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濟生:關於秦可卿死封龍禁尉之我見

傅濟生:關於秦可卿死封龍禁尉之我見

《紅樓夢》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

此回主要寫秦可卿病故,託夢給鳳姐,叮囑“盛筵必散”,居安思危,鳳姐聽說秦氏死嚇了一身冷汗,寶玉聽說可卿身故,急火攻心而吐血,連夜趕去弔唁。賈珍極其悲痛,哭的淚人一般,願為秦可卿的喪禮盡其所有,動用了原為義忠親王老千歲準備的棺木。秦可卿的丫鬟瑞珠也觸柱而死,賈珍以孫女之禮葬之。賈珍又為賈蓉蠲了個龍禁尉的官職。由於尤氏舊疾發作,無人主事,寶玉向賈珍推薦鳳姐,賈珍拄個拐請鳳姐理家,鳳姐協理寧國府顯才華。

這是冒闢疆故意設置的迷局之一。

傅济生:关于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之我见

一.冒襄(1611.4.27~1693.12.31)明末清初文學家,字闢疆,號巢民,如皋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能作詩文,14歲時,就刊行詩集。天啟四年(1624),冒闢疆把自己14歲前所寫的詩結集為《香儷園偶存》,寄請藝壇巨擘董其昌指教。這位禮部左侍郎看了後大為讚賞,認為“才情筆力,已是名家上乘”。大儒陳繼儒對他也是鍾愛有加,與其結為忘年之交,還跟董其昌說,冒闢疆是“仙品”,是黃鶴背上的人,富貴是無法束縛住他的。16歲時赴郡試,錄為秀才。後因文中見解多處與權勢不合,6次參加鄉試,僅兩中副榜。1636年(明崇禎九年),在金陵與張明弼等結盟,參加“復社”,評論朝廷政治,極力主張改良。當時與方以智、陳貞慧、侯方域並稱“四公子”。

入清後冒襄以著書自娛,隱居不仕,屢次拒絕清朝官吏的舉薦,而在其家水繪園中,招致四方名士雅集,飲酒放歌,議論時政。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傳》中記載的冒襄:

“恣遊大江南北,窮覽山水,每於歌樓酒壁,縱談前代名卿,黨逆門戶,排擊是非邪正之事。以及南都才人學士,名倡狎客,文酒遊宴之歡,風流文采,映照一時。”

冒襄一生,以文章朋友為性命,明末清初鴻儒碩彥無不願與之結交,其中尤以氣節之士為主。楊廷樞、夏允彝等慷慨赴死,生殉情景何等壯烈;李清、黃雲、弘儲等每遇三月十九日崇禎忌日設牌位哭祭,故國情節何等強烈;紀映鍾、李長祥等終身奔走於復明大業,民族情懷何等崇高;冒襄有此師友亦為幸甚。編輯《同人集》時,文字獄腥風已起,有人勸其刪去抗清志士的作品,冒襄卻不畏其禍,明王朝的九位尚書,即投井殉難的範景文、自縊而亡的倪元璐、絕食殉國的王思任、從容就義的黃道周、懸樑自盡的曹學佺、慷慨赴死的陳函輝、赴水全節的楊廷麟、被誘俘遇害的郭之奇、抑鬱而卒的何楷,還有許直、馬世奇、高名衡、梁於涘、黎遂球、李之椿、楊文聰、吳應箕、楊廷樞、夏允彝、徐世溥、黃周星等英烈一併入集。即便顧夢遊、毛重倬、黃毓祺這些當朝要犯的詩文也照錄不誤。“以彼其才皆吾所嘗親暱者,於心終不忘”(《同人集》李清序)。

這樣一位曠世奇才,他在《紅樓夢》第十三回中所編寫的故事情節,可以說是冒闢疆故意設置的迷局之一。

秦可卿是《紅樓夢》從第五回首次出場到第十四回的葬禮,全書涉及秦可卿形象的直接描寫只有寥寥數百字,從出場到離場,在冒闢疆筆下,秦可卿這一人物形象是否經歷了由“淫喪天香樓”到“死封龍禁衛”的刪改?由“淫喪”變為“善終”,作者在安排該人物命運時,又為何一改初衷?歷來學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然而她的身世、婚姻、性格、葬禮等,都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解讀空間,是《紅樓夢》中唯一由冒闢疆親自寫定的主要人物。

秦可卿的形象雖然在《紅樓夢》中所佔的篇幅不大,但是在她身上表現出的小說文本自身的“混亂”,以及與“脂批”的矛盾,成為《紅樓夢》眾多疑團之一。

冒闢疆對《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肯定有不少改動的地方。不管冒闢疆塑造秦可卿這一人物形象的最初想法是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小說文本里秦可卿確實是病死的。

秦可卿死後,迎來送往的場面,各路人馬是看在她的情面上呢?還是看在元妃的權勢呢?或是看在四大家族的關係上呢?出殯和路祭的這種埸面,似乎不合常規,那麼這是什麼喻意呢?

秦可卿本來就沒有身世和來歷。情海情天幻情身,這是冒闢疆的幻筆,她只是情慾的化身,或者她就是情慾本身。她在情慾中出場,又在情慾中死亡,卻又從不實實在在地寫和她有關的“皮膚濫淫”。她的閨房裡承設看似無價之寶,真質純屬虛設。她的死亡,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淫喪”。仔細想想,秦可卿是不是紅樓裡唯一一個幾乎沒有似人之處的人物?只能從別人嘴裡聽說蓉大奶奶如何妙,又從焦大口裡聽說她如何淫,可究竟如何妙,如何淫……就只在太虛幻境裡直筆寫過罷了。

有人說秦可卿是廢太子的女兒,她房間裡都是皇家之物,也有人說是影射的秦良玉,她是一位連清朝皇帝都很敬畏的明末女將,所以又虛構一個龍禁尉(龍敬畏),各種索隱猜測,此起彼伏爭論不休,莫衷一是,筆者不作深考,現對她的棺木淺述於後:

檣木,是紅樓夢中虛構的一種堅硬木材。《紅樓夢》(172頁)“可巧薛蟠來弔問,因見賈珍尋好板,便說道:‘我們木店裡有一副板,叫作什麼檣木,出在潢海鐵網山上,作了棺材,萬年不壞。’脂硯齋批雲,‘檣木,舟具也。所謂人生泛舟而已。'”

檣木棺材“大家看時,只見幫底皆厚八寸”,是何喻指?

1644年滿清入主中原,秦良玉誓死不降清。殘餘的南明政權相繼有弘光、隆武、永曆數帝,秦良玉皆與之保持聯繫。1648年,在西南顛沛流離的南明永曆帝派人加封年逾古稀的秦良玉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討使”。久臥病床的一代女豪傑,聞之瞿然而起,扶扙受詔,慨然道:“老婦人朽骨餘生,實先皇帝(崇禎)恩賜,定當負弩前驅,以報皇恩!”可惜的是,幾日之後,大明的一顆將星隕落了,秦良玉享年75歲,其孫馬萬年把奶奶葬於回龍山。

清代民間廣為流傳,秦良玉去世後清晨發喪四十八道,從不同方向出城,共至四十八冢處,當然其中只有一座墓才是真的。

秦可卿的棺材“幫底皆厚八寸”,玄機就藏於這個“皆”字上!一口棺材有六個面,如一面厚八寸,共得四十八數。“幫底皆厚八寸”,喻“四十八”,“四十八”喻秦良玉去世後清晨發喪四十八道。

冒闢疆把反清復明的希望寄託在秦良玉身上,故塑造了一位人物“秦可卿”,諧音“擒寇清”。

二.此迴文本中疑似校對不當,甚覺不通之處

1.第170頁第三行“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則後日可保永全了。”、第十二行“若目今以為榮華不思後日,......”。此二處的“後日”雖然百度解釋"後日:(1)明天的明天。(2)日後、今後。《書·盤庚上》:“自今至於後日,各恭爾事。”

唐韓愈《李花贈張十一署》詩:“祇今四十已如此,後日更老誰論哉。”

魯迅《書信集·致江紹原》:“我想,倘譯起來,可以先在一種月刊上陸續發表,而留住版權,以為後日計。”

筆者認為應從甲戌本為"日後”。儘管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等都是"後日",但是"日後"的表達含義更直白、明暸、通俗易懂。

2.第173至176頁"賈珍因想著賈蓉不過是個黌門監,靈幡經榜上寫時不好看,便是執事也不多,因此心下甚不自在。......既是咱們的孩子要捐,快寫個履歷來。'......戴權看了,回手便遞與一個貼身的小廝收了,說道:‘回來送與戶部堂官老趙,說我拜上他,起一張五品龍禁尉的票,再給個執照,就把那履歷填上,明兒我來兌銀子送去。......'

3.“龍禁尉”是什麼官職?有人說是皇帝的貼身侍衛,甚至有人說是女侍衛......,其實“龍禁尉”是冒闢疆在《紅樓夢》中虛構的官名,是給賈蓉蠲的。有了“龍禁尉”這個官銜,他的妻子(也就是秦可卿)就算是有“誥命”在身,被封為所謂的“誥命夫人”了,所以文中才說“寫出來好看……”把丈夫的官銜在靈幡上寫出來是一種風俗,即使現在也沒有完全摒棄,其實是一種炫耀,滿足人人都有的虛榮心。

蠲和捐是有區別的。

蠲juān

顯示,昭明:“惠公蠲其大德”。

捐juān

獻助:捐資、捐獻、捐助、募捐等。

“捐官”,就是平民向國家捐錢以取得官職。清代“捐納”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遇事臨時開捐的,即所謂“大捐”,大捐則賣四品以下的官;另一種是長期實行的“常捐”,常捐只捐出身虛銜。對買官的人無任何限制,地主、商賈且不必說,連流氓、盜賊等也無一例外。

下面是乾隆朝部分官職的價目表,明碼標價,絕無欺詐,錢到即封官:

五品官是郎中級9600兩,而賈家只化了1200兩。

《紅樓夢》有的版本是"蠲"字(庚辰本也是蠲字),有的版本是"捐"字,筆者認為應該是"蠲"字為宜,因為賈家是為了顯示榮耀。雖然送了銀子,但不屬於捐官,而是送禮或行賄。

三.《冒闢疆全集》與《紅樓夢》中關於對祖塋四時祭祀問題的描述。

《紅樓夢》(169至170)“鳳姐方覺星眼微朦,恍惚只見秦氏從外走了進來,含笑說道:‘嬸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兒們素日相好,我捨不得嬸嬸,故來別你一別。還有一件心願未了,非告訴嬸子,別人未必中用。'

鳳姐聽了,恍惚問道:‘有何心願?你只管託我就是了。'秦氏道:‘嬸嬸,你是個脂粉隊裡的英雄,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過你,你如何連兩句俗語也不曉得: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鳳姐聽了此話,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問道:‘這話慮得極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無虞?'秦氏冷笑道:‘嬸子好痴也!否極泰來,榮辱自古週而復始,豈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於榮時籌畫下將來衰時的世業,亦可謂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諸事都妥,只有兩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則後日可保永全了。'

鳳姐便問何事。秦氏道:‘目今祖塋雖四時祭祀,只是無一定的錢糧;第二,家塾雖立,無一定的供給。依我想來,如今盛時固不缺祭祀、供給,但將來敗落之時,此二項有何出處?莫若依我定見,趁今日富貴,將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處,將家塾亦設於此。合同族中長幼,大家定了則例,日後按房掌管這一年的地畝、錢糧、祭祀、供給之事。如此周流,又無爭競,亦不有典賣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這祭祀產業,連官也不入的。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祭祀又可永繼。若目今以為榮華不絕,不思後日,終非長策。”

冒闢疆一生支持難友、賑濟災民數十年如一日,加之明末清初,官、兵、匪一家,有些土地早就被當地的土豪劣紳強佔,既收不到租,也上不了墳,隨著歲月的流逝,家境每況愈下,一年不如一年,逐漸家資耗盡,生活十分窘困。進入垂垂暮年的冒襄患有腿病,耳朵失聰,但由於貧窮,不得不靠賣字維持生計,仍能泰然處之。《冒闢疆全集》(893頁)《附書邵公木世兄見壽詩後》他這樣寫道:“餘自庚寅四十在邗上,芝麓奉常作《金閶行》數千言......,五十,其年首為大文,梅村祭酒繼之,......以至七十一歲,每歲有文。.......獻歲八十,十年來火焚刃接,慘極古今。十二世創守世業,高曾祖父墓田丙舍,豪家盡踞,以致四世一堂不能團聚。兩子罄竭並不能供犬馬之養,乃鬻宅移居陋巷,獨處仍手不釋卷,笑傲自娛,每夜燈下寫蠅頭小楷數千,朝易米酒。”

這裡的"一堂"是指的祭祀先人的祠堂,例如: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卜外小宅之西,復築祠一區,敞而為門,竦而為堂,抱而為閣,翼而為兩廡兩廂,凡三十餘楹。”

《冒闢疆全集》(966頁)梅村致闢疆書雲:“題董如嫂遺像短章,自謂不負尊委,因大篇追悼,纏綿哀豔,文生於情,俾•讀之者涉筆亦有倫次。”

由此可見吳梅村受託作了《題董姬宛君小像八絕句》

其中第八章為:

江城細雨碧桃村,寒食東風杜宇魂。

欲吊薛濤憐夢斷,墓門深更阻侯門。

其時董小宛已去世,凡十三載。

小宛早逝,由於她是小妾不能葬於祖墳,但有冒襄為她在影梅庵旁設的墓地為證。既然有墓地且就在影梅庵旁,憑弔小宛為何又只能在夢裡呢?因為“墓田丙舎,豪家盡踞”,陰陽兩隔,致使"四世一堂不能團聚”,是指不能通過祭祀(包括堂祭和墓祭)"團聚”。墓田被豪強佔據,猶如落入侯門,事實上已非冒家所有,冒家後人也就不能到先人墳前祭奠,只能望墳興嘆。“欲吊薛濤憐夢斷,墓門深更阻侯門”,冒襄可謂有苦難言。

冒闢疆後悔沒有保留住全部祭祀之田地,致使後人無法祭祀先人,包括小宛墓在內,"墓田丙舍,豪家盡踞,以致四世一堂不能團聚。"所以借秦可卿之口"......趁今日富貴,將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處,......"關鍵問題是小宛墓是孤墳,既無墓碑又無房舍享堂,因此發生了強佔、爭奪、典賣等情,也是訴訟無證,對於冒闢疆來說是一個深刻而沉痛的教訓,可見冒闢疆是有感而發。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