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到底哪點好?為什麼宋太祖趙匡胤鍾情於遷都洛陽?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取代後周,建立北宋,定都開封。其實,趙匡胤對開封這個都城“很是不滿”,開寶九年四月出巡洛陽時,認為應該遷都洛陽。

“吾將西遷者無他,欲據山河之勝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

那麼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想要遷都洛陽呢?耿哥認為,原因有三:

洛陽到底哪點好?為什麼宋太祖趙匡胤鍾情於遷都洛陽?

黃袍加身

其一:開封的地理位置無險可守

一個王朝選擇都城,大都是以“相形取勝”等風水原則為重要依據。

自古以來“建邦立都,皆憑險阻。山川者,天下之險阻也;城池者,人之險阻也。城池必以山川為固”。

就地形結構而言,開封是遠不及洛陽的。開封位於華北大平原上的黃河沖積扇上,地勢平坦開闊,如果要論發展經濟,開封無疑是一個好地方。首先其交通便利,水路、陸路都四通八達,對於經濟和人口的發展以及各區域交流聯繫都有極大的便利,但在地理位置上屬於“四戰之地”,如果有戰爭發生,屬於八面受敵的境地,而趙匡胤又是位“戰爭皇帝”,自然要站在這個角度考慮。

洛陽到底哪點好?為什麼宋太祖趙匡胤鍾情於遷都洛陽?

開封城

而反觀洛陽,地理位置居於“天下之中”,且有著“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的戰略地位,山川縱橫,西依秦嶺,出函谷是關中秦川;東臨嵩嶽;北靠太行且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有宛葉之饒。在戰略地位上,群山環繞,易守難攻。因此北宋名臣范仲淹也曾上書建議:

“洛陽險固,而汴為四戰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陽。”

洛陽到底哪點好?為什麼宋太祖趙匡胤鍾情於遷都洛陽?

洛陽地理位置

其二:“冗兵”之患後患無窮

趙匡胤自己曾說,遷都洛陽是為了解決“冗兵”之患。“冗兵”之患是什麼?有多嚴重呢?

北宋是唯一一個靠募兵制來解決士兵來源的朝代,而且大量養兵是宋代的國策。大量養兵的策略給北宋的經濟帶來極大的壓力。隨著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完成,大量的軍隊守衛京師,禁軍越來越多。

“樞密院奏:(太祖)開寶之籍總三十七萬八千,而禁軍馬步十九萬三千;(太宗)至道之籍總六十六萬六千,而禁軍馬步三十五萬八千;(真宗)天禧之籍總九十一萬二千,而禁軍馬步四十三萬二千;(仁宗)慶曆之籍總一百二十五萬九千,而禁軍馬步八十二萬六千。(英宗)治平之兵一百十六萬二千,而禁軍馬步六十六萬三千。”

可見,北宋的禁軍的確屬於“冗餘”的境地,而且為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趙匡胤還特別創立了“更戍法”,即軍隊三年一換地方。

洛陽到底哪點好?為什麼宋太祖趙匡胤鍾情於遷都洛陽?

洛陽


大量的養兵,使得北宋的經濟不堪重負,“冗兵”之患越來越嚴重,以至於養兵所用的錢財佔了國家收入的大半。“冗兵”之患不解決,北宋王朝入不敷出。


其三:個人情感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後唐天成二年,生於洛陽夾馬營……”

趙匡胤出生的地方就是洛陽的夾馬營。洛陽是他的故鄉,所以,趙匡胤對洛陽有著很深的情感。雖然多次想遷都洛陽都沒能實現,但他還是沒放棄對洛陽的建設,將洛陽作為“西京”,與開封遙相呼應。

洛陽到底哪點好?為什麼宋太祖趙匡胤鍾情於遷都洛陽?

洛陽雪景

雖然洛陽在趙匡胤心中有千般好,但一方面是開封的平原之利;另一方面是漕運之便利;而且當時洛陽經歷唐、五代的戰亂已變得殘破。宋太祖終究沒能遷都成功,他也沒能徹底改變北宋的格局,也沒能實現“盛世”的抱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