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于连的两段爱情,他到底爱谁?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以主人公于连的爱情为主线一步步展开,借于连的生命轨迹,深刻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失败后复辟王朝下底层人民挣扎的生存状态,和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

《红与黑》:于连的两段爱情,他到底爱谁?

法国作家司汤达


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出身卑微,从小失去母亲,经常被父亲毒打,被兄弟欺负,在家庭中得不到一丝温暖,却有幸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这样的出身和家庭环境对于连来说是不幸的,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思想停留在没有开悟和混沌中,他的生活就像周围人一样,感受不到痛苦,也许对他来说是一种幸运。

但是于连却天资聪颖,有超强的记忆力,他所接受的教育让他注定与周围人不同,他思想上的觉悟和觉醒给他带来了野心,然而他的出身限制了他实现野心的愿望,所以他活得很痛苦,他雄心壮志,野心勃勃,却没有实现梦想的条件。

这一切形成了于连复杂、多重、矛盾的性格,他自卑又极度自尊,他本质善良不乏正义,又阴暗工于心计,每做一件事都要衡量得失利益,当自己的算计和心机得逞时他又陷入自责中,他短短的一生一直生活在纠结、矛盾和痛苦中,他无法达到自己心中向往的“红”的一面,又不甘彻底融入“黑”的一方,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他才完全地做回自己。

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社会主义的英雄人物的‘始祖’。——高尔基

小说将于连用个人英雄主义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野心做了细致的描述,于连靠征服贵族女人,用爱情做武器实现了进入上流社会的梦想。那么他的两段感情中到底是完全出于功利,还是付出了真心?下面我们探讨一下。

《红与黑》:于连的两段爱情,他到底爱谁?


01 卑微的家庭教师爱上高贵的市长夫人,开始是为了报复贵族,后来是真爱

由于神父的教导,于连的才华和聪慧在周围已经很出名,以至于他到市长家去当家庭教师都成了贵族之间权力角逐的游戏。

当时收容所所长瓦莱诺也想请于连做家庭教师,所以市长容忍了于连的父亲老木匠索瑞尔的一次次相当于敲诈的条件,市长不想让别人嘲笑尤其是政敌瓦莱诺的嘲笑,不惜重金把于连抢来。

到市长家是于连走入上流社会的开始,对于这份工作开始他是抗拒的,他鄙视甚至痛恨权贵,但又向往权贵的社会地位和金钱,这就是他矛盾的地方。

初到市长家,他把强烈的自尊心发挥到了极致,当然他终极一生都在捍卫自己的尊严。无论是何时何地,连一个眼神他都不能输给别人。

他说:“我不是下人,不能跟仆人共桌用餐。”不光是这些,还提出了许多超出市长预想的条件,市长为了面子,只能咬牙忍住。

尽管如此,于连对于上流社会的仇恨却没有因此而减少。原著中这样写道:

对于这个刚刚涉足的上流社会,于连只有厌恶和仇恨。因为这个社会只是在餐桌的末端给他留了一个吃饭的位置而已,并不允许他发表任何真实的想法。

于是他的报复开始了。

《红与黑》:于连的两段爱情,他到底爱谁?


市长夫人德.瑞纳是一个美丽善良的贵族。比于连大十岁的德.瑞纳夫人,起初就被于连出众的外貌所吸引,还有于连优雅的举止。在她想象中,家庭教师一定是个粗鲁邋遢的人,于连的表现出乎她的意料。

对于连的贫穷、瘦弱、苍白,她起了强烈的同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她觉得,于连身上存在着高尚、博爱、仁慈的美德,这些她的丈夫和她周围的贵族身上都没有,她崇拜于连,这给了于连接近她最大的机会。

男人想得到女人,光有征服欲和手段不行,还要各方面得到这个女人的认可,尤其是崇拜。

而于连得到了他想要征服的女人最重要的一点——崇拜。

于连厌恶市长对自己歧视的态度,他把征服市长夫人当做一场“维护尊严的战争”。

于连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行动,这是他做事的风格。

德.瑞纳夫人对于连的有意接近开始是拒绝的,虽然她崇拜于连,但她的身份地位和教养不允许她做出格的事,但经不住于连“热烈的追求”和“真诚的爱意”,她投降了,陷入了狂热的爱情中。

德.瑞纳夫人爱上于连,也是很正常的事,她的丈夫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追逐权利、财富和政客们的勾心斗角中,根本不会去想深入地了解妻子的想法和感受,享受荣华富贵的市长夫人内心是孤独寂寞的,而于连身处在这个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环境中,这种精神上两个人是契合的,彼此心灵上的感应使他们双双坠入爱河。

于连从开始的心怀不轨的报复到后来的爱上是自然的真情流露,他在德.瑞纳夫人身上得到的不仅是爱情,还有母爱一般的感情,他极度缺爱,德.瑞纳夫人填补了他心灵上的空虚和缺失的母爱。

德.瑞纳夫人想尽办法让于连在国王巡视时当上了仪仗队的领队,这使于连在维里埃尔城大放异彩,于连在接受着女人们钦慕的目光时,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感觉自己就是一名英雄,正护卫在拿破仑的左右。

这场“维护尊严的战役”于连胜利了,可这“胜利”没有维持多久。市长夫人身边的女仆埃莉莎因追求于连被拒,心怀怨恨,告发了于连和德.瑞纳之间的私情。在德.瑞纳夫人周全的策划下,市长又没有确切的证据,只能放走于连。

《红与黑》:于连的两段爱情,他到底爱谁?


于连在谢兰神父的帮助下去了省城神学院,德.瑞纳夫人处在思念和煎熬中,细数着和于连分离的每分每秒。

于连也是无法控制对德.瑞纳夫人的思念,在离开的第三天晚上历尽千辛万苦赶回来,就是为了再见一面,尽管德.瑞纳夫人很冷淡,那是面对没有结果的爱情而假装的绝情,后来,德.瑞纳夫人曾经多次借做礼拜之名不远万里偷偷地去看于连,这个女人太痴情了!可于连终究还是辜负了她,这点于连也是没有办法。

于连虽然一开始是为了报复上流社会勾引市长夫人,但是后来却是真的爱上了她,在以后的感情中于连经常会拿其他女人或现任与德.瑞纳夫人作比较,他在内心认为只有德.瑞纳夫人对他是真爱,而自己那段感情也是真的,可世俗不可能让他们在一起。

原因有两点∶一,他们是婚外情,婚外爱情修成正果的很少。二,地位身份,这两点都是世俗不能容忍的。

于连彻底离开了德.瑞纳夫人,继续在进入上流社会的道路上奔走。

《红与黑》:于连的两段爱情,他到底爱谁?


02 聪慧的秘书与高贵的小姐相爱,一场功利与头脑的爱情

于连的才华不仅限于他曾经待过的维里埃尔城,连神学院的皮拉尔神父也被他的才华征服。在神父的介绍下于连去了巴黎,当了德.拉莫尔侯爵的秘书,真正进入了上流社会。

侯爵的女儿玛蒂尔德年轻貌美,侯爵府的小姐,高傲冷漠,傲慢无礼,但身边有一大堆贵族公子在追求。侯爵形容他女儿:“她是一位有高贵身世和中世纪骑士的少女”。她讨厌那些庸俗无趣、曲意奉承的贵族公子,鄙视千篇一律的爱情,她渴望一场与众不同的,伟大、勇敢、刺激的爱情。在她的世界观里,只有亨利三世时代的那种英雄情感才配称之为爱情。

《红与黑》:于连的两段爱情,他到底爱谁?

这个时候于连出现了。此时的于连再也不是那个小木匠,他征服过市长夫人,在神学院那个被称为人间炼狱的地方见识过勾心斗角的同学和老师,那些经历使于连变得更加虚伪和隐藏伪装自己。

19岁的贵族小姐,高傲、冷艳而内心又充满寂寞,看不起身边平庸的贵族公子,面对于连这样一个情场高手,一次又一次给出的挑战,于连都让她感觉到了新鲜刺激,甚至热血沸腾。

于连经历了一场爱情,懂得女人,能够洞悉女人的心思,他了解玛蒂尔德的性格,在那个过程中,他也备受折磨,这种折磨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玛蒂尔德对他反复无常的态度,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卑微的出身。他的出身使他不能像那些贵族公子一样公平地去竞争爱情,这又激起了他的征服欲,他内心在想,一定要让那些贵族公子看看,他的爱情更值得侯爵小姐拥有。

开始还以为于连是真的爱上了侯爵小姐,当玛蒂尔德对他冷淡时他表现出来的痛苦,以为他是因为爱情,后面才发现还是因为他的野心,他就像一个暴发户因为赢得了贵族小姐的青睐而兴奋不已,这个女人身份高贵,会给他带来地位和财富,又年轻貌美会给他带来尊严,满足他的虚荣心。

当侯爵迫于无奈同意了女儿和于连的婚事,并让他当上了轻骑兵中尉,还给了一大笔钱。当玛蒂尔德将这个消息告诉他时,他喜出望外。

他想:我终于混出头了,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功劳,我知道如何让眼前这个姑娘爱上我。他望着玛蒂尔德继续想,她的父亲爱她,没有她不能活,而她没有我也不能活。

看到这里,于连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阴险狡诈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时真替侯爵小姐感动不值,又觉得她很可怜,为了追求一场与众不同的爱情,而落入了最爱的人的圈套,但也许明知道是圈套也心甘情愿。

许多凤凰男与富家女的爱情都是用这一招,父母的爱是他们达到目的的砝码,往往都能成功,主要是女人将爱情视为一切。

面对爱情再精明的女人也会变成白痴。

这是爱情的魔力,也是女人的宿命。

于连进入上流社会的美梦成真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真的只是一个“梦”,为了这个梦,他搭上了性命。

《红与黑》:于连的两段爱情,他到底爱谁?

03 两个高贵的女人不顾身份地位,竭力营救所爱的男人,最后以失败告终

于连当上了中尉,在军团站稳了脚跟,他想起了恩人谢兰神父,写了信并送了五百法郎,希望他帮助那些贫穷和不幸的人。这又是是于连善良的一面,自己现在身处的地位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去帮助贫穷的人。

他很快就在军队中树立了威望,得到了极高的尊重,当他沉浸于这种被人敬仰的虚荣中时,接到了玛蒂尔德的信,告诉他,一切都结束了。

德.瑞纳夫人因为于连的离开一直生活在煎熬中,孩子又生病,脆弱的她感觉要崩溃了,只好把希望寄托于神,但被神甫利用写信给德.拉莫尔侯爵,告发于连靠女人进入上流社会的可耻行为。

因为这封信于连将面临失去他费尽心机所得的一切,他失去了理智,朝他曾经深爱的女人连开两枪,在开第一枪前他犹豫过,但最后还是开枪了。

《红与黑》:于连的两段爱情,他到底爱谁?


德.瑞纳夫人没有死,只是受了伤,于连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他只求速死。周围喜欢他的人几乎都在积极营救,好朋友富凯为了救他倾家荡产,而于连的良知已经苏醒,他不想苟活,对别人的营救一直都抗拒。

两个深爱他的女人,被他打伤的德.瑞纳夫人和怀着他孩子的玛蒂尔德都想尽一切办法在救他。

两个高贵的女人抛弃了身份地位,奔走于争取上诉的机会,而于连却放弃了上诉,更不愿意加入教会。

面临死亡的于连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回了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正直勇敢,他正视了自己所做的一切,他对侯爵充满内疚,对玛蒂尔德充满愧疚,对德.瑞纳夫人充满深深的爱,对死亡毫不畏惧。

在死前他才明白他有多爱德.瑞纳夫人,这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牵挂,他对自己曾经伤害过她充满罪恶感,这罪恶感他必须以死才能抵消。

于连死了,玛蒂尔德以妻子的名义为他举行了葬礼,花巨资为他修建了墓地。这个可怜的女人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她“与众不同”的爱情?

在于连死后三天,德.瑞纳夫人也死了,本来她就想跟于连一起死,但于连求她好好活着,可这个痴情的女人还是抑郁而死,原著中没有交代她的死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是为于连而死。

《红与黑》:于连的两段爱情,他到底爱谁?


结语:于连的一生是短暂的,又是充满争斗和权谋的一生,他的才华令人钦佩,他的野心让人害怕,最让人不耻的是他用爱情做筹码,达到实现自己野心的目的,亵渎了爱情的本真,最终自己也被送上了断头台,让人稍许安慰的是,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做回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