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名?為己?徽商到底為何變身"教育使者"重金辦學?目的是什麼?

徽商萌發於東晉,成長於宋唐,興盛於明清,至清道光年間逐漸衰落。徽商是中國古代十大商幫之一,因其飽讀詩書,亦儒亦商,又被稱為

“儒商”徽商,即徽州商人,俗稱“徽幫”。又稱 “新安商人”,因徽州府古時又稱新安郡,且境內有新安江流過。

徽商位列中國明清商幫之首,鼎盛時期全國總資產的4/7都是徽佔有的,辛勤力耕,為自己贏得了“徽駱駝”的美稱。徽人經商,源遠流長,徽商活動遍及海內,東抵淮南,西達滇、黔、關、隴,北至幽燕、遼東,南到閩、粵。此外,徽商的足跡還遠至日本、東南亞各國以及葡萄牙等地。

為名?為己?徽商到底為何變身

徽商皆處於貧困山區,種地無以生存。如果不經商,當地人的生存都成問題。這也就決定了徽州人必須與外界進行商品交換,必須走向山外的廣闊空間。徽州雖地處深山環抱中,但離江浙東南發達地區較近,這也促進了徽商的崛起。徽商的商業活動,也反過來使徽州擺脫了貧困的處境。

大量農業人口的向外轉移,減輕了徽州的土地壓力。徽商在外致富以後,反過來又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徽州的各項基礎建設中去,他們在家鄉修宅第、建祠堂、造園林,從而改變了徽州原先落後的面貌。

一、從徽商的發展歷程來看,徽商為何被稱為“儒商”

1、儒家思想啟發徽州人通過經商擺脫困境,刺激了徽商萌芽

徽州人經商早在東晉時期就開始經商。徽州多山多水,耕地面積較少,受儒家思想啟發,徽人以經商以謀求生計。徽州雖然

“人稠缺糧”,但是茶葉、竹木等經濟作物卻異常豐富。這些特產在國內有著廣闊市場。

徽州人將這些物產輸送出去,便可換回徽州人民的糧油鹽等生活物資,這就內在刺激著徽商的萌芽。

2、利用儒家“仁”的思想,儒商在晚唐五代時期發現商機

晚唐五代時期,北方戰亂不斷,人口大規模南遷,而且帶來了先進的思想和生產方式。徽州地處江南,相隔不遠的建業(今南京), 是東晉、齊、梁、陳的建都之地, 大批北方來客寄寓建業,使南京變成人口稠密、經濟富庶之地。

為名?為己?徽商到底為何變身

使其對徽州特有的木材、茶葉等的需求量極大,利用儒家“仁”的思想,徽州人發現了這次商機,徽商初步形成。

3、儒家“以德治商”理念,幫助徽商在南宋時期發展壯大 

南宋王朝曾把“杭州作汴州”,從而帶來了整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江南經濟開始充分活躍。徽州離杭州比較近,且有新安江水路直達。徽州人秉承儒家“以德治商”理念,抓住了這次經濟重心南移的機會,利用與經濟發達地區毗鄰的優勢,發展商業經濟。

4、儒家“誠”“信”思想,使得徽商在明朝中後期走向成熟

明朝中期的成化和弘治年間,社會生活相對穩定,徽商在儒家“誠”“信”教導下,童叟無欺,漸漸嶄露頭角,形成了徽州人集體從商並致富的現象。

尤其是明王朝改革鹽產地,推行開中制,變官鹽為商營,全國主要產鹽區之一的兩淮、兩浙成為鹽業貿易中心,這給擅長經商的徽商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機會,他們逐漸以經營鹽業為中心,在商界中佔據重要地位。

二、徽商對教育的投入

徽商在業賈致富以後,利用巨資大力扶持徽州以及其僑居地的儒學事業,以便讓更多宗族子弟“就儒業”,登仕籍,光耀門楣。他們不僅不惜重金延攬名師,購買書籍教育其子弟,而且花費大量資金興辦書院、義學等,好為子弟服儒提供便利。

為名?為己?徽商到底為何變身

據不完全統計,明清時期徽州的書院有九十多所。這些書院的建立和運行都需要耗費大量錢財,沒有徽商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其發展狀況是難以想象的。

他們對儒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也促進了徽州文化教育的興盛。明清兩朝“天下書院最盛者,無過東林、江右、關中、徽州”。徽州書院絕大多數是徽商投資興辦。

徽商不僅熱衷於在家鄉倡建書院,在僑寓寄籍之地也會不遺餘力地興建書院。乾隆年間,徽商先後捐助了26200兩白銀給安徽最大的書院“紫明書院”。徽商在僑寓之地所創辦了漢口紫陽書院和的杭州崇文書院。此外,徽商還在江浙地區興建義學。

他們在異地他鄉投資住宅,在當地開店設鋪、造亭樓、置典籍、購古玩等,他們廣交名流,廣結文士。徽商在商業經營中積累的大量資產,很多都投資到了文化教育事業中,為徽州地區文化教育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明末清初之際,徽商的資本積累和商業勢力的擴張進入了“黃金時期”,許多徽商在享有經濟地位的時候,不忘扶持家鄉文化事業的發展,傾心扶持家鄉藝人的藝術活動。寄籍他鄉的徽商有著強烈的鄉土桑梓意識,促使徽商關注新安文化,大力資助新安畫家。

為名?為己?徽商到底為何變身

新安畫家特別是新安山水畫家每每以黃山、白嶽、新安江等家山家水景緻為主題的作品,毫無疑問會消解羈旅天涯、魂牽故里的徽商們的思鄉之苦。另外,

“賈而好儒”也使有財力的徽商熱衷於文化事業,樂於投巨資行購藏書畫之事。

三、為何對士身份的認同是徽商興辦教育的原始動機?

1、徽州傳統文化對徽商的影響

徽州人經商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他們發跡之後仍不忘求個雅名,以文人自居。珠算大師程大位兼商人學者於一身,他一生經商,遍遊吳楚,醉心珠算,著《算法統宗》等書,流傳海外,深受日本人推崇。

徽商憑著自己的文化知識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官府搭上了關係,甚至以“布衣交天子”,並以此反過來進一步獲得更大的利潤。徽州人認為,讀書是為了追求功名,經商是為了賺錢。如果讀書得不到功名,就應該經商,賺了錢後,為了後代著想,就應該讓他們讀書,以商養文,以文傳家才是正道。

2、徽商自尊和自卑交織的矛盾心理

實際上,深入分析徽商“賈而好儒”的心理狀態,不難看出徽商的“好儒”背後,是其自尊和自卑交織的矛盾心理。在傳統觀念中,在我國古代,“士農工商”的等級制度十分明顯, “商”是四民之末。他們雖通過經商而成為富有之人,但是,在傳統觀念裡,仍然是“末等公民”。

為名?為己?徽商到底為何變身

因此,他們為了維護自尊,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可以一擲千金,花很多錢捐官、買官。他們與有地位的文人名士交往,又竭力培養子孫走“儒”的道路。這一切似乎讓他們贏得了自尊,而其反面,恰恰是他們的自卑心理。在根深蒂固的傳統面前,他們還是無法淡然。

3、以德治商的儒商經營理念

徽商中很多本身就是理學鴻儒、詩人、畫家、金石篆刻家、書法家等,並且往往是官商一體。從窮山惡水走出來的徽商,為何能在天南地北落地生根、立於不敗之地呢?其核心就在於“以德治商,以信接物”的儒商經營理念。徽商在經營中,也把誠信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商人的智慧中國的傳統商業與儒家思想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徽商的文化修養使他們比其他商人更具經商的智慧,更善於把握商業機遇。他們憑著自己的文化修養,結交文人士大夫,而後者往往又是朝廷的官僚,

於是他們就可以便捷地瞭解朝廷的經濟政策和各種經濟信息,自己的地位也隨之抬高。

儒家義利觀對徽商發展的積極作用,提高了徽商的信譽,使他們在競爭中佔據了有利地位,促進了徽商的崛起和發展。許多徽人“好行其義,不持利權,數年,貨益起”,“不周利業益振”, “臨財廉,取予義”,為時不久便“致數萬金”, “誠篤不欺,利反二倍”。

為名?為己?徽商到底為何變身

這類事例比比皆是。雖然徽商並非是“左儒右賈”的,而是既右儒又右賈的,但是徽州的業賈之人為數眾多,主要是因為徽州“土少人稠”,從而“以賈代耕”,先滿足溫飽問題才能有條件去“服儒”。

因此,徽州普遍的現象就是:或則父兄服賈在先,子弟業儒在後;或則兄弟數人,亦儒亦賈,賈者“以給朝夕”,儒者“專事進取”。

四、結語

徽商極為重視儒學教育,秉承著“富而教不可緩”的原則,他們多視儒學教育為“亢宗”、“大族”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徽商以從賈人數之眾、經營行業之多、資本之雄厚、經營能力之強、活動區域之廣,在商界稱雄數百年。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時,也為儒學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