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闹”好几天的宫廷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故宫恢复了传统的赏灯习俗,吸引了社会目光,让昔日的皇宫热闹了起来。而在明清两朝的宫廷里,从正月初九到十九,天天都在“闹”元宵!!!

吃元宵

明代宫廷吃的元宵是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糯米细面而成,如核桃大,和现代的元宵已经没有区别。

清代宫廷同样也吃元宵,又称为浮圆子,乾隆御制《元宵联句》诗注中说:“浮圆子,都人以元宵节食之,遂名元宵”。清宫中正月十五日前后,帝后、妃嫔等在晚膳中均有“元宵一品”,即使乾隆帝在南巡路上也是如此。

吃美食

除了元宵,宫里过节其他吃食也很丰盛。

连“闹”好几天的宫廷元宵节

据《明宫词》记载:明宫中元宵节所尚珍味有“冬笋、银鱼、鸽蛋、麻辣活兔,塞外之黄鼠、半翅鹖鸡,江南之蜜柑、凤尾橘、漳州橘、橄榄、小金橘、风菱、脆藕,西山之苹果、软子石榴之属,冰下活虾之类,不可胜计。本地则烧鹅鸡鸭、烧猪肉、冷片羊尾、爆炒羊肚、猪灌肠、大小套肠、带油腰子、羊双肠、猪膂肉、黄颡管耳、脆团子、烧笋鸡鸭、䤖腌鹅鸡、煠鱼、柳蒸煎煠鱼、煠铁脚雀、卤煮鹌鹑、鸡醢汤、米烂汤、八宝攒汤、羊肉猪肉包、枣泥卷、糊油蒸饼、乳饼、奶皮、烩羊头、糟腌猪蹄尾耳舌、鹅肫掌。素则滇南之鸡枞,五台之天花羊肚菜、鸡腿银盘等麻姑,东海之石花海白菜、龙须、海带、鹿角、紫菜,江南蒿笋、糟笋、香菌,辽东之松子,蓟北之枣、核桃、黄连茶、木兰芽、蕨菜、蔓青,不可胜计也。茶则六安松萝、天池,绍兴岕茶,径山茶,虎丘茶也。”

整个就是一出“报菜名”啊!!!

不仅吃的好,还得吃的雅,《明宫词》还记载,元宵节要是赶上了下雪天,还可以躲在暖室里赏梅,吃上几口炙羊肉、羊肉包、浑酒、牛乳、乳皮、蒸乳窝卷,又暖和又惬意。

看表演

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再现了明代成化年间,明宪宗在皇宫里庆赏元宵游玩的各种情景,其中就有走会、杂耍的场面。

表演者的扮相很讲究,有的扮作道士,有的扮作光头凸肚的弥勒佛;还有竹马戏,四人手持刀枪剑戟,骑在竹马上,扮演《三英战吕布》的戏文故事;杂技演员则各显其能,做出惊险刺激的动作,一位躺在桌上的男子单脚撑起细杆,光头童子一手抓杆,一手摇旗呐喊,而撑杆的男子却悠闲地吹起了笛子,一副艺高人胆大的模样;旁边助兴的乐队,敲锣打鼓,呐喊助威,好不热闹。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连“闹”好几天的宫廷元宵节

清宫会在十九日收灯时设筵席,除了美食,筵席上还会演出西洋秋千堆、蒙古音乐、撩跤、爬杆、高丽筋斗、回部音乐等节目,边吃边看、不亦乐乎。

礼部为上元节筵宴表演高丽筋斗事致内务府片

连“闹”好几天的宫廷元宵节

赏花灯

明代习俗,正月自初九日之后,即要逛灯市买灯。到了十五日当天,内宫眷臣均要穿灯景补子蟒衣。所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明宫灯市也要等到十六日才更盛,届时天下繁华、咸萃于此,勋戚内眷,登楼玩看,亦不避人。

明代的花灯有“官人灯”,表示仕途顺利、步步高升;“蟾蜍灯”寓意蟾宫折桂,比喻应考得中;“象形灯”象征太平有象,表示天下太平、五谷丰登;“螃蟹灯”意指八方招财,有招财与纵横天下的寓意;“兔子灯”意味着将吉祥和好运送达所到之处。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连“闹”好几天的宫廷元宵节

清袭明旧,正月十五日及前后两天是赏灯高潮。宫内除乾清宫前于十二月二十四日所设之天灯、万寿灯,除夕、元旦在两廊及甬道石栏上灯外,于正月十一、十四、十五、十六等日俱上灯,至正月十八日出灯。当时宫中甚至有了冰灯,乾隆御制《冰灯联句》诗序中写道:“片片鲛冰,吐清辉而交璧月;行行龙烛,腾宝烟而灿珠杓。”

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宫灯

连“闹”好几天的宫廷元宵节

典礼院为在太庙悬挂庆成灯事致内务府咨文

连“闹”好几天的宫廷元宵节

连“闹”好几天的宫廷元宵节

赏烟花

元宵节烟火之戏,由来已久,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皇帝元夕观灯后,“宫漏既深,始宣放烟火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大率仿宣和盛际,愈加精妙”。

圆明园四十景图之山高水长

连“闹”好几天的宫廷元宵节

清乾隆朝时,自正月十三日起,即奉皇太后至圆明园山高水长看烟火,至十九日收灯止。每年正月十九日筵宴后,还会放花盒。盒子之制,大小方圆不一,人物花鸟无所不有,最后一盒子为万国乐春台,沿河编花篱,遍置花炮,星火乍然万响齐发,至此结束。散后河岸爆竹残纸有寸许厚,步兵统领要率兵泼水,谓之压火。嘉庆以后,花炮盒子逐渐减损,到清末则已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