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大事年表

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建文四年(1402)朱棣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號永樂。

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大事年表

建文元年(1399年)

湘王朱柏自殺,廢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為庶人;朱棣以“清君側”“除奸臣”為名,發動奉天靖難,朱允文以耿炳文為大將軍率三十萬明軍伐燕;朱棣在真定大破耿炳文。

同年,朱允文尊母妃呂氏為皇太后;冊立妃馬氏為皇后;皇長子文奎為皇太子;並封皇弟朱允煙為吳王、朱允熞為衡王、朱允熙為徐王。

建文二年(1400年)

白溝河之戰,燕軍大勝,李景隆退守德州;不久,燕軍南下德州,繳獲糧草無數;李景隆兵敗濟南,繼而南逃;燕軍圍困濟南三個月不下退回北平;朱棣大將張玉戰死東昌。同年《三國志》作者羅貫中去世。

建文三年(1401年)

夾河之戰,朱棣大將譚淵戰死,明軍盛庸戰敗退回德州;藁城之戰,平安、吳傑戰敗,退回真定;朱允文罷黜齊泰、黃子澄,令朱棣退兵歸藩,被拒絕。朱棣攻佔大名,糧道被明軍切斷,遂派使者武勝入朝,希望能緩解糧餉壓力,結果武勝被殺,朱棣一氣之下焚燬明軍德州糧餉軍械。同年,平安圍攻北平失敗,再次退回真定,朱棣在易州水西摘大敗房昭。

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大事年表

建文四年(1402年)

燕軍在靈璧大敗明軍平安;朱允文情急之下令各地藩王進京勤王,並召還齊泰、黃子澄;朱允文意欲割地求和,被朱棣拒絕;燕軍渡江而下,兵臨京師金川門;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開門獻城,皇宮大火,朱允文不知所終。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八十餘人被朱棣列入奸臣榜,大批建文舊臣被殺;楊榮、楊溥、楊士奇等二十餘人歸附。燕王朱棣即位;恢復洪武舊制,仍以洪武紀年,明年改為永樂元年。

同年,朱棣大封靖難功臣:封丘福為淇國公朱能為成國公,侯伯數十人;朱棣設立內閣:命侍讀胡廣、修撰楊榮、編修楊士奇、檢討金幼孜、胡儼同直文淵閣,與解縉、黃淮等七人,並朝夕侍左右;冊立王妃徐氏為皇后;移民北平;元順帝后裔坤帖木兒被部酋長鬼力赤殺害,鬼力赤放棄大元皇帝稱號,改國號韃靼,自稱可汗。

永樂元年(1403年)

恢復周王、代王、齊王、岷王爵位,各歸藩國;改北平府為順天府,改北平為北京;制定軍功世襲制度;在東北設立建州衛;冊封胡查為安南國王。同年,寧王朱權改封南昌;制定牧馬法;遣使與韃靼鬼力赤通好;派侯顯出使烏斯藏;改北平行都司為大寧行都司,並遷往保定,自此明朝北邊防禦減弱;恢復海運糧餉至北平遼東;疏通吳淞江;禁止交易中使用金銀;令宦官出鎮並監督京師各營,埋下了宦官專權的禍端。

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大事年表

永樂二年(1404年)

封道衍和尚為太子少師,復姚姓,賜名廣孝;冊立世子朱高熾為皇太子,冊封朱高煦為漢王、朱高燧為趙王;嚴禁百姓私自出海貿易;在黑龍江設立奴兒干衛,在敦煌設置沙洲衛;設立天津衛。同年,《文華寶鑑》書成;嚴禁民間小秤交易;開始任命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冊封琉球應祖為山南王、封安克帖木兒忠順王;制定衛所屯軍比例;遷徙山西百姓到北京;朝鮮、日本遣使朝貢。

永樂三年(1405年)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安克帖木兒被韃靼可汗鬼力赤毒殺,朱棣改封安克帖木兒之子脫脫為忠順王;嚴禁收藏方孝儒詩文;派宦官山壽率兵出巡邊塞,開啟宦官典兵先例。同年,免除戶口食鹽納鈔法;沐晟率軍征討泰國北部八百諸寨,又稱八百大甸;在福建、廣東、浙江三市舶司設立驛館接待外藩使者。

永樂四年(1406年)

設立雲南宣撫使司;載陝西、甘肅設立苑馬寺;琉球遣子第入國學;西藏哈立麻入覲被封為大寶法王。同年,朱棣下詔以明年五月建設北京宮殿,宋禮等採木燒磚,泰寧侯陳珪董統籌負責。

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大事年表

永樂五年(1407年)

徐皇后駕崩,時年46歲,上諡號仁孝;明軍平定安南,設立交趾都布按三司;鄭和第二次下西洋。同年,《永樂大典》撰修完成;嚴禁削髮為僧;廣州潯州、柳州土司起義,同年被剿滅。

永樂六年(1408年)

交趾簡定起兵,年號中興,明軍沐晟戰敗;吐魯番僧人清來率弟子朝貢;雲南舉行鄉試;嚴禁軍官貿易;韃靼可汗鬼力赤被殺,本雅失裡繼位;日本郭擒獲海盜並朝貢;江西廣信府發生瘟疫;在北京設立會同館,用以接待北方少數民族官員及外國使臣。

永樂七年(1409年)

朱棣北巡北京,並制定出巡禮儀,皇太子朱高熾監國;朱棣大封后宮;在北京昌平選擇陵地,封為天壽山;令英國公張輔再徵簡定,簡定戰敗被擒;設立奴兒干都司;冊封蒙古瓦刺諸王;丘福征討韃靼本雅失裡,貪功冒進全軍覆沒。同年,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朱棣令元宵節百官放假十日,上朝不奏事;設立城門郎;安遠侯柳升大敗倭寇;江西人李法良在湖南湘潭發動彌勒教起義,不久被殲滅。

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大事年表

永樂八年(1410年)

朱棣第一次北征韃靼,命皇長孫朱瞻基留守北京,明軍大勝;回回阿剌馬牙反叛,被赤金蒙古擒獲;英國公張輔平定交趾陳季擴。同年,雲南招商中納,開採鹽礦,禁止列侯都督中鹽牟利;黃河大水,開封發生水患;疏通會統河、黃河故道;《務本之訓》完成。

永樂九年(1411年)

冊立朱瞻基為皇太孫;第二次重修《太祖實錄》;封哈密兔力帖木兒為忠義王;張輔、沐晟合兵征討交趾,陳廣擴被擒;浙江發生海水倒灌,河南、陝西發生瘟疫。

永樂十年(1412年)

在黑龍江口對岸庫頁島,設立囊哈兒衛;在會寧(朝鮮境內)設立建州左衛;削去遼王朱植三護衛;瓦剌部馬哈木殺本雅失裡,立答裡巴為可汗。同年;宋禮奉旨查勘衛河;禁止宦官干預有司政事;楊榮奉旨經略甘肅;雲南按察使周新北朱棣冤殺;大理寺右丞耿通直言納諫,被朱棣離間父子罪殺死。

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大事年表

永樂十一年(1413年)

漢王朱高煦護從仁孝皇后梓宮安葬長陵;朱棣第二次北巡北京,令皇太孫朱瞻基隨從,黃太子監國;朱棣詔許韃靼阿魯臺入貢,瓦刺馬哈木懷恨在心,舉兵犯邊;鄭和第四次下西洋。同年,明朝在奴兒干都司所在地特林(今屬俄羅斯)修建一座供奉觀音的永寧寺,並立碑紀念;倭寇進犯浙江昌國衛,被明軍周榮擊敗;設立貴州布政使司;北京以丁養馬;制定死罪納贖條列;浙江發生嚴重瘟疫;韃靼阿魯臺被封為和寧王,歸附明朝。

永樂十二年(1414年)

朱棣第二次北伐,大敗瓦剌,馬哈木逃跑;朱棣派遣官員巡視邊關屯堡;詔修《四書五經大全》《性理大全》、修山東曲阜孔子廟;百姓食鹽由收米改折收鈔幣;在北京設立隆慶州及永寧縣;進封平陽王朱濟熿為晉王。同年,西藏黃教(新迦當教)創始人宗喀巴派遣其弟子釋迦也失進京朝見,朱棣封釋迦也失為“西天佛子大國師”。

永樂十三年(1415年)

解縉被錦衣衛指揮使紀綱灌醉,埋入雪中凍死;停止海運,開鑿清江浦;制定支運法;瓦剌順寧王馬哈木、賢義王太平、安樂王把禿博囉派使謝罪;南京午門外燈山發生火災。同年,朱棣令監察御史分行天下;設立北京馬神廟,設府軍前衛親軍指揮使司隨侍皇太孫,山西廣靈劉子進起義。

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大事年表

永樂十四年(1416年)

朱棣拒絕封禪泰山;漢王朱高煦屢行不法,朱棣將其囚禁,廢為庶人,經太子朱高熾說情改削去兩護衛;複議建北京宮殿,定議遷都北京。同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歷代名臣奏疏》《瀛涯勝覽》編撰完成;武當金殿建成;錦衣衛指揮使紀綱等人伏誅;設立遼東馬忽山衛。

永樂十五年(1417年)

漢王朱高煦改封山東樂安州,朱棣令其從速就藩,不得久居京師;谷王朱橞以謀反罪,被廢為庶人;命泰寧侯陳珪仍舊督辦北京營建事務,命安遠侯柳升、成山侯王通輔佐。 同年,北京西宮建成,朱棣第三次北巡至北京;冊封胡氏為皇太孫妃;禁止向外國販運兵器;太監馬騏到交趾採辦,大索境內珍寶,激起民變;《神僧傳》編撰完成;禁止僧尼私建寺院;太監漲謙出使西洋歸國途中大敗倭寇;蘇祿國三王入朝朝貢,南歸途中東王病逝德州;李淵奉旨出使日本。

永樂十六年(1418年)

太子少師姚廣孝去世,時年84歲贈榮國公,諡恭靖,為明朝文臣賜諡號之始;交趾黎利起義,自稱平定王,不久被擊敗;倭寇攻陷浙江松門衛;瓦刺脫歡承襲父親馬哈木順寧王爵;《太祖實錄》重修完成;下詔撰修天下郡縣誌;密查皇太子朱高熾德行;規定各州府僧道數額。同年,文淵閣大學士胡廣去世,時年49歲。

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大事年表

永樂十七年(1419年)

福建建寧、邵武、延平三府出現大瘟疫;規定外地死刑犯人悉數交由京師查驗定罪;遼東總兵劉江大破倭寇於金州,封廣寧伯;《為善陰騭》編成;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去世,時年62歲;陳珪去世,時年84歲,贈靖國公;翰林學士楊榮疏陳積弊。

永樂十八年(1420年)

進封翰林學士楊榮、金幼孜為文淵閣大學士;在北京設置東廠,監察官民,蒐集情報;因北京宮殿將成,朱棣宣佈定都北京,遣行在戶部尚書夏原吉敕召皇太子、皇太孫於年底至北京;並取南京諸司印給北京各衙門,令鑄南京諸司印加“南京”二字。 同年,《孝順事實》編撰完成;山東白蓮教唐賽兒起義失敗,唐賽兒下落不明;太監候顯第五次出使西域;皇太子朱高熾體恤百姓,令朱棣十分滿意。

永樂十九年(1421年)

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朱棣第三次北伐親征瓦刺和寧王阿魯臺;北京皇宮奉天、華蓋、謹身三殿發生火災;朱棣敕吏部尚書兼詹事府詹事蹇義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撫軍民,詢察百姓疾苦。同年,古麻剌朗(菲律賓棉老島)國王朝貢歸國途中病故福建;交趾實行分軍屯田;老撾迫於明朝壓力驅逐避難於境內的黎利;戶部尚書夏原吉、禮部尚書呂震、兵部尚書方賓、刑部尚書吳中等人因諫阻朱棣北伐,被下獄籍沒。

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大事年表

永樂二十年(1422年)

朱棣力排眾諫,決意第四次北伐,親征塞北阿魯臺,命皇太子朱高熾監國,大勝;同年,乾清宮發生火災;朱棣率軍大敗歸附瓦刺的兀良哈三衛。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

常山護衛指揮孟遇等人慾毒殺朱棣,廢太子,擁立趙王朱高燧。事發伏誅,朱高熾求情,朱高燧得免死;朱棣第四次北伐,親征阿魯臺,無功而返;冊封朱濟熺之子朱美圭為平陽王;柳州百姓起義被剿滅;西洋十六國使臣、商人抵達南京;蒙古王子也先土幹歸附,賜名金忠,冊封忠勇王。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

朱棣第五次北伐,親征蒙古,班師途中駕崩於榆木川,時年65歲;皇太子朱高熾即位,以明年為洪熙元年;朱高熾進封楊榮為太常寺卿、金幼孜為戶部侍郎兼大學士、楊士奇為禮部左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黃淮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上永樂帝諡號為“太宗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徐皇后諡號“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

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大事年表

同年,冊立太子妃張氏為皇后,大封后宮;冊立皇太孫朱瞻基為皇太子、胡氏為太子妃,大封皇室諸王及世子;赦免解縉家屬;取消金銀交易之禁;釋放建文舊臣為奴者;福建周叔光、王均亮起義,不久被招安;復置三公三孤官,由公、侯、伯、尚書兼任。

朱棣在位時期,勵精圖治,延續洪武政策。繼續實行削藩政策,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官制機構。明朝在朱棣治理下,國家經濟與社會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領土進一步拓展和穩固,國力達到鼎盛,百姓安居樂業,史稱“永樂盛世”,朱棣也因此被稱為“永樂大帝”。但朱棣五徵蒙古、派鄭和七下西洋、遷都北京等等舉措,耗費了大量國力,重用太監,為之後宦官專權埋下了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