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賞析《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

【作者】寒山 【朝代】唐

杳(yao)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jiu)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xi)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此詩是唐代詩僧【寒山】的作品。此詩主要寫作者居住天台山寒巖時親眼所見山路及其周圍的景緻。首二句描述這條山道的形勢和位置;三、四兩句從聲音上描摹寒山道的靜寂寧遠;五、六兩句從靜態描寫轉向動態描畫,著意表現詩人頂風冒雪的自我形象;最後兩句以抒寫詩人的情懷作結,情中見景。全詩運用景物渲染氣氛、以氣氛烘托心情的表現手法,同時大量使用疊字,使詩篇富於一種特殊的音樂美。

寒山(唐代詩僧)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寓居浙東天台山。唐代著名詩僧。

唐詩賞析《杳杳寒山道》


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後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於天台山寒巖,自號“寒山”。他以樺樹皮作帽,破衣木屐,喜與群童戲,言語無度,人莫能測。常至天台國清寺,與寺僧豐幹、拾得為友,將寺院殘餘飯菜倒進竹筒,揹回寒石山維持生活。

唐詩賞析《杳杳寒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