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间赛跑,同疫情竞速!那些疫情战线上的“隐形战士”

在抗击疫情一线

有那么一群人

他们不是医护人员

但他们同样是

这场抗击疫情战斗的主角

发挥了至关重要的

"健康守门人"作用

他们就是抗击疫情战线上的

“隐形战士”

1月27日,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

白云区成立了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

这支精兵劲旅

奔走于入境防疫处置一线

和时间赛跑,同疫情竞速

坚守“疫”线

确保每个防疫处置环节落实到位

“飞机两小时内抵达机场,医疗、安保、后勤、车辆、应急都要准备到位,必须每个环节都落实,沟通一定要顺畅及时。”在人和空港假日酒店集中安置点,区疫情防控专班外事组组长吴江苇一再核实物资配备、酒店封闭管理、现场治安秩序和突发事件处置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入境人员转运安置无缝对接。近来,这样紧锣密鼓的沟通协调,已是常态。

和时间赛跑,同疫情竞速!那些疫情战线上的“隐形战士”

收样登记。

2月26日晚,接到市有关工作要求后,白云区连夜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迅速成立外事组,在没有类似事件经验的情况下,多次进行推演和现场模拟演练,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预案措施,并落实车辆、防控物资、翻译人员等保障到位,就这样熬了一个通宵。27日早上,开始首批相关国家航班经白云机场入境防疫处置工作;28日,完成人员分流。第一次实战顺利通过,让吴江苇和组员们在紧张之余增加了更多信心。

和时间赛跑,同疫情竞速!那些疫情战线上的“隐形战士”

区疫情防控专班外事组、协调督查组在协调推进防疫处置工作。

从2月26日至今,吴江苇带领外事组组员连续奋战了30多天,这对55岁的她而言,在身体和精神压力方面都是挑战。她深知机场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又是各地人流交汇区域,防范疫情工作难度大,但她从来没想过退缩,从协调物资配备准备、旅客接送转运,到酒店住宿、餐饮服务等,全程带着组员共同坚守在防控第一线。

外事组组员李镇同时身兼会务保障组组员,在各类疫情防控会议组织筹备现场、涉外疫情防控一线、相关国家入境人员防疫处置现场,都可见到他的身影。就连38岁生日那天,他也在相关国家入境人员定点酒店忙到凌晨2点,错过了家人为他准备的生日庆祝。他说:“身为防控专班、区府办的一员,就应该挺在前面,秉承服务第一的理念,把该干的事先干完、干好。等疫情结束了,庆祝才更有意义。

和时间赛跑,同疫情竞速!那些疫情战线上的“隐形战士”

外事组组员深入疫情防控一线。

期间,最让他们自豪的是,白云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形成了由干警、疾控人员、翻译人员组成三人小组跟车转运工作模式,由干警担任车长,负责转运途中的上下联动沟通、安置入住准备、流调数据统计等工作。由于资源集中调配使用,原来需要3小时完成的工作缩短至半小时,极大缩短了入境人员等待时间。

和时间赛跑,同疫情竞速!那些疫情战线上的“隐形战士”

准备入境人员健康检测。

吴江苇表示,这都归功于团队里的每一个人,他们才是真正的平凡英雄。

心中有“数”

利用大数据推动疫情精准防控

“区府办有一股凝聚力,我就像颗小小的螺丝钉,在这股力量的带动下,为全区防控疫情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哪怕很微薄。”数据分析组组员王宠正月初二买了当晚的机票,从老家赶回广州,当天,区府办工作人员基本到齐。在数据分析组里,他和其他组员一起,每天要整20多本台账,梳理上万条信息。基层会有很多特殊情况,比如正在居家隔离的人没有服从管理,就会被强制集中隔离,这时表格数据就要及时调整。

几乎每天,王宠都至少要打几十个电话,和基层报送数据的人员沟通,确保数据精准。在他看来,数据组就像是一只灵敏的鼻子,及时嗅出疫情变化的趋势,比如根据不同类型人员返穗增多或减少,通过数据分析出当前外防输入重点要防哪个方面。和王宠一样,组员陈英安负责疫情分析报告撰写,每天同样电话打个不停,响个不停。

和时间赛跑,同疫情竞速!那些疫情战线上的“隐形战士”

数据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沟通,确保数据精准。

不断攀升的数据量,不断增加的指令,几乎不停歇的键盘敲击声,组员们早已习惯这样的工作常态。王宠提到,一开始,镇街需要报送的表格有十几张,几乎各个组都有一份表格需要镇街来填。为了给基层减负,大家一起研究如何精简表格,最后将需要镇街填报的21份表格,精简优化为1份,把上级和基层的压力全部集中到区疫情防控专班这个层面,为基层镇街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全力做好防控具体工作。

和数据分析组一样,协调督查组也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抗疫一线人员守护好后方阵地。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区22个镇街,深入城中村、居住小区、农贸市场、企业、集中隔离点等疫情防控一线开展督导检查,助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

近日,组员张珑和同事在民科园开展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督查时,一家智能科技企业负责人反映,企业核实过两位湖北籍员工疫情期间一直没有离开广东,但无法复工上班,原因在于太和镇大沥村的房东拒绝湖北籍人员返村。核实该情况后,张珑和其他组员当天就督促太和镇协调解决了上述员工返村入住问题,企业负责人连声道谢。

此外,由于长期加班加点,协调督查组的组员吴艳自2月19日起,连续30多天工作加班后都在区机关大院的临时宿舍住宿,一直没有回家。“会累,会怕,会想家,可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她说。还有组员张玉经常熬夜加班,即使牙痛到发烧也坚持当天开会当天出纪要。

加班加点

记录传播白云战“疫”正能量

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加班加点是常态……这是综合材料组的工作日常。这一团队除了要承担常规性的各类政府综合性文稿以及疫情防控相关的绝大部分综合性文稿材料撰写外,每天还要出刊一期区疫情防控工作日报,每天向市防控办整理、报送白云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亮点、宣传信息等。

和时间赛跑,同疫情竞速!那些疫情战线上的“隐形战士”

区疫情防控专班综合材料组对涉疫工作材料撰写进行交流。

非常时期,非常之态。疫情期间,综合材料组的组员们都习惯了不分时间、地点,工作都是第一要务,无论几点接到工作任务,都排除困难,全力确保工作及时完成。组员盛明红把读二年级的大儿子和一岁半的小儿子送回了老家,托付老人家帮忙照看,没来得及探望80多岁的外公就赶最快的一班高铁火速回到工作岗位。2月下旬的一天,盛明红下班回到家已是晚上8点多,还没来得及吃完晚饭就接到工作任务,第二天要上交一份涉及疫情防控工作的汇报类重要材料。盛明红立即放下碗筷,打开电脑酝酿提纲,并火速电话协调多个职能部门收集工作素材,会同组员苏慕烽、林树龙一起,直到凌晨才完成任务。

自正月初三成立区疫情防控专班以来,综合材料组没有周末,没有假期,甚至没有一天准时下班。为了赶材料,整个小组一起放弃午休,晚上加班到深夜也是稀松平常的事。他们对经手的每一份材料,都不敢有一丝懈怠,对每一个细节都逐一调研求证,确保每一句表述、每一个数据、每一项进展都不出现一丝差池。甚至经常为了确认一个数据,乃至一个字,要打好几个电话。

据统计,综合材料组至今印发区级信息日报63期;被市政府办公厅采纳刊登信息24篇,其中2篇被省选登。在综合性文稿压力极大的情况下,白云区工作类信息刊登总量依然居全市前列,这让组员陈溯倍感自豪。他说,写材料、报信息都是幕后工作,相比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民警等抗疫一线人员,可能容易被忽视。但他们其实是在定格和记录白云区形形色色的抗疫人物、亮点举措和成效,把更多的正能量传播出去,于自己而言,也是了不起的事情。

和时间赛跑,同疫情竞速!那些疫情战线上的“隐形战士”

区疫情防控专班综合材料组对涉疫工作材料撰写进行交流。

此外,宣传组也积极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和社会面电子公共平台,做好疫情防控政策科普类宣传,加强各类新闻报道。在战“疫”报道第一线,他们将一个个平凡人物、温暖故事和泪目瞬间定格呈现,让战“疫”报道更加及时、鲜活、走心。

立收立办

确保所有工作当天清零绝不过夜

“晚上经常做梦,都梦到来了急件,大家通宵干活。”办文组组员、“90后”吴丽萍今年过年经历了最特殊的婚假,本来已经到了西藏游玩,接到返岗通知后,马上买了最早的机票飞回广州。到办公室后,她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和其他组员一样,随时处理防控文件,传达区领导指示批示,全力保障全区防控指挥中枢的高效运转。

“我们是较早闻到硝烟的人。”办文组组员陈昭禹介绍说,他们第一时间印发了区级防控预案。办公室提前动员备战,他带头放弃探亲计划,连续两年春节值守,科室全员枕戈待旦,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从一开始,他们就定下了文件“立收立转、立收立办”的铁规矩,从收文岗、办文岗到审核人,随时待命、优先处理,一周7天、一天24小时不间断。“区领导指示批示第一时间传达、紧急文件和指引第一时间转发、方案政策类文件当天印发”,所有工作当天清零,绝不过夜。记不清多少个深夜,整座城市都在沉睡,他们还在紧张制发文件,给领导和镇街一线短信通报上级最新要求和指引。

和时间赛跑,同疫情竞速!那些疫情战线上的“隐形战士”

区疫情防控专班办文组对疫情防控文件制发进行部署。

凌晨、半夜爬起来接发通知、制定文件是家常便饭,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也把许鸿、杜帅等人炼成了“铁人”。不到两个月时间里,他们就处理疫情防控类文件1000多份,工作量最大时,一人一天要处理30多份文件,处于超负荷状态。

和时间赛跑,同疫情竞速!那些疫情战线上的“隐形战士”

一人一天要处理30多份文件。

各级各方下发的政策措施日益繁多,为避免文件过多、过杂,混淆基层目标,办文组把重心放在研究上级政策上,分析每个阶段、每个节点应该开展什么工作上,踩着每个关键时点,他们推动出台了复工、复产、复学、境外人员处理等系列政策,先后以指挥部名义印发90多份文件,及时提醒各单位调整工作重心、落实政策指引,并每晚精炼一至两项代表当前重点、符合区委区政府防控指向的事项,通过微信等更加直接高效的方式,提醒至各镇街、各部门主官,由指挥部领导亲自督办,推动全区上下统一步调、同向发力。

和时间赛跑,同疫情竞速!那些疫情战线上的“隐形战士”

和办文组一样,会务保障组也在高效运转。作为后勤“大管家”,组员彭伟忠在正月初二就准备好了测温仪和口罩,之后每天几乎从早到晚,都忙着统筹调配办公物资、防控物资,负责会场清洁、消杀、设备等会务,还有饭堂、车队等后勤保障。“每项任务都很紧急,同时要确保不能出错。”彭伟忠提到,任何时候他都时刻提醒自己谨慎再谨慎,高效再高效,确保用车安排再频繁也不出错,检查维护视频、话筒等设备高频使用也要确保正常。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为最大限度控制会议数量,减少参会人数,会务保障组运用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网络会议软件召开会议,确保所有大会都及时开到各镇街,既减少人员接触,也减少基层领导往返时间。同时,利用华为5G技术视频连线,以及中国电信的网络会议软件开展紧急会议,确保会议传达和落实更加快速高效。

☆大美白云,碧水盈盈

☆严防境外输入!白云这个卫生院担重任

☆重启白云书香之门!白云区图书馆、文化馆恢复开放

文 | 全碧芳

图 | 谭札烽 受访单位供图

编审 | 罗盛光 温穗章

审核 | 刘海裕

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