犹如落泪。

正是移情于物的写法。一写故都景色不知何模样,一写诗人隐居山中空掷岁月,一写名存实亡,漂流海上的南宋皇帝及陆秀夫等忠臣该是何种心情。全词到此收尾,言虽尽了,却留下了意无穷。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伤春是诗词中常见主题,感伤的不仅仅是春天的逝去,感伤的是像春天一样美丽的一切事物,如青春、爱情、人生中的欢乐时刻 。

伤春多在寒食清明时节,此时正是春的极盛时分,但极盛之后便是衰落,诗人敏感的心早已预知到这一点,所以不由伤感起来。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

《柳梢青》二十首。柳袅烟斜雨后寒,一望清溪两堤翠。

周中耀

《柳梢青》,词牌名,又名"陇头月" "玉水明沙" "早春怨" “云淡秋空" "雨洗元宵"等。此调两体,或押平韵,或押仄韵,字句悉同。

北宋新声,因词有"柳袅烟斜"以为调名。此词为仲殊作,收入《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九。

格式:

1.正体,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以秦观《柳梢青·吴中》为代表。

2.变体一,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六句,两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以刘镇《柳梢青·乾鹊收声》为代表。

3.变体二,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以贺铸《柳梢青·子规啼血》为代表。

4.变体三,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六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以蔡伸《柳梢青·连壁寻春》为代表。

5.变体四,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以赵彦端《柳梢青·生日》为代表。

6.变体五,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以张雨《柳梢青·题杨补之墨梅》为代表。

7.变体六,双调,五十字。前段六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以吴瓘《柳梢青·墙角孤根》为代表。

8.变体七,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三仄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以《古今词话》无名氏《柳梢青·依稀晓星明灭》为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