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国债发行:给中国经济注入活力

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发行“特别国债”,作为今年宏观政策措施的具体举措之一。由于特别国债不计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赤字、由人大常委会批准即可发行,因而较为灵活,是当前加强逆周期调节的一个有力的政策工具。

特别国债发行:给中国经济注入活力


1.什么是“特别国债”?

我国历史上曾经总共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第一次是在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期限为30年),用于向四大国有银行补充资本金。1998年由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银行注资的操作,对当时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改革都起到了重要积极作用,可谓“神来之笔”。

第二次是在2007年,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期限为10年和15年),用于向中央银行购买外汇,从而注资成立中投公司。一方面,中央银行在购买外汇的过程中导致基础货币投放激增,导致宏观经济容易处于过热状态;另一方面,大量的外汇储备也亟待建立新的模式,提高管理和投资的效率。

这一组合操作,既为外汇储备管理构建了新机制,同时也部分对冲了货币流动性过度宽裕的压力,有助于抑制宏观经济过热,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特别国债发行:给中国经济注入活力


2.“特别国债”募集资金后将投入那些领域?

今年发行特别国债是在新冠疫情冲击的特殊背景进行的。预计发行规模将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发行方式仍将以定向发行为主。综合当前情况,特别国债可以优先用于以下四个领域:

一是向国家开发银行补充资本金,或作为股本另组建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银行或基础设施投融资基金。利用特别国债作为股本组建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银行、基础设施投融资基金,进而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能够发挥多重作用:一是发挥杠杆作用,为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二是便于政府债务管理,从根本上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三是能够降低地方政府及其下属城投公司的类公共融资对私人企业的排斥。


二是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冲击的是企业和居民,但不久之后必然也会传导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银行不良资产率会出现上升。与此同时,在疫后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的过程中,银行业也将是主力军。因而,当前有必要向银行诸如资本金,增强其放贷能力和不良资产消化能力。特别国债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的好处是:能够发挥杠杆作用,更大限度地发挥国债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


三是用于向湖北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进行转移支付。这次疫情对湖北等地区的负面冲击最大,疫后经济社会恢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今明两年,中央财政应当加大对湖北的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湖北等地的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恢复。


四是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和外需疲弱的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压力很大。稳就业是“六稳”之首,也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出发点。小微企业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体,当前必须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小微企业进行帮扶,助力其渡过难关,最大限度的保留住就业岗位。具体使用途径包括贷款贴息、贷款担保、失业救济、五险一金补助、供应链基金等。

特别国债发行:给中国经济注入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