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漢語將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今後還要不要學英語?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前幾天的老外發的視頻,他說“昨天英語是世界的通用語言,是機會的語言。但是今天和明天,漢語將成為世界的通用語言”。我想說 確實當今的中國實在是太強大了

疫情結束漢語將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今後還要不要學英語?


但是說歸說 漢語到底能不能作為通用語言

答案是很明顯的 當然可以

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四大文字之一

其它三類古老文字是:楔形文字,蘇美爾人所創造;聖書字,古埃及人創造,又稱埃及象形文字;瑪雅文字,美洲瑪雅人創造。

但是,這三類古老的文字均已相繼成為歷史的陳跡,唯漢字獨存。也就是說,世界上最古老的、還在使用的文字,只有漢字(語)。

幾千年的文化都凝聚在漢語文字之中,不用小編多說大家也應該知道,越是深奧的語言文字越是難學、難理解。

疫情結束漢語將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今後還要不要學英語?

早在之前就已經有多國爆發漢語熱

首先來看看美國,美國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國家,隨著中國全球影響力的壯大,以及兩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美國的“中文熱”一直是在升溫狀態。

美國的銀行、醫院、學校、餐廳等各個領域都會提供專業的中文翻譯服務,如果你不懂英語隻身來到美國的話,也完全不用擔心會有語言障礙。相信很多人被前段時間美總統的外孫女講中文給驚到了。其實,在美國的精英家庭裡,從娃娃抓起學漢語更是成為一種潮流。

疫情結束漢語將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今後還要不要學英語?

再來說下英國,英國人的漢語學習狂熱,更多地體現在精英家庭中,很多上流社會的孩子的家長認為學中文是一種超前性的良好投資,因為中文必將會隨著中國的崛起而不斷走向世界。

而且英國人學漢語也是秉承著一種從娃娃抓起的理念。而且英國人推行起漢語學習來,非常務實,2016年時,英當局耗資近8700萬人民幣投入到了在公立學校推進漢語教學的計劃中。

目標是在未來5年內,培養出5000多名精通中文的學生,而且屆時幾乎全國的中小學生都會上中文課程。

疫情結束漢語將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今後還要不要學英語?


最後再來說說日本。日本的語言是與我國古漢語有著深厚淵源的。其實早在千年之前的唐朝,日本早就 掀起了一股“漢語熱”了,當時的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響,就連文字上,也是有許多借鑑之處,我們現在看到的日語,仍有不少中國漢字的影子。

到現代,日本人學習含義仍然是最為狂熱的,早在十年前,日本就有630家大學開設了中文課程,而漢語學習的人數則超200萬人,學習漢語已經成為日本學生必備的一項課程。漢語也是日本除了英語外的第二大外語。

疫情結束漢語將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今後還要不要學英語?


“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從2016年開始,南非政府將漢語作為第二外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三年來,漢語教學試點在南非部分中小學順利啟動。繼南非之後,毛里求斯、坦桑尼亞、喀麥隆、贊比亞等非洲國家,也紛紛將漢語納入了自己的國民教育體系,非洲大陸的“漢語熱”正持續升溫。

疫情結束漢語將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今後還要不要學英語?

相比非洲大陸,鄰近國家的“漢語熱”彷彿更勝一籌。2018年11月17日,泰國孔敬大學孔子學院組織了全年最大規模的YCT漢語考試,5133名學生冒著35度的高溫參加。2019年3月,印尼在雅加達及其他15個城市的分考點,同時進行全國漢語考試,共有6000餘名考生參加。

在越南,在網上追中國電視劇,已經成為年輕人生活的重要部分。許多人為此通宵追劇,甚至專門報輔導班學漢語。近些年,日本媒體也不斷報道“世界看向中國”的話題。截至2018年末,日本累計赴華留學人數超過24萬人,且這一數字還在迅速增長。

疫情結束漢語將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今後還要不要學英語?

此外,包括俄羅斯、澳大利亞、愛爾蘭等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把中文納入了中小學考試或高考。2019年2月23日,在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結束訪華之際,沙特阿拉伯宣佈,將漢語納入沙特王國所有教育階段的課程之中,以使該國教育更具多元性。


最後我們也還是要學習英語


疫情結束漢語將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今後還要不要學英語?


1,出國旅遊靠自己。從提前安排,到定酒店,機票,找旅遊勝地,問路,和別人聊天等等。會英語的要比不會英語的方便許多。如果這些事情都能自己計劃,diy, 人生也多了很多樂趣。


2.學習。絕大部分學科,最頂尖和最優秀的研究類文獻,都是英語的。在自己專業裡研究到一定程度,就會對這個現象有非常深刻的體會。會英語的話,自己去網上搜那些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知識(用google),學習效率一下子可以高很多。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習並不侷限於學校裡,在工作單位可能需要學習的東西更多。自己去搜索知識並且自學的能力非常重要,是聰明員工和笨蛋員工的重要區別之一。


3.信息。相對來說,英語媒體內容更廣泛,更加多面性。有偏左的nyt, 折中的bbc,偏右的fox。每家媒體都有一定的偏向性,但是選擇多了,可以看到不同的意識流和價值觀。特別別人對於中國的報道,有些可能中肯,有些可能偏激,對於讀者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海納百川,通過更加全面的視角來觀察問題,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疫情結束漢語將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今後還要不要學英語?

天高任鳥飛 海闊憑魚躍 提升自己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 不過今後通用語言是漢語還是英語 我們都要好好努力 用我們的知識去改變這個世界

謝謝大家 我是搞怪小謝 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