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成長基石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成長基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必然會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家庭教育是一個人的啟蒙教育,同時也是一個人的終生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語一話,甚至是微妙的情感轉變,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是一個新興概念,從古至今,都在強調父母要“有養有教”。比如孟母三遷、孔融讓梨的故事等等,都足以說明,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成長不容忽視。不管是從諸如《少年派》、《帶著爸爸去留學》、《小歡喜》等關於家庭親子的電視劇,還是從社會新聞,又或是每個人的感同身受,都清楚的明白家庭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今年上半年大熱的電視劇《都挺好》火了一個名詞——“原生家庭”,實際上就是在表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甚至一生都會留下不會磨滅的影響。

儘管越來越多的家長都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面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總有一頭霧水的時候。別人的方法適合我的孩子嗎?我要怎麼把孩子教育好?孩子成績不好怎麼辦?……帶著這些所有家長都迷茫過的問題,立洋家族教育辦公室(以下簡稱“家辦”)特邀上海大學教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沃頓家長楊麗華導師,為廣大家長解構家庭教育,找到教育孩子的指路明燈。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成長基石

楊麗華導師獨立從事青少年研究18年,跟蹤積累百餘案例。主要研究方向有兒童多元能力分析與未來規劃、學習問題孩子的分析與輔導、厭學及網癮孩子行為矯正家庭輔導,兒童自尊教育與情感教育、家長親子系統重建輔導等。楊麗華導師不僅僅是一位兒童心理及家庭教育專業人士,幫助上百個家庭重新迎來陽光,更是一位家庭教育成功媽媽,她把專業研究同兒子教育實踐相結合,培養出一位精英學子。楊老師的兒子Micheal現就讀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本科(2016-2020),同時攻讀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Micheal的成長故事還被收入著名教育書籍《送孩子去常青藤》中。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成長基石

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專注從事兒童及家庭教育工作的?最初的動因是什麼?

是從我兒子在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我開始了關於兒童及家庭教育的研究。最初的動因實際上來自於我的觀念誤區。我曾經認為,作為媽媽努力工作,在社會中實現自我價值就是給孩子最好的身教。再加上足夠愛孩子,給他選擇好的幼兒園、小學等等,他就會順利成長,等他上學,看到爸爸媽媽熱愛學習、熱愛工作,他肯定就會跟隨。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我兒子在全託幼兒園的時候表現很糟糕,成了老師眼裡的問題孩子,無論是認知還是行為,都落在其他孩子後面,喜歡鬧彆扭、粘人、退縮,還被一家機構測出智力發展遲緩,當時我震驚的崩潰大哭。而後,我帶孩子到另外一家醫療機構再行測試,令我疑惑的是,測出來他的言語智商為134,其他智力因為孩子不配合無法測出。我堅信他的智力應該沒有問題,一定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存在認知行為問題這一狀況。於是,我暫停了工作和學業,開始了對他的研究。很慶幸的是,我修讀了教育學學士和法學碩士,當時還正在攻讀認知心理學博士,可以說我有這樣的基礎和能力去幫助我的孩子。這個研究涉及到孩子發展的各個方面,持續了近12年,直到他獨自去美國讀高中,那時的他已成為了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正是對兒子的教育經歷,讓我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塑造孩子的潛力有著極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後來,機緣巧合下我接觸到了上海一個國際學校的學生,校方希望我幫助這個孩子,當時這個孩子的問題之多,心理之無助令我十分震驚,孩子的整個家庭也沉浸在痛苦之中。孩子問題的發生必然是家庭系統的問題,於是我從家庭系統的角度開始對這個孩子進行心理輔導,整個過程全身心投入,幫助孩子逐步擺脫社交恐懼、焦慮、抑鬱的控制,而今這個孩子已在美國一所大學研讀哲學,儘管偶爾還會受到心理狀態的困擾,但已完全能夠正常生活。

那個孩子的母親事後說:“我們的家庭又開始享受陽光與笑容”。正是這樣一句話,以及這樣一段幫助孩子的經歷,開啟了我的獨立研究之路。通過這些家庭教育的案例研究,幫助了許多家庭重建親子關係、幫助他們的孩子重拾自我、重建信心,找到個人發展的方向。而我也隨著這些家庭深入瞭解到了兒童發展、家庭教育的真相,成為了一名既有堅實理論基礎又富有經驗的專業人士。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成長基石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成長基石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成長基石

那麼是什麼促使您決定在立洋教育集團成立工作室?

相互吸引。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李豔萍董事長,隨後進行了深入交流,她對教育的熱愛、對家庭教育的前瞻理念打動了我,更有著強烈的共鳴。我多年的獨立研究經歷,以及教育的成功經驗也吸引到了她。所以,與立洋的合作既是機緣巧合又是水到渠成。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成長基石

您認為目前國內的家庭教育是一種什麼現狀?

每個家長都想成為好家長,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可大多數人只能參考自己的成長曆程,或從父母身上沿襲一些經驗,這往往就導致孩子的成長總有些不盡人意,家長孩子都焦慮。當今社會,大多數工作都需要培訓持證上崗,但父母這個關乎孩子未來社會未來的職業卻並不需要,這不是最不合理的事兒麼?很多家長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個性、認知、情緒等發展特點,沒有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不懂教育的技巧與方法,愛則過,嚴則苛。處在這樣家庭系統彆扭的關係中,孩子如何能好好發展?

當前,家庭教育被全民重視,但卻是越重視焦慮越多。很多家長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讀育兒書、聽成功經驗、上新方法培訓班,卻往往收效一般,該有的問題沒有解決,該有的焦慮也還在。要知道,家長盲目選擇育兒書很難“對症”,別人的成功經驗也可能帶有“倖存者偏差”,而新方法雖然暫時緩解焦慮,可兩週一過問題仍在。其實,究其本質在於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系統工程,每個孩子也各有各的個性特點和成長環境,需要家長們耐心、恆心的持續有效地學習。而當前的這些狀況恰恰說明了,家庭教育需要更多更專業的支持系統,包括專業人士和社區、機構。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成長基石

可以分享下您自己獨特的家庭教育理念嗎?

我是家庭教育有用論堅定的擁護者,就我自己孩子的成長經歷而言,科學系統的家庭教育功不可沒。

首先,孩子的成長需要科學的規劃才能釋放孩子的潛力。規劃的第一個問題: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只是健康快樂,還是要成為更好的自己?這問題的回答很重要。我看到太多家長在幼兒園小學階段持有自由發展、健康快樂的觀念,到初中、高中孩子陷入學習、心理、行為危機時悔不當初。而這就是因為最初的選擇沒有看到幼兒園是規則建立之處的關鍵階段,小學是學會學習關鍵階段。可以說,某一階段發展的缺失帶來的潛在危機會在青春期集中引爆。此外,規劃還有個性分析、優勢智能分析、資源選擇、發展路徑確認等內容。

其次,自我價值感、自我效能感是內驅兒童的核心,是家庭教育的主旨。自我價值感的缺失與心理障礙、行為不良、學業不良存在高關聯性。家長們要明白,自我價值感的形成不是靠讚美、想象就能形成的,靠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如成績、才能、品質等。而且,自我價值感是有內在評價標準的,家長的過高期望與過低期望都會影響孩子的內在評價標準,而當內在標準與外在標準失衡,就會帶來很多問題。所以說,瞭解孩子很重要,合理的期望更重要,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幫助孩子建立適當的自我評價標準,尋找到自我的價值是一件極為關鍵的事情。

第三,品德教育不可缺席。在我看來,能夠陪伴孩子一生,並且能始終幫助孩子不迷失方向、在他遇到困難時給他支持、指引他克服一切阻礙的只有良好的個性品質。我們必須通過家庭更為自覺主動的進行品德教育。

第四,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支持孩子不同階段的能力發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始終需要我們的愛與支持。特別是遇到困難、困惑時,我們給予及時合理有力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明確的是支持不是簡單包辦,而是基於信任提供解決問題切實可行的方法,並且推動他前進。不用擔心這些支持會讓孩子產生依賴,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他會尋求自我的奮鬥,這是孩子天性。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成長基石

問一個比較具體的問題,日常生活中對於孩子學習、生活、娛樂方式該如何協調呢?

是整個兒童時期孩子發展的需要,家長們應該給予充分滿足。越小的孩子需要越多的娛樂遊戲時間、戶外活動時間等,這是他們的權利。同時,充足的娛樂可以讓孩子感受快樂、樂於合作、願意面對挑戰、提升自信,也會讓孩子的注意力與學習效率得到進步。所以說,我一直強調要重視孩子的娛樂,因為在娛樂中也可以完成德智體美多元的教育。只有當合理需要滿足,權利被尊重,孩子才會願意配合完成義務,同時如果家長還能支持孩子完成,義務就不是負擔,孩子終能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當然,學習是整個成長階段的首要任務,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多數孩子還有其他才能的學習,如樂器、運動、藝術等,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有家長會抱怨,時間不夠用,天天像衝鋒戰場。我的體會是提高學習效率是關鍵,而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是有方法技巧可循的,學校、家長需要好好的探究。比如,我兒子小學時是放學先戶外活動,既能保證玩的時間,又可以通過運動調節情緒精力;晚飯後彈琴、做作業,做作業前先複習,提高作業準確率;睡前讀書或講故事,整個過程對於時間的運用非常合理,我和孩子都輕鬆。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成長基石

您對現在年輕的父母有些什麼樣的建議?

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學習。培養孩子是一件專業的事情,需要科學的理論、方法做指導,如果實在沒有自學的能力或條件,就要尋找外在資源,尋求專業幫助。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成長基石

正如孔子所言:“人之初,性本善”,“人非生而知之,亦非生而貴之”,孩子們懵懂出世都未有所知,卻會成長為不同的大人,究其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在於我們本期的主題:家庭教育。在楊麗華導師言辭懇切地講述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意義所在已然不言而喻。

誠然,每個孩子都處在不同的成長環境以及家庭教育中,問題自然大相徑庭,儘管通過楊麗華導師的講述和剖析,能夠讓廣大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有一些豁然開朗之感,但總會有些意猶未盡,甚至家長們會有一些問題想要與楊麗華導師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