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方方日记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贺万成老师


大疫来临,作为抗疫的领导者及志愿者只要与瘟疫做斗争就值得赞美,期间的失误是难免的,因为大家都是人不是神;作为旁观者,你不能够帮忙抗疫至少不能添乱,所谓的反思、批判是不是等到瘟疫消散了再说,因为此时人类共同的敌人是“新冠状病毒”;一个有良知且负责任的公知,在记录和评判重大事件的时候,是否应该有翔实调查资料和确凿事实依据,而不是拿道听途说、街谈巷议来说事儿;最后,不知方方女士对最近西方新冠病毒感染大规模爆发及个别国家放弃抵抗有何评价?


shaollin


一辆客车,载了很多人行驶在公路上,遇到一个坡,车子抛锚了,车上下来很多人,有的帮忙拧螺丝,有的帮忙推车,有的帮忙想办法,有的维持秩序。一个老太太,气质与众不同,站在旁边看到这忙碌的一切,她没有施以援手,亦无鼓励表示,她故作高深思索状,目光与众不同。很快,她以叉腰姿势,开始发表演说,并辅以指手画脚动作,各种质疑,满腹牢骚,百般抱怨,配合着狰狞之表情,外加十足的恨意,声情并茂,引来目光无数,一小撮儿人应声附和,捧臭脚大赞味美,受此鼓舞,老太太兴致陡增,忘乎所以,一会指责司机技术太烂有谋财害命之嫌,一会怀疑一会挖苦造车公司产品不行,一会抨击公路维修不及时,一会又嫌弃乘客素质不高,佐以各种道听途说之消息种种,夸张渲染这次客车抛锚惨状,且以菩萨心肠自诩,大言这是揭露真相警示终生云云。不久,车修好了,人们开始陆续上车,老太太及捧臭脚之辈亦厚着脸皮也上了车,并且停止了指责和抱怨,虽意犹未尽,心有不甘,却仍讪讪焉,唾面自干,心安理得地地享受着这一切,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车外春暖花开,白云朵朵,车子飞驰在宽阔的公路上,世界依然美好如初!

靠方方日记,你现在肯定不能安心玩着手机,敲着键盘。

新冠病毒属于天灾,不是人祸,虽然疫情前期以及封城初期造成混乱甚至措施不完善,那是因为没有经验,任何紧急情况采取措施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跟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比,我们做的已经够好了!

封城肯定给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生活不便以及经济损失,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人的生命是高于一切的,虽然措施比较极端,但保护了更多人的生命。而方方作为一个作家,离不开文人的臭毛病-矫情。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作为一名文化人,没有担当,没有大局观,不但没有为国家以及奋斗在一线的人鼓劲打气,反而利用自己的文笔优势发牢骚,传递负能量,甚至日记被《纽约日报》发表,给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日记全是坐(家里)而论道,经过统计,其中"说"字出现了300多次,许多情况是听别人说的,不是他真实的体会,内容大多信息来源都是不准确、不全面、不客观,主观情绪发泄较多。特殊时期,我们需要团结,攻克时艰,此时,最讨厌坐而论道,只说不练。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也比比皆是,干活的人没有得到表扬和鼓励,反而是在旁指责谩骂的人获得了大家的关注,他们利用自己语言和文章的优势误导观众,并获得部分不明真相的人的认可和赞扬,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事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才是我们可敬可佩的对象,而不是方方,她不配,他没有为疫情做出任何正面的贡献。

将士阵前死,文人背后刀。

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咖啡鱼1977


我没看过方方日记,但是最近这个话题比较热,那就来蹭一下吧。既然没看过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评判权。只是想搞清楚一件事,据网友说方方日记中发布过一张照片,太平间里满地因病去世者的手机,想想就毛骨悚然。就想让方方同志把这个图片的事情说清楚,时间地点等等啥的,如果真是那样的,那大家也别总骂人家,毕竟谁也做不到十全十美;而如果最终方方老师说不清,那就麻烦了,涉嫌妖言惑众了,也许从此方方老师就无颜面对国人了。另外,方方老师给反对她的人扣上“极左”的帽子,这大概不太合适,是不是有些歇斯底里呢?!


海杉来了


我们是看着批判文章长大的,记得最深的是《狂人日记》那句“满纸仁义道德,字里行间只有两个字吃人。"60篇日记我都看了,除了悲天悯人,更的多是恨。与其说听朋友说,不如说是臆想。批判与批判是不同的,比如说俞敏洪那次女人引导社会腐败说,还有最近俞敏洪说小学教师就看三五本书重复教孩子。内心出发点是不同的。一种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看到不合适用一种方式引起共鸣,改进风气。一种她就是一种怨和恨,一种嫌弃,就好比主人手忙脚乱,混身是血,她却在埋怨招呼不周,甚至一旁叫喊那个小孩哭了怎么没人哄。某客人有糖尿病,饭菜怎么有甜味。地怎么没擦干净,人摔倒怎么办。


树先生qqcom


方方日记无疑是这次疫情中的一剂良药,一股清流,一个最有良心,最优秀出色的战地记者。在普遍沉默,只宣传不记录的情况下;方方站出来,并且大声说话,成为了一个惊愕而又叵测的符号。在一个杀伐纵横的语境里,方方清楚每一个文字里都风声紧密。阎连科说:“要感谢方方,是她捡起了作家和文学掉在地上的脸。”

先不说这场疫情的远期影响,单单一个春节,我们个人和国家命运都有所改变,有一部分人也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倾全国之力防控。而有些人迫不及待的又在献媚,好像完成了一场伟业一样。我赞美祖国的伟大,我致敬医护人员的奉献。但请不要忘记了这是一场灾难,我们遍体鳞伤。而且还有许多的重症病人还在监护室,国外的疫情尚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在人类普遍遭受灾难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欢呼胜利?

方方日记出世,让一些邪恶势力坐立不安,特别是长期听惯了谎言的人害怕听到真话,长期在黑暗中苟且的人也会抵触光明。有意思的是,撕咬方方看上去人多势众,却一直蒙着面具,不肯撕下厚厚的伪装,一会儿是一个普通的南国女子,一会儿是一个有正义感的老兵,一会儿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很快又冒出一个16岁的高中生。

其实不管怎么伪装;黑方方的无非是两种人诸多;一种是三流及以下的所谓“文人”。没有作品,即使有也没有人看。自诩为这领域那行当的“优质”这,“优质”那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其目的是蹭蹭热点,赚点流量,外带看能不能圈几个粉。第二种无非就是“正规”和“非正规”水军。正规军自然是带有弘扬“正能量”的任务,而“非正规军”则纯粹是为了狗粮跟骨头。尤其当方方提出追责、引咎辞职以后;突然间,排山倒海的黑方开始了。组着团,迈着整齐的步伐。有人写出通稿后;瞬间力量聚集,点赞、评论、转发一条龙。可谓阵容强大,盛况空前。但是黑反方方的理由,立意并不充分和深刻。无非就是;道听途说,描述阴暗,缺正能量,勾结美帝。这些说辞,其实不堪一击,可以说;要不别有用心,要么脑残。

众多的良心学者对方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里面有知名学者,大学教授,社会名流。不难看出,在这种国难面前,面对灾难,面对灾难中的人民;我们的文人还是挺起了脊粱。发出了良心叩问,为了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复兴,苍生的幸福;做出了很好的回应。得到了普通老百姓的敬重。

向一切为了国家进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发声的文人学者致敬!


曾经沧海208448185


你对芳芳日记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自从武汉疫情发生以后,作为生活在武汉的前湖北省作协主席的方方老师,是对疫情最有发言权的人。

方方日记很火爆,成了“网红”,这是客观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方方日记会很火爆呢?试分析原因有四:

一是来自于武汉疫情真实的声音,关乎老百姓切身的生活,工作,娱乐,在围城内引起大多数武汉老百姓的共鸣。

二、围城以外的人,不能感同身受围城里武汉市老百姓的生活,工作、心理的那种状态,甚至怀疑方方老师是否被美方用金钱收买。他她们发出各种质疑声。其实是站在不同视角,站在各自切身利益的两个面来思考问题。

三、一些质疑声和共鸣声引起热议,形成推波助澜之势,火上浇油。

四、一些无良自媒体,心有所图。为了稻梁谋,打着替天行道的幌子,蹭流量。热上加热。

有视角,才有关注;有关注,就会产生共鸣;也会产生质疑,于是有了争议,最后形成热度。

了解一个人的品性,道德,要从她为人处事,她的朋友、身边的亲人才知道,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的品格,要从他整个文学之路开始去了解。

只有经历大动乱、大磨难、大是大非,才见一个人的真性情。

对于方方日记的火爆,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一杆秤。

有人客观;有人偏激;有人力挺;有人故意抹黑;有人上纲上线,打着替天行道的招牌招揽自己的活儿。

人的天性,就在这一刻,在照妖镜下暴露无遗。

让我想起北岛先生的一句诗: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方方日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必上纲上线。

方方老师只是用朴素的语言,记录疫情所看、所听、所感。只不过是一种直面人性的态度,而不是为疫情唱颂歌,何错之有?!

作家的职责就是写作,书写、思考当代,关心人类与社会。

一个开明的社会,会允许有不同声音的存在。

陈寅恪先生

我一直最欣赏文化泰斗,陈寅恪践行人生的一句话: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这是文化人担当与责任,这才是真正民族知识分子的脊梁。而陈寅恪先生一生都在践行这种信念。

纵观当代文坛,有多少人还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实在是少得可怜。

大环境的影响下,太多人都奔着“钱途”而写,包括很多的学者、教授、和作家。

柏拉图说: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显得刺耳。

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认为居心叵测。

如果沉默也不必允许,赞扬不卖力将是一种罪行,

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声音就是谎言。

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并没有评价芳芳老师日记的资格。因为我并没有完全读完方方老师的日记。

但方方老师在“柳忠秧评鲁奖事件”,“宁可坐牢也不道歉”的气节中我看到了方方老师的耿直。

“揭发诗人田禾的职称评定事件”中我看到方方老师的正义。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思考、行为和文学作品。

我只想说一句,人如其文,文如其人。

方方是我尊敬的有独立思想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我的老乡。


江南义陈志在文武


领着体制内的工资,卖着摸黑体制的文,还卖到美国去。说吃里扒外不过份吧?听说美国中情局常年收买国内文人做写手,不知道方方这笔稿费是纽约时报给的,还是中情局给的,希望国家查查。另外,国外作者都是卖文为生,没有领工资的,希望国家能与国际接轨,别着由着软骨头反骨头的人制造舆论。


用户298021722788


对方方日记的看法,让人渐渐看清方方的险恶用心,联合反华势力,专一找中国政府的阴暗面,甚至对武汉抗疫胜利怀恨在心。全民阶段性抗疫胜利也是最好打了方方一个响亮的耳光?!方方日记发美国媒体,赚美元,方方心愿达到了,却把中国抹黑了。随之,美国当下沦陷,将彻底终结方方之流喷子们的可耻游魂!




诗豪天


道听途说的那不叫日记,战斗在第1线的英雄们,那才是我们要真正记住的日记。


老呆蟹


我不赞成作家写作目的就是揭露社会黑暗面,人心的卑劣和丑陋,尽管莫言也如是说。作家是可以选择一个角度写社会,就像画家素描一样,但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一定应该是积极的,让世界越变越好的。而方方写的东西,且不说真实性,读完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是晦气,提不起精神,悲观。读过贾平凹的“废都”,里面是揭露了人性的丑陋,但感觉生活没意思,没奔头。我不喜欢方方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