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遇上楊貴妃全是因為這一天?古老的情人節上巳節您知道嗎?

又是一個庚子年,又是一個多事之秋。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被迫度過了一個超長的春節假期。

而再出門,已是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的春日。

當春雷乍起,萬物復甦的春回大地之時。

我們也終於可以長吁一口氣,大喊一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唐明皇遇上楊貴妃全是因為這一天?古老的情人節上巳節您知道嗎?

春回大地之時,便是我華夏再度騰飛之日。

只是,您是否還記得,正是這春暖花開的時節,大家一起薰香沐浴,相約歡慶的上巳節?

“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

三月初三是軒轅黃帝的生辰,又被稱為“上巳節”、“女兒節”也叫“桃花節”、“祓禊日”。

晴風麗日滿芳洲,柳色春筵祓錦流。 皆言侍蹕橫汾宴,暫似乘槎天漢遊。

唐代詩人徐彥伯的這首《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道出了一片看不夠的春日美景,親友相伴野外遊玩的恬淡閒適。

踏青賞花品茶,春浴祓禊, 布一方茶席,邀三五好友,曲觴流水

即賞花賞景,又開懷宴飲,聽鳥鳴蟲叫,看頑童嬉戲。截一段嫩柳編一頂軟翠冠兒,深嗅一口春日的氣息。

唐明皇遇上楊貴妃全是因為這一天?古老的情人節上巳節您知道嗎?

上巳時節的春日美景。

上巳節的歷史非常久遠,在《周禮·春官·女巫》篇中有這樣子的記載:

“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

而東漢的經學大家鄭玄對此批註:

“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

《後漢書·禮儀上》上也記載: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

根據目前已知的文獻記載,可以得知,早在先秦時期,這個日子已成為大規模的民俗節日,主要活動是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

這祭祀最初只要是紀念軒轅皇帝,後來又在逐漸的延伸中慢慢發展為了祭祀先人以及追思遠遊的親人。

等到了魏晉時期,該節日改為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

眾所周知,魏晉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文人墨客最為放蕩不羈的時期。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三月三上巳節的活動留下了非常詳盡的詩文記載和圖畫記載。

唐明皇遇上楊貴妃全是因為這一天?古老的情人節上巳節您知道嗎?

魏晉畫作中描繪的上巳節情形

當然,也由此產生了不少的趣事。

就拿我們都熟知的著名書法家,有著“書聖”之稱的王羲之來說吧。

都知道王羲之有一副非常出名的書法作品——《蘭亭集序》,在這篇序言之中,開篇王羲之便說明了: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說的其實正是上巳節的聚會的盛況。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的農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舉行風雅集會,遍邀當地的名流高士,有司徒謝安、辭賦家孫綽、矜豪傲物的謝萬、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兒子獻之、凝之、渙之、玄之、徽之等四十一人。

四十一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兩旁,然後由書僮將斟酒的羽觴放入溪中,讓其順流而下,若觴在誰的面前停滯了,誰得賦詩,若吟不出詩,則要罰酒三杯。

這次蘭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詩兩首,十五人成詩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詩各罰酒三杯。後來,大家把詩彙集起來,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酒到酣處的王羲之乘著酒興,揮毫潑墨,於是,便有了這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而在這場宴會之上,王羲之的兒子,同為書法大家的王獻之因為作不出來詩,結果被罰酒,還被清代文人些打油詩嘲笑:卻笑烏衣王大令,蘭亭會上竟無詩。

唐明皇遇上楊貴妃全是因為這一天?古老的情人節上巳節您知道嗎?

蘭亭聚會,成就了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貼”,可也讓他兒子王獻之被人嘲笑了幾千年。

到了隋唐時期,上巳節已經成為了全年的三大節日之一。

除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以及大家在河邊集體蘭湯沐浴之外,還加入了春遊踏青、臨水宴會。

根據宋代吳自牧《夢梁錄》中的記載,皇帝在這天也要在曲江池宴會群臣,同甘共苦行祓禊之禮,歡度上巳佳節。

杜甫的《麗人行》 對此盛況亦有描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中唐詩人白居易在《三月三日謝恩曲江宴會狀》一文中也詳細記載了盛會的情況。

另外,根據一些野史記載,唐玄宗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正是在這一天開始。

據說,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李隆基最愛的武惠妃逝世,武惠妃是玄宗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玄宗因此整日鬱鬱寡歡,雖然當時後宮佳麗數千,但卻沒有一個能夠讓李隆基寬慰。

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開元二十六年,剛好趕上上巳節。

憂心李隆基身體的壽王李瑁為了寬慰李隆基,於是就和兄弟姐妹以及朝臣們商量,將往年都在曲江池舉辦的宴會改為華清池,好讓李隆基可以遠離皇宮那個傷心的地方,散散心。

唐明皇遇上楊貴妃全是因為這一天?古老的情人節上巳節您知道嗎?

影視劇中的宴會場景

而這一決定果然令李隆基來了興致,欣然同意。

等到了那一天,壽王李瑁帶著自己的妻子楊玉環一同前去參加宴會。

遠離了皇宮這樣一個傷心之地,李隆基果然心情開朗了許多。

眾人宴飲歡謔,極盡興致,很快宴會就到了重頭戲——修禊沐浴。

只是,這時卻發生了一件誰都沒想到的意外,李隆基醉酒之後暈頭轉向,居然無意間闖入了女眷們沐浴的浴池

雖說盛唐時期,民風開放,倒不至於鬧出來個失節自戕的悲劇事件,可是卻也讓李隆基在這無意之間窺視到了自己的兒媳楊玉環的真容。

雖然早在為壽王選妃的時候,李隆基就已經聽說過,這位楊家女號稱“天生麗質難自棄,傾國傾城難再得。”

但是當時一來礙於禮法,不方便去窺視自己的兒媳,再者說,當時武惠妃尚在,李隆基也沒心思去找別的女人。

可是在此刻的偶然相見,卻撩動了李隆基內心的那點花花腸子。只覺得這個被身邊的人多次稱讚的兒媳果然不愧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天香國色。

唐明皇遇上楊貴妃全是因為這一天?古老的情人節上巳節您知道嗎?

李隆基誤闖入楊玉環的浴池結果驚為天人,從那時起,就決定納她入宮

可是,這時楊玉環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就算李隆基再怎麼迷戀,也不好拉下臉強搶。

唐玄宗設計了一套陰謀,他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下詔令自己的兒媳楊玉環出家做道士,並賜道號“太真”,命令楊玉環搬出了壽王府,住進了太真宮。

然後,他將大臣韋昭訓的女兒許配給壽王李瑁,並立為妃,強行把這位新王妃塞給了壽王。

五年之後楊玉環守戒期滿,唐玄宗便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自己養了起來,從此兩人過上了“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

那麼,這個原本是用於祭祀的節日是如何演變成情人節的呢?

其實,這個與這個節日的誕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上巳節這個最早是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具體何時確立的已經無法考證。

不過,有一種觀點認為上巳節起源於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動。

比如我國現代民俗文化學博士陶思炎在他的作品《風俗探幽》中曾經指出:

祓禊活動本是男女春日相歡、婦女祈孕的信仰行為,而持蘭草或香薰草藥沐浴,都是喚起欲的作用。水是神秘的感生物質,婦人臨河不僅欲洗去冬日的塵垢,同時也盼觸水感孕而得子。這種與原始的宗教相關的近水祝殖信仰,當是三月上巳日祓禊風俗的真正緣由

不管這一觀點是否準確,可以肯定的是在上巳節祓禊的時候,確實是有許多少男少女趁祓除時相愛的事情。

畢竟在平日裡,這些姑娘們大都是深居閨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連面到見不到,好不容易才趕上這樣一個可以自由出入,外出遊玩時候,自然要外出好好放鬆一下了。

而且蘭湯沐浴是個人行為,多在室內,並可隨時實施,而祓禊則是集體活動,必在河濱,並須定時舉行。換句話來說,大家必須聚集在河邊不可。

唐明皇遇上楊貴妃全是因為這一天?古老的情人節上巳節您知道嗎?

上巳節的時候,平日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孩子都會外出踏青蘭浴

那些男孩子們自然要抓住這難得的機會,趕緊尋找自己心儀的女孩子了。

例如在《詩經·鄭風·溱洧》中就記載了這一場景: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籲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少男少女藉著這上巳節祓禊的契機,互贈代表愛情的芍藥,表明心跡。

而在元代白樸的雜劇《牆頭馬上》的第一折中更是寫道:

“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節令。洛陽王孫士女,傾城玩賞。”

言下之意,平時養在深閨美女都在上巳節這天出門了,大家可要抓住機會趕緊盡情獵豔了。

唐明皇遇上楊貴妃全是因為這一天?古老的情人節上巳節您知道嗎?

上巳節是我國最古老的情人節。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使得上巳節成為了大家公認的情人節。

不過,在這個草長鶯飛的春日裡,青山碧水、紅桃綠柳、明媚的陽光、光鮮可人兒那秀麗的臉龐引動少年那歡喜怦然的心。

或粉或白或紅的含苞欲放的芍藥花映照著嬉戲追逐的身影——三月三這個源自最初的自然的大膽的愛戀,在山水間流淌又何嘗不是讓人嚮往與心醉的最美春景呢?



參考資料:《詩經》、《風俗探幽》、《牆頭馬上》、《周禮》、《後漢書》

感謝大家的閱讀點贊,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並轉發,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唐明皇遇上楊貴妃全是因為這一天?古老的情人節上巳節您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