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評丨“宅家學習”負面情緒需綜合紓解

東方快評丨“宅家學習”負面情緒需綜合紓解

  “宅家學習模式”給不少學生帶來焦慮、煩躁、沮喪等情緒困擾。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湖南長郡中學專職心理教師梁琪介紹,疫情之下,一些學生反映,長期“宅習”而產生負面情緒,比如難以靜心學習而煩躁、無法堅持學習計劃而焦慮、拒絕不了電子產品誘惑而自責等。梁琪認為可從接納情緒、行動調節、溝通交流這三招入手。(3月29日新華網)

  受疫情影響,全國多地尚未開學。同時,按照“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各地也開啟了“宅家學習模式”學習模式。如此,不至於讓孩子在家裡荒廢時間,同時也能夠讓家長安心,更重要的是也能夠為疫情防控做出貢獻。當然,“宅家學習模式”是一項“系統工程”,並且學校、家長、學生合力協作才能實現最優成效。

  “宅家學習模式”看似讓學生多了一些自由,實則不然,尤其是時間久了,也就難免滋生負面情緒。對此,應該給予正確對待。尤其是家長,應該認識到產生一些負面情緒也是一種正常現象,關鍵是如何積極對其處置。比如,專職心理教師就介紹,應學會分析負面情緒的來源,比較常見的來源包括學習目標不明確、時間安排不合理、對未來擔憂等。

  當然,除去接納這些負面情緒,更重要但是對其進行紓解。誠如湖南長郡中學專職心理教師梁琪建議,可以通過行動調節,如,嘗試回憶過去學習中愉悅的體驗,以積極體驗作為當下行動的有效參考。還可以“宅習”期間溝通交流、學會及時求助,如與同學聊天,發現一些問題是共性的,個人壓力就會大大減少。

  同時,筆者以為,針對學生和家長存在的“宅習”負面情緒,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當引起重視。畢竟,這些負面情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紓解,不僅會引發家庭不和睦,而且也會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甚至也不排除學生一些極端行為的出現。故此,一方面應做好相關知識的普及;另一方面也應該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跟蹤服務。

  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教委組織專家錄製了五節家庭教育指導微課,分小學低段、小學高段、初中、高中四個學段,對家庭教育提出指導性建議。依託中小學數字德育網,面向師生開通網絡在線心理諮詢服務。研製《北京市中小學師生應對疫情心理防護指南》,宣傳疫情期間心理防護知識,助力師生守護身心健康。這些均是積極有效的舉措。

  總體而言,“宅習”負面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此不給予重視。尤其是,家長既要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也應該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對於存在的負面情緒,應及時介入,而家長也應該保持好良好的心態,儘量避免因為上網課或者寫作業導致的“上一秒母慈子孝,下一秒雞飛狗跳”現象的出現。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